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他認為人的意識活動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關的零散方法進行的,而是壹種流,是以“思想流”、“主觀生活之流”、“意識流”的方法進行的。同時又認為人的意識是由理性的自覺的意識和無邏輯、非理性的潛意識所構成;還認為人的過去的意識會浮現出來與現在的意識交織在壹起,這就會重新組織人的時間感,形成壹種在主觀感覺中具有直接現實性的時間感。法國哲學家柏格森強調並發展了這種時間感,他強調過去的經驗對現在的影響以及兩者的有機統壹,提出了心理時間的概念。他們的學說對意識流方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發展了詹姆斯關於非理性、無意識的觀點,肯定了潛意識的存在,並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識活動的基礎。他的關於潛意識的觀點以及他的用自由聯想醫治精神病的方法,從根本上改變了人的觀念。從弗洛伊德的學說出發,人是充滿自相矛盾的生物,矛盾的根源在於人的欲望和人與社會的矛盾之中。弗洛伊德提出的壹整套心理分析的理論,促進了意識流方法的形成和發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