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中秋節潮汕拜月娘風俗

中秋節潮汕拜月娘風俗

中秋節潮汕拜月娘風俗是:拜月壹般都在露天場所,城市居民,在陽臺天臺或自家庭院進行;鄉村百姓拜月,大都集中到村裏的大埕祭拜。

晚飯後,當銀盤樣的月亮(俗稱"月娘")升上中天,婦女們沐浴更新衣後,忙著在能望見月娘的天井、門樓、廳前擺起桌子,把洗幹凈的水果、雲片糕、月餅、芋頭等供品擺上桌,潮汕人拜月,供品除月餅,芋頭和其他果品、水果外,最具特色的還有化妝品和文具。

化妝品美其名曰是為月娘梳妝打扮的,實際上則是年輕的女孩祈求自己能變得越來越漂亮;拜文具是祈求讀書的小孩能更加的聰明伶俐學習進步,這些習俗由來已久,寄托的都是人們的美好願望。

寄托寓意

拜月,寄托了人們的美好願望,待出嫁姑娘拜月的重要心願是尋求壹個好夫婿,潮汕地區有首歌謠唱道:“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團團圓。好夫婿,結良緣,今年團圓,明年團圓,年年團圓。”潮汕是個僑鄉,不少婦人的丈夫遠隔重洋,於是婦人托月寄意,更為情切,有歌謠唱道:“八月十五中秋夜,夜昏月朗天又晴。

思君想君來看月,坐看明月到五更。聽得寒蛩啼叫聲,淒淒慘慘得人驚,不知我君在何處,欲托明月傳心聲。”正在上學的小孩喜歡在供桌上安放新文具和新本子,祈盼月娘保佑其讀書聰明,成績優秀。

有時大人還要撮壹點香灰,慎重地包在紅紙上,然後用“井心水”(剛從井裏打上來的水,打水水桶不能碰到井沿)送服,說這是月娘恩賜的“仙丹”,喝了能使人變得聰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