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十大元帥
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二、十大大將
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三、上將
張宗遜、宋任窮、趙爾陸、蕭克、王震、許世友、劉亞樓、鄧華、楊得誌、王宏坤、李克農、李達、楊成武、李濤(瑤族)、蕭華、甘泗淇、賴傳珠、陳奇涵、宋時輪、蘇振華、陳錫聯;
陳士榘、王新亭、謝富治、李誌民、黃永勝、朱良才、楊勇、傅鐘、周士第、陶峙嶽、董其武、陳明仁、周純全、陳再道、彭紹輝、陳伯鈞、張愛萍、傅秋濤、韓先楚、唐亮、洪學智、葉飛;
周桓、李天佑、劉震、楊至成(侗族)、王平、鐘期光、郭天民、韋國清(壯族)、呂正操、賀炳炎、烏蘭夫(蒙古族)、閻紅彥、
四、中將
徐立清、肖向榮、張經武、張震、劉誌堅、閻揆要、鐘赤兵、唐天際、譚希林、莫文驊、劉道生、陶勇、吳法憲、成鈞、程世才、李天煥、廖漢生、郭化若、唐延傑、張南生、杜義德、王必成;
王近山、萬毅、王諍、孫毅、朱明、王宗槐、蔡順禮、邱會作、張令彬、饒正錫、倪誌亮、梁必業、李作鵬、趙啟民、方強、羅舜初、王秉璋、羅元發、聶鳳智、曹裏懷、周赤萍、邱創成;
匡裕民、向仲華、譚家述、李壽軒、崔田民、歐陽毅、冼恒漢、王恩茂、張國華、蕭望東、丁秋生、賴毅、鄺任農、林維先、周貫五、劉先勝、劉培善、彭嘉慶、黃火星、劉興元、文年生;
詹才芳、梁興初、吳克華、畢占雲、陳正湘、彭明治、姚喆、杜平、甘渭漢、曾思玉、鄭維山、王尚榮、蘇靜、劉少文、劉西元、孔石泉、袁子欽、傅連暲、韓振紀、李耀、鄧逸凡、湯平;
余秋裏、陳慶先、劉忠、孫繼先、張藩、徐斌洲、韋傑、滕海清、莊田、劉浩天、楊秀山、周希漢、頓星雲、周仁傑、康誌強、方正平、饒守坤、王輝球、常乾坤、曾國華、朱輝照;
余立金、吳富善、黃誌勇、胡奇才、周彪、彭林、劉昌毅、韓練成、張賢約、郭鵬、劉金軒、張達誌、鐘漢華、秦基偉、孔從洲、範朝利、譚冠三、李成芳、陳康、張才千、張翼翔、覃健;
鮑先誌、皮定鈞、周誌堅、張祖諒、廖容標、劉飛、梁從學、錢鈞、張仁初、饒子健、陳仁麒、楊國夫、晏福生、吳瑞林、楊梅生、田維揚、歐陽文、張池明、劉轉連、孔慶德、譚甫仁;
何德全、徐深吉、韓偉、袁升平、王道邦、王紫峰、趙镕、蕭新槐、吳信泉、周玉成、曾澤生、溫玉成、曾紹山、陳先瑞、曠伏兆、李雪三、謝有法、張天雲、盧勝、黃新廷、吳先恩;
賽福鼎·艾則孜、阿沛·阿旺晉美、朵噶·彭錯饒傑。
五、少將
1360位,因數目太多無法全部列舉,可去“中華人民***和國開國將帥錄”查看,網址在本頁最下方。
擴展資料:
1955年9月23日,第壹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決定:授予朱德等1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以中華人民***和國元帥軍銜,並由國家主席毛澤東發布了命令。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時,金秋時節的北京,***和國元帥授銜典禮在中南海懷人堂隆重舉行,毛主席親自把元帥命令狀,分別授予朱德、彭德懷、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等七位功勛卓著的開國元勛。
此時,林彪和劉伯承因病在青島療養,葉劍英則受命擔任遼東半島抗登陸演習總導演,正在大連進行準備工作,未能到場。同日,國務院也隆重舉行授銜典禮,由周恩來分別將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軍銜的命令狀,授予粟裕等在京將官。
次日,國防部舉行授予校官軍銜的典禮,由彭德懷授予在京部分校官軍銜。之後,賀龍、聶榮臻、葉劍英等元帥及其他高級將領,分別代表國務院和國防部,在解放軍各軍兵種和各大軍區相繼舉行的授銜典禮上,授予這些單位的各級指揮員將、校、尉官軍銜。同時,各部隊舉行士兵授銜典禮。
此次授銜,全軍***有60余萬名幹部獲得了準尉以上軍銜。其中:元帥10名;大將10名;上將55名,1956年和1958年又各補授1名;中將175名,1956年和1958年又各補授1名;
少將802名,1956年和1958年各授4名,1961年至1964年由大校晉升少將533名。到1965年取消軍銜制時,全軍***有將官以上軍銜人員1614名。
從元帥到將軍,從將軍到士兵,被授予軍銜,佩戴勛章,光榮與夢想,燦爛與輝煌,在這壹瞬間綻放。
同日,中央軍委專門發出電報文稿,並通過國務院舉行的將官授銜典禮大會,公布授予粟裕等1038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軍官以將官軍銜的命令。其中包括大將10名、上將55名,中將175名,少將798名。
到1955年年終,全軍***有644,686名幹部,首次分別獲得了從準尉至元帥跨度達20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稱號。其中準尉11.3萬余名,尉級軍官49.8萬余名,校級軍官3.2萬余名。
百度百科——中華人民***和國開國將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