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來歷壹:中秋節由古代祭月慢慢演變而來。古代歷法把每個季節分為三個月,分別是孟月、仲月、季月。農歷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所以被稱為“仲秋”,而農歷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壹半,所以被稱為“中秋”。最初這壹天被定為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日,慢慢就演變成為中秋節。
中秋節來歷二:中秋節由嫦娥奔月的故事演變而來。這個故事最廣為流傳,後羿射掉了多余的九個太陽,然後上天賞賜他壹種成仙的藥,他舍不得離開自己的妻子嫦娥,就把藥交給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這天嫦娥吃了仙藥,然後奔月亮去了。後羿思念嫦娥,所以每年這壹天,都會在園子裏擺上嫦娥最愛吃的東西,盼望她能回來團圓。之後,年年如此,代代相傳,就演變成了節日,由於這天時值中秋,所以稱為中秋節。
中秋節來歷三:中秋節由祭祀土地神演變而來。在農耕社會,農作物對於農民至關重要,所以人們經常祭祀土地。在秋季收獲時,農民會祭祀土地神,農歷八月十五正好是農作物收獲的時節,因此逐漸演變成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