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

薦《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

 細細品味壹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壹篇觀後感了。那麽妳真的懂得怎麽寫觀後感嗎?下面是我整理的《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1

 昨天晚上,我觀看了中央壹臺的《最美孝心少年》節目,使我感慨良深。

 這個節目主要播出了十位獲得“最美孝心少年”榮譽的少年的故事,中間還插播了許多文藝演出。

 首先,我認為,中間的文藝演出應該刪去。其壹,節目的主旨是弘揚孝道,是以“最美孝心少年”為例的,所以只需要播出少年們的失落。其二,文藝演出的加入是為了烘托節目那感人的氣氛,沒有表達主旨,是畫蛇添足、多此壹舉。雖然烘托了氣氛,但也使節目偏離了主題,引起了我的反感。

 十位獲得“最美孝心少年”的少年的故事都非常感人,深深的觸動了我。他們的生活條件比起我們簡直是不堪設想。請大家想想,壹個小小年紀的孩子,有的孩子的年齡甚至不如我們,卻能成為壹家的頂梁柱,把壹個支離破碎的家支撐起來,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啊!就是他們,這樣的壹批孩子,居然能夠成為壹個家的擎天大柱,真的很難想象,他們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孝心少年們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在我的內心生根發芽。我想,他們那麽偉大,總應該有些什麽值得我們去學習吧!沒錯,我們就是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堅韌的毅力、頑強的精神以及勇於擔當的品質。我們不能白說空話,孝敬父母,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還要付出實際行動。

 我們要愛父母,心裏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當他們忙時,我們要在行動上幫助他們,為父母分憂。我們也要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母為我們驕傲、為我們自豪!

 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這個節目,給我帶來了頗多的思考與感悟,讓我最終明白了壹個道理: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我們做善事的基礎。好好的贍養他們,也是我們無形之中的善舉。

 還是那句話:百善孝為先。趁著父母都還健在的光陰,好好的孝敬他們吧!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2

 昨晚觀看尋找中國最美孝心少年的頒獎晚會,太多的感動,止不住的淚水。(.)我告訴不停搗蛋5歲的兒子,原本催促他趕快睡覺。看他也能安靜坐在沙發上安靜片刻,不管他能不能聽懂,這些都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

 孝心是對雙親長輩孝敬的心意,是中國孝道文化的核心,是祖先崇拜的文化內涵。古人雲,百善孝為先。壹個人如果連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麽他的為人就可想而知了。作為母親只想著把孩子培養成普通而幸福的人,除了成長中教給他孝順,尊重,誠信,善良,原則等基礎的東西外,也要包容並認同他個性,專屬的特質,畢竟他是唯壹的。壹個不孝的孩子,不管他將來有多大的成就那也是廢物垃圾……

 最美孝心少年這些孩子的孝心感動天和地; 千裏尋妳讓我看見了人性中的那壹束光芒,那深深的源於內心的震撼。

 他們用單純、善良的孝行詮釋著血濃於水的親情。 現在大部分的孩子是衣食無憂的壹代,是被很多人關愛著長大的壹代,看節目時,他們也會掉眼淚,那更多的是同情的淚水,

 她們難以找到內心的***鳴,因為沒有相似的經歷,所以很難體會。但是只要他們能知道,在同壹片藍天下還有這樣壹群少年,他們把生活給予的磨難當作自己人生的歷練,他們孝敬長輩、自強不息、陽光向上,值得所有人學習。

 對於這壹代孩子,孝行不該是個口號,而應該是行動。首先,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是要求別人代勞,就是孝行。第二,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也是最好的孝行。第三,能主動幫助有需要的人,從小事做起,從平凡事做起,也是孝行。

 愛的指引,帶我們眾裏尋妳;孝的承諾,溫暖了妳我的心。

 壹顆清純的,聖潔的心…最美孝心少年,帶來的不是幾個精彩的片段,而是靈魂的洗滌…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3

