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最近想去旅遊,國內的,大家有什麽好的建議嗎?謝謝

最近想去旅遊,國內的,大家有什麽好的建議嗎?謝謝

去河北吧!

承德避暑山莊:聞名遐邇的皇家園林

承德是座風景秀麗迷人、名勝古跡薈萃、四季氣候皆宜的旅遊名城。是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壹、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壹、中國44處重點風景名勝區之壹、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壹、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壹、全國十個文明旅遊景區示範點之壹、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此外,避暑山莊、普寧寺、普陀宗乘之廟進入國家4A景區行列。

這塊美麗而神奇的土地,有許許多多的“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皇家園林、世界最大的皇家寺廟群、世界最大的皇家狩獵場、世界最大的木制佛、世界最短的河流、世界獨壹無二的石柱......承德旅遊口號“遊承德,皇帝的選擇”已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

個個聞名遐邇的皇家園林---避暑山莊,經清朝康、雍、乾三代王朝,歷時89年營造而成。占地564萬平方米,相當於北京頤和園的兩倍,有八個北海公園那麽大,是世界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

避暑山莊的東北部,環列著12座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寺廟(統稱外八廟)。這些寺廟,建築精湛、風格各異。在這裏,可以瞻仰西藏布達拉宮的氣勢;瀏覽日喀則紮什倫布寺的雄奇;領略山西五臺山殊像寺的風采;欣睹新疆伊犁固爾紮廟的身影,還可看到世界最大的木制佛像---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近幾年新建的魁星樓、冰雪城、雙塔山、鳥語林、城隍廟等景點也頗受中外遊客歡迎。

城內皇家風範,鄉村

避暑勝地北戴河

北戴河海濱位於秦皇島西南15公裏處,北有聯峰山作屏障,南臨茫茫滄海。風光明媚,氣候宜人,春無風沙,冬無嚴寒,秋季天高氣爽,夏季最熱的農歷六七月,平均氣溫也只有23℃。整個風景區,東自鴿子窩、金山嘴起,西至戴河口止,長約13公裏,寬約2公裏,為壹條狹長的沿海地帶。這裏沙軟潮平,是海水浴的好地方。翠黛的山巒,明凈的海灘,幽靜的別墅,優美的園林,把海邊長廊裝點得絢麗多彩。盛夏時節,遊客來到北戴河便會陶醉在迷人的海濱風光之中,清晨看日出,午間海水浴,傍晚觀海潮,待到明月高懸,漫步在沙灘上,欣賞那松濤海濤匯成的美妙交響樂,令人心曠神怡。這裏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區,也是馳名中外的避暑、療養勝地,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1年8月5日,國家郵政局分別以聯峰山、中海灘、老虎石、鴿子窩等馳名的北戴河風景區為背景,發行特種郵票壹套4枚。

北戴河海濱歷史悠久,據地下考古發現,在北戴河橫山南邊,近年發現並發掘了壹組大型建築群的遺址,據考證和推斷,這處建築群遺址是秦始皇東巡時的行宮,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史書記載,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這裏就是渤海海濱舟楫聚泊,物資聚散之地。漢武帝和樓船將軍楊仆曾到此巡海駐蹕,東臨碣石,並築望海臺。明清時在此建關築衛,開辟商埠,並逐漸發展成為旅遊避暑區。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修建津榆(天津—山海關)鐵路時,壹些外國傳教士和中國資本家開始在這裏修築別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清政府正式將北戴河開辟為“各國人士避暑地”,從此北戴河發展起來。以1917年至1937年為發展盛期,到1938年,這裏已經建有別墅596所,來此避暑的外國人多達64個不同國籍。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這裏又陸續修建了多處工人、幹部療養院、休養院。目前,這裏有壹幢幢的西式別墅和中式宮殿樓閣,加上近幾年興建的壹批設備齊全的賓館、旅店,***3000多幢。這裏每年接待幾百萬國內遊客和來自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的壹批批外賓、旅遊者。

北戴河名勝古跡很多,號稱二十四景。主要有聯峰山、鷹角亭、通天澗、駱駝石、對語石、觀音寺、韋陀像、蓮花石公園等,這些名勝都各有情趣,引人入勝。這兒的山格外的青,海也格外的藍。常常壹天之內就可以觀賞許多景致:日出日落,漲潮落潮,風雨陰晴,真是變幻多姿,各有佳妙。

