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目連救母幽冥寶傳(節錄)》原文與賞析

《目連救母幽冥寶傳(節錄)》原文與賞析

《目連救母幽冥寶傳(節錄)》原文與賞析

西江月調:世間善惡兩類,果報看來無偏。暗室衾影細究斫,神靈刻刻窺鑒! 造孽多遭兇報,積德可列仙班。報應遠近甚顯然,絲毫不漏半點!……

有王舍城中,傅家莊前,壹人姓傅名天鬥,婦人李氏,日每好善。……傅天鬥系二甲進士出身,後為湖南長沙府知府,因武帝困在臺城,天鬥押糧,被侯景拿獲,以受其戳。……天子降旨,子頂父職,仍坐長沙知府……李氏推而不受,唏其子傅崇訓戒壹番:

……為娘的看破了世俗情景,

棄凡俗拋塵緣想樂清平。……

不料想元帝爺掛定榜文,

義有功蔭其子也是好情。……

傅崇領了文憑、擇就吉日……告辭母親,赴任而去。……傅崇正在街中料理事務,忽報家中下書人到,拆書觀看,不覺毫啕大哭而謳曰:

觀書信不由我珠淚下滾,

為子的未在家侍奉娘親。……

我的娘竟辭了塵世路徑,

喊不應生身母心中疼痛。……

……傅崇隨帶家人上船,回至王舍城內,……打點喪事守孝。……夫婦歸家,不覺身懷有孕,十月滿足,生下壹子,取名傅象。……公子年長十六,身入黌門。傅自思:我兒今已入學,理應婚配。……劉四娘在房中穿戴幽雅,

壹想起要離娘珠淚如麻。

見嫂嫂進房來咽喉哭啞,

咱姑嫂不能夠常在壹家。

幾聲炮催親者門外喧嘩,

眼睜睜離別了親生爹媽。

壹家人都催我上轎出嫁,

頃刻間別父母去到人家。

自幼兒跟爹娘隨身長大,

壹旦間到外姓怎不悲嗟!

(劉萬筠夫婦見女未曾出來,走進繡閣說道:“莫要哭了,出門去吧!”)

劉四娘只哭的淚如雨下,

睜開眼又不見兒的爹媽。

(萬筠說道:“兒呀!不要哭了!外邊催逼的緊,上轎去吧!”)……

…這才是才郎貌女成婚配,又如那織女牛郎會七夕,自此夫倡婦隨……

…有傅崇與姣兒正把話談,

忽聽得半空中鼓樂喧天,

猛然看見二童子面前站立,

打壹躬接善人去歸西天,

壹霎時喉中響就把氣斷,

夫婦們只哭得死而復還!

……這像夫婦,日每守孝在堂,看經念佛,……後人有詩贊曰:

不貪名利田園,拜佛念經度晚年。

是是非非不入耳,佑曾惹得外人嫌!

……卻說瑤池金母,駕坐無極宮中,思念青提下世,歷卻造下孽冤深重,群魔攪擾終到岸。桂枝與青提有緣,命他下凡投生,修性了命……功成超拔青提,方稱大孝,以作榜樣。……即命準提菩薩下凡,成全此事。……如是準提菩薩遂命桂枝,無形化為有形,像似蘿蔔,長街來賣。……

(劉四娘)走上前將蘿蔔用手捧定,

壹時間噴鼻香感動心情,

食壹口滿嘴香無窮妙味,

頃刻間被劉氏乾凈獨吞。

恍惚時身輕爽心會神領,

六甲孕不覺得結於腹中。……

員外聞報,夫人生下壹子……因食蘿蔔受孕,起乳名叫蘿蔔,書名吉祥。……如是傅象年近三十二歲,功圓果滿,……午刻歸西。……傅蘿蔔壹日思念:父在言說,道在杭州,速訪明人,莫誤終身大事。……遂稟明母親,要去杭州求道。……自從蘿蔔、伊俐去後,家中之人概是歹人,……迄今劉氏回娘,自無定見,被冤孽纏擾,殺害牲靈,大開五葷。……將家堂神像,經堂諸物用火焚化,只見壹股毫光,沖上九天,驚動燃燈,雲頭觀看,知是劉氏,善念改為惡念,心中不忍,同元始撥雲下凡,變化壹僧壹道,前來點化於他。手敲全鼓簡板來至堂前高聲而歌曰:道曰:莫惹災!莫惹災!總要自己心想開,壹切性命天地養,怎麽妳樂他該哀!

