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絕:斷;縷:細線。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氣息等低沈微弱、時斷時續。
不絕如縷,漢語成語,拼音是bùjuérúlǚ。
出自:《公羊傳·僖公四年》:“夷狄也,因亟痛中國,南夷與此狄交,中國不絕若線。”
示例:
1、許多古老的民間藝術,代代有傳人,不絕如縷。
2、音樂會上,演員們的歌聲不絕如縷。
3、不絕如縷的音樂從窗外傳進來,傾耳細聽,原來是月光曲。
4、簫音似水,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繞梁,不絕如縷,奪人心魂,攝人心魄。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用於聲音、書信、情緒等
近義詞岌岌可危、危如累卵、不斷如帶
反義詞安如泰山、牢不可破、龍吟虎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