 今天晚上家人陪同我觀看了中央電視臺舉辦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

 他們每個人的故事都感動的我淚流滿面,但是最令我感動的還是那個八歲少年付誌行,那是本該在爸爸媽媽懷裏撒嬌的年齡,卻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付誌行的爸爸是三級智障,媽媽是四級智障,家裏只有爺爺勉強可以幹活,因為要維持家裏的生計,爺爺照顧不了小誌行的爸爸媽媽,所以每天小誌行壹回家,就要為壹家人做飯,還要餵媽媽吃飯。別人都說他的爸爸媽媽是傻子,他並不嫌棄他的爸爸媽媽,壹直照顧著患有智障的爸爸媽媽,每天任勞任怨,不怕苦不怕累,幫助爺爺幹活,看到累了壹天的爺爺回家了,忙給爺爺捶背洗腳。他那種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指引著他不斷向前行,也深深地感動了我,感動了我們每個人。我要向八歲的小誌行學習,學習他那任勞任怨,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相比小誌行的條件,我們幸福多了,小誌行能做的我們為什麽不能做呢?我壹定好好學習,在學習之余幫媽媽掃掃地,洗洗碗做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當爸爸每天下班回家了,給爸爸端壹盆洗臉水,每天晚上給奶奶洗洗腳、捶捶背,有好吃的讓奶奶、爸爸媽媽先吃。

 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孝親敬老,只要我們的心盡到了,什麽都能使家人感動。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4

 “壹路上有妳痛壹點也願意,就算是為了分離與我相遇,壹路上有妳苦壹點也願意,就算這輩子註定要和妳分離,壹路上苦壹點也願意,就算是為了分離與我相遇,壹路上有妳痛壹點也願意,就算是只能在夢裏擁抱妳。”

 他們就是林章羽、何秀巡兩姐弟,母親在他們小時候就離去了,父親也早早的外出打工。他們兩姐弟就成了家中僅有的勞動力。他們賺錢給奶奶買藥,即使扛著很重的背簍,即使肩膀勒出紅印,他們也不說壹點累,為奶奶買到藥時,他們開心的笑笑,為了多拿壹分錢,討價還價,只為能讓家人過得好點。而我們呢,每個星期都有很多的零花錢,但壹塊錢在我們眼中算得上什麽呢?

 “媽媽,您知道嗎?姐姐對我非常好,他上了高中,我真為她高興。媽媽,您放心,我會做個男子漢,永遠撐起這個家,讓妳們過上好生活……”林章羽正悄悄地給遠在天堂的媽媽寫了壹封信。他們是命運多舛的姐弟,但他們是懂事的孩子。在媽媽去世前的幾個月,他們用自己攢下的錢給媽媽買了壹個蛋糕,媽媽嘴上雖責備他們,但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這是媽媽第壹次吃蛋糕,也是最後壹次。”林章羽微微苦澀的笑笑。

 這讓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和他們相比,我無壹是壹朵溫室裏的小花,捧在手中怕摔了,含在口裏怕化了,嬌生慣養。父母為不打擾我們學習,家務活從不讓我們沾手,正所謂“十指不沾陽春水”。零花錢壹個月就幾百元,而他們呢,姐姐為了能讓弟弟讀書,竟然放棄讀書,若是我們,妳能做到嗎?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把我們撫養成大……讓我們和他們自強不息,用雙手撐起這個溫暖的家,讓我們和他們壹樣樂觀,積極,陽光少年正成長。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5

 11月7日晚上,我和姐姐壹起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放的《眾裏尋妳——尋找最美孝心少年》。

 主持人白巖松叔叔和歐陽夏丹阿姨他們,為我們講述了十位孝心少年的故事。這十位孝心少年分別是來自甘肅的李依桐、李易軒姐弟、來自山東的王薺悅、來自河南的王帥康、來自湖北的劉倩、來自湖南的楊沛錦、來自西藏的次旦拉姆、來自浙江的徐煜岑、來自四川的蒲曉燕、來自陜西的馮莫林、來自廣西的藍曉萍、藍蕓萍姐妹。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跡壹個個讓我感動,但我記憶最深的是我的老鄉王帥康。

 王帥康今年11歲,是我們武陟縣大虹橋鄉的。他非常可憐,20xx年,他的爸爸去世了,媽媽也離開了家。他就過著不幸的生活?為了掙錢養家,70多歲的爺爺去外邊打工了,他也開始撿垃圾。他用自己撿瓶子的錢給奶奶買零食,可自己卻舍不得吃。他還去地裏幫爺爺拔草,可草上的刺卻不停地渣他的手,可他去壹聲也不吭。

 看看王帥康,再看看我,我感到非常慚愧王帥康的環境那麽不好還沒有怨言,刻苦學習,多麽懂事的孩子啊!可我呢?吃著媽媽親手做的飯菜,穿著媽媽買的漂亮衣服,無憂無慮的讀書,多幸福啊?!可我還和媽媽頂嘴,要零花錢,挑食,多麽不應該啊!

 哎!和這幾位孝心少年相比,我真是臉紅啊?!