北戴河海濱背依翠黛的青山。壁立於海邊的東西聯峰山,海拔400米,蒼松翠柏,郁郁蔥蔥,清澗流水,幽徑曲折。這裏山巒起伏,群山相互連貫,所以稱聯峰山。又因這座山形似蓮蓬,又稱蓮蓬山。沿山澗幽徑,攀上聯峰山,站在頂峰“望海亭”上,觀覽滄海,但見煙波浩渺,白浪層層,氣象萬千。

北戴河有寬闊的海水浴場,沙軟潮平,無論是海裏弄潮,還是沙灘沐日,都會給人們帶來極大的樂趣。最吸引遊人的是老虎石浴場,海內有巨石數塊,突出海面,狀如群虎盤踞。浴後登立於巖石之上,放眼看滄海,水天壹色,海浪擊石,洪波萬裏,海鷗翔集,鳴聲歡快,令人襟懷開闊。在北戴河的二十四景中,最壯麗的景致,要算在鷹角亭看日出了。破曉之時,遠方的天水交接處,呈現紫、藍、橘黃、淡橘紅的顏色,漸漸地,東方的天空泛起了粉紅色的霞光,進而由粉紅變成橘紅,又變得鮮紅耀眼了。驀地,海水仿佛跳動了壹下,紅日的圓頂拱出了海面,波浪頓時蕩起了嫵媚的笑容,整個海濱構成了壹幅美妙的畫卷,充滿了詩情畫意.

壩上草原:體驗蒙古族民族粗獷熱情

蒙古族是克什克騰旗主體民族,有著待人熱情誠懇的傳統美德,以粗獷豪放、胸懷擔蕩、誠實熱情著稱。居住蒙古包。服飾,男女老幼皆穿長袍腰帶,穿高腰靴子。飲食以糧、乳、肉、奶茶為主。其中奶豆腐、奶茶、黃油、奶酒最具特色,全羊、手扒肉是招待貴客的宴席,獨具民族特色。蒙古族的最高禮節是敬獻哈達。祭敖包、草原盛會--那達幕是蒙古族的傳統活動和特有的民族風情。

每年農歷5月13日舉行祭敖包。祭敖包是蒙古族的傳統祭祀活動,同時舉辦那達慕,其項目主要有博克(摔跤)、賽馬、射箭,還有民族歌舞表演等,充分展示燦爛的馬背民族文化

那達慕,蒙古族語意為娛樂遊藝,是蒙古族傳統的群眾性集會。那達慕始於13世紀初,當時那達慕只舉行射箭、賽馬或博克的某壹種比賽。如今的那達慕除了傳統的男兒三藝博克、賽馬、射箭比賽之外,還增添了烏蘭牧騎文藝演出、放映電影、篝火晚會等等新內容,同時開展經貿活動,進行物資交流,還要表彰勞動模範,其內容和形式都 有了很大的豐富和發展,那達慕這壹古老的活動正煥發出新的活力,已成為融文體、經貿、旅遊於壹體的草原盛會。

那達慕盛會傳統的項目為男兒三藝比賽,即博克(摔跤)、賽馬、射箭

射箭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體育項目之壹。蒙古族民族向以高超的善射技藝而著稱。蒙古族的射箭比賽分騎射和靜射。射手身穿窄袖緊身短袍,身背弓箭,策馬到起跑線,令發後,射手起路,抽弓搭箭,瞄準射靶。靜射壹般皆規定距離,比賽時射手立於固定地點發射。三箭射完,以中靶箭數評定優勝,並頒獎。

博克是蒙古族最喜好的體育娛樂活動。蒙古族的博克(摔跤)起初具有很大的軍事體育性質,主要用以鍛煉力量、體魄和技巧。而現在的博克主要成為蒙古族男子比力量、技巧與本事的體育娛樂活動。蒙古族博克具有獨特的比賽規則,勝者有優厚的獎品。根據那達慕的規格參賽選手的數量不同,旗級那達慕博克參賽先鋒為512名。跤手參賽時,上穿“照德格”(鑲有銅釘的皮坎肩),下著白色跤褲,腰系彩綢做成的圍裙,腳蹬蒙古靴或馬靴,坦胸露背,有的跤手脖子上還掛著五顏六色的布條制成的“姜嘎”(在歷次比賽中獲勝的象征物),象即將出征的武士。在比賽開始時,跤手們在粗獷的蒙古族樂曲中,跳著雄健的“鷹步”列隊上場,壹隊跤手比賽完畢後,雙雙再跳著“鷹步”面向觀眾示意退場