僧曰:莫惹災!莫惹災!總要自己心想開,妳不吃齋佛不怪,怎麽吃齋又開齋!……惹得劉氏心中煩惱,順手執著鼎門杠子,壹陣亂打。……玉帝倒旨傳下冥府,豐都大帝命壹殿秦廣王,發下捉牌,遂命餓鬼前去捉拿不提。單言蘿蔔杭州求道,慧光寺中跪受三皈五戒。……又壹日長老見寺中無人,叫道傅蘿蔔……

……我今日即與妳改了名號,

改目連永遠守即可高超。……

……遂書西江月壹紙,付與目連……曰:緣深得遇大道,回家復命歸根。誠心誠意孝娘親,仔細謹慎謹慎!

靈山視之不遠,欲往難步難行。饑寒冷凍苦無禁,更險虎嘯龍吟!……

上卷:目連求道訪明師

下卷:劉氏開齋墮地獄!

大清光緒十六年歲次庚寅新春黃道上元吉日超脫九玄。

建康郡善信金聲王鏞虔誠謹錄

《目連救母遊地獄》下卷

……兒回家見母親容顏大變,

提開齋指葵花喊地叫天,

葵樹燃母當時魂飛魄散,

那提防頃刻間壹命歸天!

……母魂這壹日,正是四煞之期,目連哭了壹場,倒在靈前,和衣而寢,只聽陰風颯颯,響聲壹片,回煞來了……觀見目連,叫道痛心兒呀!

見姣兒不同我淚珠下滾,

夢寢中聽為娘細說根芽:…

說為娘開齋戒罪過更大,

脫苦惱除非來西天釋迦!

命惡鬼押解我壹路敲打,

打的娘黨身痛急行回家。

冷浸浸悶懨懨陰風颯颯,

淚汪汪哭哀哀悔爛肝花!……

念為娘養育妳身長高大,

到西天求佛旨把娘救搭!……

……孝心至誠感動了觀音老母,變壹貧婆來至傅家。……目連道:“只要請來佛旨,救出我母,脫離苦難,就是七死八活、舍身亡命都不怨恨。”婆婆遂在懷中取壹書本,付與目連:妳要身披鞍、口念此書,三步壹拜,五步壹跪,往西而行,不可退誌,若有苦難,自有神靈護持!……目連在路行程,毫無退誌,求佛救母,後人有詩贊曰:孝念感格虛空神,誠心竟往西天行。

若非求佛超母罪,焉得脫離豐都城!

……不覺來至壹山,甚是險峻,前無招商,後無旅店,天色將晚,正是寒終天氣,雪花飄飄,冷風淒淒,忽聽林中,唧唧喳喳,好不駭人。……

……有菩薩坐雲頭暗裏瞧看,……

用手兒指壹指化座茅庵,

楊柳枝化尊神坐在上面,

凈水瓶化壹盞紅燈高懸。……

……目連遂打坐涵養,忽然睡去。霎時醒來天色將明,茅庵不見,……又往前行,扒山越嶺。

……陡然間黑雲起地暗天昏,

正行走見赤龍攔住路徑。……

有雷公見目連孝心真誠,

化壹道紅雲起歸上天庭。……

正行走又來至壹座峻嶺,

上懸著餓虎牌吃人兇蟲。……

有目連把佛號不住念誦,

忽來了伏虎將手拿鐵繩。……

……早有五龍將目連僧捧至大雄寶殿,目連睜(眼)壹看,上面坐著佛祖,金剛排列兩旁。目連上前頂禮而言曰:“弟子拜懇,求佛祖慈悲,搭救母親,出離苦海!”……於是佛祖,見了目連,為母心真,算得孝子,乃曰: “妳母今在地獄受罪,本不該赦,念妳孝心真誠,賜妳佛旨壹道,行至地獄,無有阻隔,遍遊十殿,尋著妳母,即可超拔!”目連討思,領旨下殿,竟往幽冥而來。……目連僧來至陰陽界鬼門關,……判官出階迎接……我乃目連僧是也:領佛祖敕旨,找尋母親,妳可知曉?判官曰: “妳母前三年就在此掛號,陽間造下十惡不赦之罪,解至壹殿受刑去了”。……目連各獄遊遍,心中驚憂,尋母不見,來至九殿,……都市王曰: “妳母罪重不赦,九殿大小地獄,二百八十九層,皆不受盡,打入鐵圍城阿鼻地獄,受罪去了。”目連聽得此言,遂告辭下殿,正直來在鐵圍城中,只見黑暗沈沈,不見星鬥,高有數丈,團轉俱是生鐵熔成,上掛各條,罪名無數,若是到此獄之人,不放投生陽世。……於是離了陰曹,駕定祥光,來到西天,見了佛祖,頂禮慟哭 。……佛祖見目連,為母心切,情不得已,遂謂目連曰: “賜妳銀杖壹根,凡大小地獄,壹振即開;賜爾紅珠壹丸,地獄暗黑不明,紅光壹照,通天徹地光朗。”……且說三曹官與閻羅天子商議,傅劉氏壹案,論爾所犯罪孽,應該永墮地獄。有他兒大孝目連,遊冥尋母有功,罪免壹等,發放山西平陽縣王家莊投生。……目連按落雲頭,來到鐵圍城邊,銀杖壹頓,振開鐵圍城;明珠壹照,黑氣層層盡化為白光,如同白晝壹般,城中惡鬼,紛紛我逃。目連來至城內,母子相會,抱頭大哭:

