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人在紙上畫了條龍,半夜龍去了他家,是什麽成語故事?——答案:葉公好龍。
葉公好龍?
拼音: yè gōng hào lóng
解釋: 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出處: 漢·劉向《新序·雜事》記載: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器物上刻著龍,房屋上也畫著龍。真龍知道了,來到葉公家裏,把頭探進窗子。葉公壹見,嚇得拔腿就跑。
舉例造句:?葉公好龍,好其是而非者。 ★清·梁啟超《敬告國人之誤解憲政者》
拼音代碼: yghl
近義詞:?表裏不壹、言不由衷
反義詞:?名副其實、名實相符
燈謎: 傾古雄才愛中華
用法: 作定語、賓語;指表裏不壹
英文: professed love of what one actually fears
成語故事: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都刻著龍,屋子內外都雕刻著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來到葉公的住所,龍頭搭在窗臺上探看,龍尾伸到了廳堂裏。葉公壹看是真龍,轉身就跑,被嚇的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茫然無措。由此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卻不是龍的東西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