 看了頒獎典禮之後,我下決心:孝敬父母,盡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去幫她們分擔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比如說,爸爸媽媽下班回來,我要送上壹杯熱水,壹聲問候;爸爸媽媽心情不好時,我要給他們講壹個笑話;爸爸媽媽過生日,我要悄悄地寫壹封感恩信……

 同學們,爸爸媽媽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我們終身難報,就讓我們用生活中的小事去回報她們吧!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6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這個字,老在上,字在下,古人造的何止是字,而是給人類定下了壹個規矩,這就是孝的內涵。

 中央頻道有壹套節目,“最美孝心少年”.壹***評選了10位孝心少年,這10位孝心少年的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辛酸故事,最讓我感動的壹個故事就是黃鳳的故事。

 十年前,有壹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可是在某壹天裏這個美滿的家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黃鳳的爸爸在建築工隊的高樓上壹不小心摔了下來,把脊椎摔斷了,從此下身癱瘓了。黃鳳壹心想讓爸爸好起來,就拿著家裏僅有的27元,推著板車要去500公裏以外的上海去給爸爸醫治,這壹路黃鳳受到很多好心人的幫助。走了許多天,終於走到了上海的某大醫院,可醫生卻說無法醫治,黃鳳不甘心又走了許多大醫院可是得到的答案都是壹樣的,黃鳳爸爸的病無法醫治。有人把這個故事發到了網上,有壹家武警醫院願意免費去給黃鳳的爸爸醫治,現在黃鳳爸爸病已經好多了。

 看了這10位孝心少年故事後,我明白了很多,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是不求回報的,只要我們給爸爸媽媽壹個微笑、壹個吻爸爸媽媽就會高興的不得了,所以我們每天要給爸爸媽媽壹個微笑或壹個吻,好嗎?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7

 從小到大我看過的大大小小的新聞有各種各樣,比如2012年7月4日,"神九飛天:兩個十環,完美收宮";"島嶼事件";2012年9月8日"十八大風采錄"等等。今天就有壹條新聞讓我感到非常地震驚-----最美孝心少年,高雨欣。

 高雨欣,今年十壹歲,她高高的個子,非常的瘦弱,腦後紮著壹個小辮子,黑黑的皮膚,壹看就知道她是壹個從小挑水背柴十分能幹的女 孩。她八歲那年爸爸離開了她們,媽媽又不能做事。她就開始承當整個家的重擔。她白天拼命地讀書,壹分鐘都不舍得浪費,每秒鐘對她來說都十分珍惜。

 到了晚上,她幫助媽媽壹起賣燒烤,就算腿上被蚊子叮得壹個個綠豆般的包,她都無暇理會。在這麽艱苦的環境下,她的成績依然保持全年段第壹。這次她居然以總分400分的好成績考到全省第壹。媽媽為了獎勵她,特意烤了根她烤過無數次卻從來沒舍得嘗壹口的香腸。她卻對媽媽說:"這是用來賣錢的,給妹妹和自己交學費用的,不能吃。"看到這裏,我的眼淚不停的在眼眶打轉。

 再來看看自己,自嘆不如,居然連指甲都沒辦法剪幹凈,讓班裏丟分,總是讓媽媽擔憂。曾經也想讓媽媽笑口常開,卻總是弄得她眉頭緊鎖。每當看到媽媽失望的表情,心裏只有難過,想想自己同為學生,常常的抱怨作業太多,考試太多,學習累人,玩得太少。又常常跟媽媽頂嘴,氣得媽媽胃痛,可媽媽總是原諒了我。今後我應該做壹個有孝心的孩子,不讓爸爸媽媽生氣,好好學習,開始學會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星期六幫媽媽大掃除,不辜負父母的期望。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8

 這幾天,由於是陰天,所以學校領導讓我們在各班級,由班主任組織我們觀看《最美孝心少年的頒獎儀式》。

 在觀看完《最美少年》後,我被這些孝心少年們背後的故事感動得淚流滿滿。被評為《最美孝心少年》的有梁容,黃鳳,梁維月,趙文龍等,十二位少年。其中梁容,黃鳳的故事最令我感動!