木蘭圍場:清代皇家獵場

木蘭圍場又稱清代皇家獵場。位於承德北部圍場縣境內,東西長約150公裏,南北長約100公裏,周長近700公裏,總面積約10400平方公裏,塞罕壩國家級森林公園就在景區內。 清代,這裏是皇帝、八旗子弟及王公貴族行圍習武的場所。它和避暑山莊壹起,成為清政論的另壹個政治活動中心。

這裏氣候宜人,水草豐美,森林茂密,野獸繁多,是壹個天然的動物、植物園。夏季到來,到處是花,漫坡鋪錦,呈壹派塞外草原風光。林海為飛禽走獸提供了棲身之所,野生植物也得從中繁衍生長,這裏有獐、麅、鹿、狼、野豬、黃羊、狐、貉等十幾種名貴的禽鳥,也在這裏棲身。這裏野生資源豐富。金蓮花不僅是觀賞花卉,而且可以入藥。野生蘑菇有十幾種,用它來煨湯、炒菜、燉煮,另有風味。蕨菜,是有名的山珍,當地人稱為壽菜,饋贈親友,不失為上乘禮品。汩汩流淌的清溪——吐力根河,盛產著名的細鱗魚。

木蘭圍場的藍天、白雲、清風、明月、溪流、湖泊、高山、曠野別具風格,常使遊人贊嘆不止。山林野草中,還矗立著壹塊塊石碑。記載著康熙、乾隆二帝的武功神威。眾多的古跡,在野趣中,供人憑吊鑒古;美麗生動的傳說,則給遊人平添了諸多話題。

自古以來,這裏就是壹處水草豐美,禽獸聚集的天然名苑。“千裏松林”曾是遼帝狩獵之地,“木蘭圍場”又是清代皇帝舉行木蘭秋獵之所,史載,從康熙至嘉慶年間,皇家在木蘭圍場狩獵就達上百余次。

史書記載,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皇帝到這裏巡遊,看到得天獨厚的條件,便決定在這裏建皇家獵場。當時的木蘭圍場, 根據地形和禽獸分布, 劃分為72圍。每次狩獵開始,先由管圍大臣率騎兵,按預先設定的範圍,合圍靠攏,形成壹個包圍圈,並逐漸縮小。頭戴鹿角和面具的清兵,隱藏在圈內密林深處,吹起木制的長哨,模仿雄鹿求偶的聲音。雌鹿聞聲而來,雄鹿為奪偶而至,其他野獸則為食鹿而聚攏。等到包圍圈縮得很小,野獸非常密集的時候,大臣就請皇上首射,皇子、皇孫隨射,然後其他王公貴族騎射,最後是大規模圍射.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內有壹幅《乾隆木蘭圖》,生動地描繪了清代圍獵的情景。 每次圍獵, 壹般要進行20多天。圍獵結束後,在張三營行宮(現隆化縣境內)舉行盛大的慶功告別宴會,飲酒歌舞,摔跤比武。並宴請蒙古等王公,按軍功大小,予以獎賞。到了清代後期,國勢日衰,停止了盛極壹時的木蘭秋獵活動。到光緒三十壹年(1905年),這塊廣闊的皇家獵場禁地,全部放圍開墾。其後,森林資源逐日遭到嚴重破壞,整個圍場滿目荒涼,風沙漫天,野獸絕跡。1949年中華人民***和國成立以後,經過多年的治理,木蘭圍場逐步恢復了她的神奇魅力。特別是1962年國務院決定在木蘭圍場建立機械化林場以來,人工造林11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已由本世紀末的百分之5, 發展到百分之80。如今的木蘭圍場,翻過壹嶺,轉過壹坡,到處是林海綠波;1993年被批準為國家木蘭森林公園。登上木蘭圍場的制高點,即當初康熙皇帝的練兵臺,遠眺四方,目力所及,林浪似濤,碧波萬頃,浩瀚無際。這裏風光秀麗,景色迷人,是壹處獨具特色的旅遊、狩獵、觀光、度假勝地。

圖片資料:/hebei.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