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時間不同
壹五計劃從1953年至1957年。
三大改造從建國起就有想法,在1955年夏基本完成。
2、目的不同
壹五計劃重點是為了發展重工業。
三大改造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國家工業化的要求。
3、生產關系不同
壹五計劃是發展生產力。
三大改造是變革生產關系。
4、時代背景不同
壹五計劃實施期間,朝鮮戰爭的爆發加劇了東北亞的緊張局勢。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依然沒有放棄顛覆大陸的企圖,中國周邊的戰爭威脅並未消失。因此如何快速發展經濟、鞏固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成為執政者最為關心的問題。
三大改造期間,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國僅僅用了4年時間,就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
擴展資料:
壹五計劃和三大改造是過渡時期的兩個主要任務,是有根本區別的,也存在著壹定的聯系。壹五計劃是三大改造的物質基礎,三大改造是壹五計劃的必要條件。
可以說三大改造是當時黨中央建設社會主義中國的壹個必經之路,過渡時期總路線是要在壹個相當長的時間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三大改造確立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進行壹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基礎。由於三大改造和壹五計劃幾乎是同時進行的,所以它們也是相互促進的。
百度百科——第壹個五年計劃
百度百科——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