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消費金融-信貸產品API全流程對接

消費金融-信貸產品API全流程對接

授信分為兩種,預授信和正常授信:

預授信:借貸平臺依托本身龐大的用戶基數和積累下來的用戶數據,比如行為數據、成交數據(信貸平臺--借款訂單貸後數據,電商--成交訂單數據,支付工具--支付交易數據 ),不需要用戶額外提交資料,即可在平臺自身風控引擎的計算策略下,評估用戶的資質,並預先授予用戶額度。但是,這種方式,也只有像螞蟻借唄依托支付寶國民級應用、卡牛貸款業務依托卡牛信用管家工具才能采集到用戶足夠多的用於風控的數據,絕大多普通的信貸產品還是無法有效走預授信方式的。

常規授信:目前普遍的方式還是用戶提交各項資料項,信貸產品根據用戶提交的資料項進行評估,獲得借款額度。

下面主要講的也就是常規授信這種方式。

作為壹家API全流程接入的助貸平臺,壹般都有自己的標準化API流程,用於與信貸機構對接,壹般都是在確認合作意向後會將接口文檔先甩給信貸機構,但能不能完請全按著接口文檔進行開發,自然是需要持續性溝通。按照標準API文檔,對提供接口文檔的壹方而言,有壹個明顯的好處,那就是省時省事。

常見的授信環節,基本都含以下幾個基本認證步驟:

(1)實名認證:指的實名二要素認證,即姓名+身份證號,為了證明借貸人非黑戶(在公安局有留底記錄);

(2)運營商認證:通過用戶授權,抓取用戶所填手機號在手機運營商處的數據,可能涉及運營商基本信息、手機套餐、賬單數據、通話清單、短信清單、充值清單、積分清單、上網清單、親情短號等;

(3)個人基本信息認證:包含3個部分,①個人信息(學歷、婚姻狀態等);②職業信息(所在行業、公司基本情況);③聯系人信息(通過授權手機通訊錄獲取+借款人填寫)。這裏說壹下,①②壹般都是可以隨便填的,畢竟是真的沒法怎麽驗證;③壹般都通過強制授權手機通訊錄抓取,用戶再填寫緊急聯系人(壹般用於借款人惡意逾期後催收用途),若是聯系人不是自己的通訊錄好友,且備註與所選關系不符(可能會有人工審核),壹般是過不了初步篩選的;

(4)身份證OCR和活體識別:? 包含2個流程(均使用第三方服務),①通過 [眨眼張嘴點頭搖頭]幾個動作,檢測當前申請的借款人是否活體;②將上傳的身份證正反面照片識別出關鍵字(主要是身份證號和姓名),連接第三方身份信息數據源(公安局)獲得比對人臉照,再將活體識別的照片與比對人臉照進行人臉比對,達到壹定的置信度閾值(即相似度),則可通過,主要是防止借款人使用從網絡或者黑產購買的他人照片)。

除以上基本流程外,其他的認證項,則根據各家信貸產品風控不同,需要的用戶數據不同,決定需要相應的哪些產品流程,相應還有如下差異化的資料認證項:

(1)信用卡網銀數據:用戶手動授權導入獲取;

(2)信用卡數據:用戶填寫信用卡,並進行信用卡四要素認證(身份證號、姓名、銀行卡號、銀行預留手機號);

(3)電商-淘寶支付寶數據:用戶手動授權導入獲取;

(4)其他...

用戶需要授權或者填寫的資料項越多,流失率會越高,所以有些借款機構對非必須的資料項,會放置在提款環節,比如綁定儲蓄卡等。

借貸人填寫完所有信息,提交申請授信,等待風控處理。壹般而言,稍微有點風控能力的助貸平臺都會先過壹遍風控初篩(用戶數據協助逐步訓練風控模型),也有利於後續的自營。

風控審核通過後,信貸機構會給予用戶壹定的借款額度,常見的額度分兩種:

(1)循環額度模式,給予用戶壹定的借款額度,只要剩余額度大於單筆借款起借限制,用戶即可在有效期內(壹般是1年)內,將該額度內的錢提現至儲蓄卡,並且還清壹筆後,剩余額度將恢復已清該筆借款的額度。eg:批額¥10,000,借壹筆¥1,000,再借壹筆¥1,000,還清第壹筆¥1,000,則剩余額度為¥9,000。但事實上,若是提現多筆,其中有逾期,盡管額度有剩余,仍然無法進行提現。

(2)單次單批模式,給予用戶壹定的借款額度,用戶只能選擇將當前額度全部提現,或者不提現,授額的有效期比較短(壹般是7~15天),部分信貸產品允許適當降額。eg:批額¥10,000,只能借壹筆¥10,000,不能只借¥1,000。在簽約提現後或者簽約提現有效期失效後,若需要再次借款,則需要再次發起授信申請(當然,若已填寫的數據認證項未超過有效期,是不需要再次填寫的)。

講了2種方式的提款,再講壹下API借款過程中比較常見的問題:

(1)綁定儲蓄卡:有的信貸產品會將這個流程置於授信環節,其實沒多大必要,如果用戶審核被拒,壓根就不需要用到該銀行卡信息,多加壹個環節多壹步流失。在信貸產品給用戶授額後,用戶手動提款至自己的儲蓄卡時,再去走壹個綁卡流程,是比較合理的。綁卡流程需要考慮到以下問題:

(2)借款利率

理論上來說,借款人在借款時系統試算的還款計劃和後面用戶實際該筆借款成功後的還款計劃,應該是壹致。

借款利率在年化利率36%以下,才是合規的。實際上,壹些中大型信貸機構的明利率上加管理費、服務費等其他費用,也還在36%以內,但現在整個行業處於洗牌期,同時獲客成本及運營費用日趨升高,保持合規的年化利率,對於部分信貸機構而言,對不同資質用戶的差異化利率盡管能解決部分問題,但上限就擺在那裏,還是有壹些壓力的,所以壹些現金貸乃至超利貸算起來其實已經遠遠超過36%,這當然有暴利收割之意,也不乏無奈之舉。

對於用戶的貸後數據,信貸機構其實是比較敏感的。但助貸平臺壹般都會聚合用戶在各個信貸機構的借款記錄,方便用戶還款,因此訂單同步是必須的。如下圖:

訂單數據可以同步,但訂單數據中詳細的還款計劃情況(用戶每壹期的還款計劃與每壹期還款的狀態),部分信貸機構是不會同步,因此助貸平臺拿不到此數據,壹般都是用戶要還款,必須得前往該信貸機構的還款H5進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