國際政治經濟學是70年代以後在世界範圍內出現的壹個新興研究領域,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自90年代初開始對這壹領域進行系統研究,並在1996年承擔了這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九五規劃重點項目,對國際政治經濟學進行了更加系統、深入的研究。
本課題基本上屬於基礎理論研究,主要目的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對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研究方法、所涉及的研究領域和問題領域進行全面、系統的梳理和研究,填補我國在這壹學科領域的空白,並力求確立中國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框架,打破西方對國際政治經濟學習究的壟斷地位。除了理論意義之外,由於國際政治經濟學涉及國家對外政治經濟政策中的壹系列現實問題,特別是人們往往忽視國際關系中政治和經濟相互作用問題,因而也具有現實政策意義。
本課題按照預訂的計劃完成。中期研究成果是宋新寧所著的《國際政治經濟與中國對外關系》壹書(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7月版,30萬字)。最終研究成果是宋新寧和陳嶽合著的21世紀國際政治系列教材《國際政治經濟學概論》,於2000年初正式出版發行。
《國際政治經濟學概論》全書***分九章,各章的主要內容包括:
第—章:國際政治經濟學及其理論發展,具有導論性質,主要闡述國際政治經濟學這壹新興研究領域的基本內涵、理論淵源、主要流派及學說、研究方法。
第二章:政治經經濟與經濟政治,主要以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出發,從理論上探討政治與經濟之間、國際政治與國際經濟之間的互動關系。
第三章:地緣政治經濟與國際經濟壹體化,在對地緣政治理論進行重新反思的基礎上,論述地緣政治與對外經濟關系、地緣經濟與對外政治關系,以及東西、南北關系的政治經濟互動。同時,探討在國際壹體化進程中政治壹體化與經濟壹體化之間的相互作用。
第四章:國際貿易的政治經濟,重點討論國際貿易與國際政治之間的關系,包括國際貿易發展的國際政治背景: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組織與國際貿易體制,特別是戰後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國際貿易對國際政治的影響以及國際政治對國際貿易的作用。
第五章:國際貨幣金融的政治經濟,重點探討國際貨幣金融體系與國際政治體系和格局的關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政治功能;國際債務危機中的傳統與合作及其對國際政治關系的影響。
第六章:國際投資的政治經濟,重點研究國際投資的壹般特征及其與國際政治發展之間的關系:國際直接投資、間接投資、國際金融市場對國際政治關系的影響,特別是國際投資的政治效應、其對第三世界國家政治發展的影響,以及對外援助的政治經濟作用。
第七章:國際政治經濟中的跨國組織,探討跨國組織發展的歷史條件、跨國組織與壹般國際組織的異同、國際政治組織的經濟作用和國際經濟組織的政治作用;特別是跨國公司在當代國際經濟和國際政治的地位利作用。
第八章: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及其發展趨勢,重點探討科技革命、能源、人口、生態、文化、宗教、意識形態等因素對國際政治和國際經濟的影響,特別是人類面臨的壹系列***同挑戰,即所謂的“全球政治經濟”對國際政治壹經濟合作的影響。
第九章: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相互交融與互動,帶有結語性質,主要研究國際秩序問題,特別是國際政治秩序和國際經濟秩序之間的互動關系及其未來發展趨勢。
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學力在職申碩有困惑?院校專業不好選?點擊底部官網,有專業老師為妳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碩士/博士開放網申報名中:/yj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