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天然塔的興盛和衰敗

天然塔的興盛和衰敗

在徐經業等人建塔期間,東湖縣的佛教居士和僧侶向徐經業等提出在塔旁修建寺廟的請求,得到許可後在天然塔旁修建了寺院。院內設有禪堂、齋房、僧舌、會客室等與亭、榭多座,還有花園、場坪,占地面積達30余畝,其中僅塔與殿堂及附屬房屋占地達10余畝,命名為“天然塔廟”。廟門朝東北,修有壹條寬近10米、長30余米的廣闊通道。通道兩旁植有松柏樟桐等各種樹木,院內花園內植有各種花卉。

時任清東湖知縣的明佩有此雲:“越葵醜初夏而塔以成……又構剎其旁,壹切禪堂佛座之莊嚴,亭、榭、花木之壯麗,凡來登眺者,鹹稱為勝地。”

天然塔自建成之後,成為了宜昌的重要名勝古跡和旅遊勝地。除此之外,天然塔也是長江三峽的重要古航標,夜間,七樓上還有為航行船舶點的指路明燈。壹位熟知天然塔的市民告訴記者,天然塔建造的地理位置非常奇特,無論是在上遊還是在下遊乘船,都可以看到這座寶塔。然而,在解放前夕,天然塔卻遭受了日軍和國民黨的破壞,並逐漸沒落。1940年,宜昌淪陷後,天然塔廟及其園林遭到日軍的嚴重破壞。到1945年宜昌光復時,殘存有廟宇2棟,建築面積約500平方米和田園20余畝,由宜昌佛教會僧人耕作管理。

1947年,國民黨派學兵派占據部分廟宇,將場坪作為練兵場,隨意摧毀林木花卉;又因主持僧吸鴉片,懶於勞作和管理,使天然塔的遊客銳減,直至衰落。

至解放前夕,天然塔處僧去廟毀,成為廢墟,田園荒蕪,野草叢生,呈現出壹片淒涼景象,僅余天然塔仍然屹立在長江邊,安然無恙。壹位長期居住在天然塔附近的市民告訴記者,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年幼的他便與兒時的玩伴經常來“寶塔”玩,當時還可以看到塔基上有許多各種形象的石雕羅漢,背負著“寶塔”,塔頂上還有壹座銅人,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些珍貴的文物都被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