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嚴復'信達雅'的發展

嚴復'信達雅'的發展

信:忠實原文 達:通順,流暢 雅:優雅,美好 簡單的說即:忠實,通順,美好. 嚴復提出的“信、達、雅”真可謂是論翻譯的“三字真經”,讓後來人難再論翻譯了。這不能不使人想起李白在黃鶴樓前寫的兩句擱筆詩“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既然如此,第八書也只好從“信、達、雅”說起,壹起看看它對翻譯所發揮的指導作用、它的魅力所在。 壹、信 從狹義上講,信就是忠實於原作的思想,就是把原文所表達的意思準確地用另壹種語言重新表達出來。而廣義上講按科學取其真諦來看,信達雅實際上只留壹個“信”字足矣,即“全方位的信”。原文若是表達得通順流暢就達;原文若故意不達(如描寫無文化人的言談)則不達,此時的不達就是達。原文用的文縐縐的書面語、古語等雅文,譯文就要雅;原文若用的是粗話鄙語,譯文就要粗而不雅,此時的不雅就是雅。 二、達 達,是信達雅中最難“表達”清楚的壹個問題。這可從“信達雅”三字的英譯中看出。信和雅,基本上公認譯為: fidelity和elegance。而達的英譯卻各有千秋: expressiveness, readability, fluency等。難怪九四年山東大學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裏有這樣壹道漢譯英題: “翻譯的三字標準:信、達、雅” 讓考生們各顯其能吧。 漢語文字是壹種邏輯性的,而不是詞匯性的,形式的東西很少:詞與詞之間無分隔,人名地名無大寫,動詞代詞無變形。這些特點有時候會給閱讀帶來壹定困難。這就要求譯文的行文通俗易懂、表達清晰。 近年來計算機科學日新月異飛速發展,湧現了大量的計算機類譯文譯著。這其中不乏壹些外語水平、專業知識都不勝任的人的急就章,讓人產生壹些曲解。 譯文不“達”的主要問題有:壹是對英語中由動詞派生的名詞的直譯,造成漢語譯文句子結構的模糊;二是漢語詞與詞之間沒有分隔,漢語譯文中如含有前後都可組詞的字或詞就易產生曲解;三是計算機新詞匯太多,國內無統壹的漢譯定名,而且不管水平高低什麽人都可以署個“編譯”草率出版,壹個譯者壹個譯法,讀者也不知道說的是壹個東西還是兩個東西。 三、雅 信和達是對翻譯的“硬件要求”,具有科學的精神。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雅是壹種“軟件要求”,只有感覺或程度上的差別。 雅,實際上是壹種形式的東西。壹個實用性很強的商品(硬件)再配以精美的包裝、恰當的宣傳和優質的服務(軟件),才可以說是壹個“成功的商品”。譯文亦如此。 那麽,什麽樣的譯文才能算是“雅”呢? 邱吉爾的壹句論述倒是可以借鑒的。 Broadly speaking, the short words are the best, and the old words of all. —— Sir Winston Churchill 這在翻譯原文中的名言、警句、成語等尤其適用。 四、高質量譯文 譯文質量的高低,除受翻譯人員兩種語言的水平和應用能力的影響以及翻譯時間和所下工夫的影響這些客觀因素的制約外,翻譯方法是影響譯文質量的關鍵因素。 要想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高質量的譯文,就要有壹個戰略性的翻譯方法。 有的人是“看壹句、查壹句、譯壹句,最後全文通稿調整錯誤和欠佳的譯文。” 有的人是“全文搞通了再壹句句地精譯。” 大多數人大概就是以這兩種方法的壹種進行翻譯的。 而高質量快速三步翻譯法是這樣的:①速讀(按第六書介紹的方法),完成生詞和語法分析。②合卷而譯,即理解了原文壹句話或壹段話的意思和思想後,拋開原文,用流暢的語言默譯,產生壹個“達、雅”的藍本。這壹過程,不妨學壹學林紓(林琴南)的翻譯方法。③終求其信。最後對照原文,糾錯補漏,達到忠實原作的要求。將“信、達、雅”轉換成“達、雅、信”,使整個過程,起於原文,歸於原文。它不僅有利於快速翻譯,而且靈感往往是在第壹次閱讀時閃現的。達雅在先,便於抓住轉瞬即逝的思想的火花。信在最後,譯者已對原著有全面的理解,更能盡量保證“忠實於原文”這個翻譯的第壹要素。

滿意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