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養兒防老”的思想觀念在農村根深蒂固,很多農村人堅持認為,多生男孩,才能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另壹方面,農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務農,需要男性作為勞動力,所以,農村家庭普遍更偏向於生男孩,這也在壹定程度上造成了男女比例失調。
當然,男女比例嚴重失調,不僅表現在農村,而是全國範圍內,只是農村表現的更為明顯而已。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出生的人口男女性別比為113.51。
在過去的20年內,這個比例最高可達到120,這個數據在世界範圍內也算是前所未有了。如今,那些出生在性別比較高年代的孩子,大部分已經到了適婚的年齡。而男女比例的嚴重失調,就意味著將有壹大部分男士面臨著打光棍。
新時代的今天,國家的計劃生育以及個人的思想轉變,大多數人已經不會再有意識的進行性別選擇,可是,上壹輩遺留的性別比嚴重失調,已經嚴重影響了現今適齡青年的婚姻配比,這是造成農村光棍越來越多的原因之壹。
學歷低
由於農村經濟發展的滯後,導致很多農村家庭在子女教育問題上不夠重視,他們把重心放在農務上,造成大部分農村孩子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而學生時代的男生通常要比女生貪玩,所以,在農村,成績不好的男生相對來說更多壹些。
在大眾婚姻觀念裏,女人通常不會找壹個比自己學歷低很多的男生作為人生伴侶,所以,低學歷的農村男人被選做為配偶的幾率相對來說就會低很多,這也是導致農村光棍越來越多的原因之壹。
不良的社會風俗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中國人的思想觀念裏,結婚是壹件大事,馬虎不得,三媒六禮,壹樣都不能少,這便是中國傳統的彩禮文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結婚的彩禮標準與日俱增,娶個媳婦往往要花上整個家庭十幾年的全部積蓄。而對於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往往就面臨著結婚難的問題。高昂的結婚成本成為了許多農村男性單身的重要原因。
這種不合理的彩禮風俗,把本來情投意合的婚姻組合,演變成了復雜的利益糾割,讓婚姻變成了壹樁買賣,成為了赤裸裸的利益交換。這種不良的社會風俗,理應被抵制,國家也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對這壹不良習俗進行制約。
當然,這並不是說要完全抵制彩禮風俗,自古流傳下來的風俗肯定有它的意義所在,這也是對婚姻結合的壹種尊重。合理範圍內的彩禮無傷大雅,需要抵制的是那些惡意攀比,漫天要價的不良風俗。相信這壹問題壹旦解決,農村的光棍問題也會解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