 梁容的媽媽突發腦溢血導致左半身完全癱瘓失去了自理能力。不久後梁容的爸爸也離開了這個家,整個家庭只能全靠小梁容來承擔,懂事的小梁容,總是用別人捐獻的錢去買壹些生活用品。後來在鄰居的幫助下小梁容上了幼兒園。吃飯時,壹個雞蛋母女倆壹人壹口,吃了十幾口才吃完。小梁容的媽媽吃土豆時,不小心掉在地上,小梁容搶著吃掉了。

 黃鳳的爸爸意外受傷高位截癱,媽媽離開了這個家。十壹歲的她推著幾百斤重鐵板車,帶著爸爸來到了上海治病。整整十年,她獨自給爸爸餵飯,翻身,按摩,換尿布。風霜雨雪,再苦再累也不放棄。人們稱她為“板車女孩。”

 看了這些感人事跡,再想想我自己。不由的心酸,父母頭上的那幾跟白發十分刺眼,深深地刺痛著我的心。

 俗話說:羊羔有跪乳之義,烏鴉有反哺之恩,動物都能如此,何況我們人呢?我們更應該孝順父母。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身為中華兒女,就應該懂得,百事孝為先,從這壹刻開始:讓我們沖破障礙:壹起用愛填滿世界:用行動,從我做起,孝順父母,感恩社會吧!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9

 孝心動天地,美德感人間。模範樹榜樣,少年爭學習。——題記

 黃鳳、趙文龍、許沁燁、林章羽、何秀巡、高雨欣、路雨婷、龍花……壹個個閃光的名字,壹段段感人的事跡,帶領我們認識中國黃最美的孝心少年。“孝,乃百行之本,眾善之初也。”他們的孝心令神州大地為之驕傲,令炎黃子孫為之感動,更值得我們新壹代的青少年學習。

 其中壹個叫龍龍的男孩引起了我的註意。他今年才十壹歲,卻獨自照顧媽媽三年之久。正是貪玩的年紀,卻扛起了生活的重擔。做飯、洗衣、帶媽媽做透析、為媽媽按摩,為了減少飯菜中對媽媽的病不利的成分他不僅要細心挑選,要還在做飯壹小時前浸泡蔬菜;為了讓媽媽吃上壹頓葷菜,在垃圾筒裏找塑料瓶賣錢。

 我們在生活中,總是被父母寵愛,父母壹絲不茍地照顧著我們。我們比龍龍幸福了壹萬倍,為父母做過些什麽?為父母擔憂過什麽?還總是惹父母生氣,龍龍比我們小,卻樹立起高大的榜樣。我們為之感動,更應該引起反思。

 路玉婷也是壹名初三的學生,每天中午放學後,我是慢悠悠地回家,然後吃上父母為我精心準備的飯菜,再美美地睡上壹覺。可是她卻要壹打下學的鈴聲,就匆忙的往外跑,騎上自行車去送票。自從媽媽得了尿毒癥,為了壹家的生計,

 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雷電交加,她天天如此穿行在成都的大街小道。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10

 昨天,我觀看了中央電視臺20xx年“眾裏尋妳——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頒獎典禮。在頒獎典禮上,活動將首次發布經過幾個月征集並提煉濃縮的“新時期新孝行”內容。

 我印象最深刻是青島市市北區包頭路小學的王薺悅。

 20xx年,薺悅出生在壹個比較特殊的家庭,爸爸先天失明,媽媽也僅有模糊的壹點點視力。在薺悅不到4歲的時候,她的媽媽又患上了急性青光眼,連僅有的壹點視力也無法保住,從此以後,這個三口之家就只有薺悅有壹雙明亮的眼睛了。

 堅強的父母沒有依賴別人,壹直堅持自己帶小薺悅。在特殊家庭成長起來的小薺悅有著比同齡人更多的孝心。早上,當同齡的孩子還在睡夢中時,王薺悅已經悄悄地起床了。她輕輕地起床,拿米、淘米、加水、打開電飯煲的開關,幫著父母做好早飯。別人家的孩子是爸爸媽媽送到學校,可在王薺悅家,吃過早飯後,是小薺悅牽著爸爸媽媽的手,把他們送到工作的盲人按摩店,再壹個人走進學校,開始她壹天的生活。在學校,她會爭分奪秒地寫作業,以便回家更好地照顧失明的父母。

 “學校裏的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樂觀、活潑的薺悅,大家也都特別喜歡她。”包頭路小學的大隊輔導員韓老師告訴記者,中央電視臺“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在得知了薺悅的事跡後,特意到青島錄制了宣傳片,也為薺悅提供了到北京參加頒獎典禮的機會。

 薺悅現在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但對於自己的未來,她有壹個從未改變過的理想,就是成為壹名幼兒園老師。“我媽媽特別喜歡小孩,但是因為眼睛看不見,不能到幼兒園工作,我想長大以後替媽媽完成這個願望。”說起自己的理想,薺悅的眼睛裏透著認真與堅定,也透著對媽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