母: 劉四娘壹見兒傷心淚墜,

兒: 目連僧與娘親抱哭壹堆。……

母: 虧我兒行裏路不辭勞瘁,

兒: 不孝子救母遲忙把罪陪,……

目連哭得如酒大醉,半時方醒,擡頭不見母親……拿過生死簿查看: 發往平陽縣投生壹只白犬。

……我要到平陽縣去尋娘親,

凡家中諸佛經壹概收盡,

備辦了經擔兒即便起程。……

擡頭看又到了平陽縣城,

正行走見牌匾高懸如鏡:

防惡犬在前面咬害傷人……

見白犬已在目連前站立,雙眼流淚。……目連將犬放在經筐……橫擔在肩……來在西天雷音寺,放下經擔,求佛慈悲。……

我佛如來,開詔敕封:目連封為幽冥教主,劉氏青提封為獅子吼佛……目連為母遊冥,打破鐵圍城,放走八百萬餓鬼,命妳分性下凡,投胎脫化黃巢,收回八百萬餓鬼。……

此書因果傳世間,善惡報應甚森嚴……

目連行孝天下少,十磨九難結口口……

有人參透禪機語,翻身跳出苦海邊!

《目連救母幽冥寶傳》簡稱《目連寶卷》。寶傳屬寶卷之壹種類型,其內容為仙佛的傳記故事,故名 “寶傳”。《目連寶卷》分上下卷,木刻本,每半頁八行,每行二十字。前有殘序,末題: “時大清嘉慶二十壹年(1816)夷則目序於金庭館。”上卷末有題記:“大清光緒十六年(1890)歲次庚寅,新春黃道上元吉日超脫九玄”、“建康郡善信舍聲王鏞虔誠謹錄”。

這篇寶卷講述的是: 傅家三代持齋行善,最後生小兒蘿蔔(桂枝化身),父去世後,往杭州求道訪師,賜名目連。母劉四娘 (青提)開齋破戒,作惡多端,當目連回家時,其母設誓,矢口否認,結果咒應身亡,墮入地獄。目連歷盡艱辛,往西天求佛救母,孝心至誠,得證佛果。遍遊十殿,終於救母出離地獄。

目連僧救母的故事出自 《盂蘭盆經》,西晉時目支僧竺法護翻譯流傳我國。梁武帝於大同四年 (538) 在同泰寺首次舉行盂蘭盆會;唐宋時用俗講形式敷演目連故事,如敦煌遺書中的《目連緣起》、《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並圖壹卷並序》;到了明清又演繹成上、中、下三卷***計壹百零二折的大型戲劇,從皇宮到憚都在搬演“目連劇”,目連寶卷也同時應運而生。

目連故事為什麽歷經壹千多年興盛不衰?首先因為它與儒家的孝道思想相吻合,如目連所說:“我若不能救母,縱成佛果何益?”否定了出家人無世俗之情的觀點。同時又迎合了我國的傳統觀念:勸善懲惡、因果報應。所以上自王公、下至百姓都提倡信奉,從而演變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符合中華民族需要的目連故事:

主人公蘿蔔(即目連)本來是摩謁國長者構離陁的兒子。而寶卷中的蘿蔔卻是王舍城傅家莊傅象的兒子,是瑤池金母駕前的桂枝,世代在長沙任官。其母青提夫人在寶卷中變成劉四娘,這樣就把故事發生的背景移植到中國來。

為了突出因果報應及強調蘿蔔的非凡出身,編撰了三代持齋念佛的情世:蘿蔔的曾祖傅天鬥在梁武帝時任長沙知府,在侯景之亂中以忠殉職,曾祖母持齋念佛;祖父傅崇繼承父蔭,廣行善事,念經拜佛;父傅象不求官宦,壹心信佛。蘿蔔出生在壹個有佛根種子的家庭中,故事發生的歷史時代從梁武帝直到晚唐的黃巢起義。

目連是佛的十大弟子之壹,平日讀經設齋,母死後投佛出家,修行圓滿,得證佛果。而寶卷中的目連卻是在明師的指點下,在救母的實際行動中,歷經考驗:饑寒交迫視等閑、龍虎居前無懼色、美女調戲不動心,精誠的孝心才換來了合格的佛號。目連的成佛不是在寺廟中潛心修煉的結果,而是在生活行動中實現;目連的成佛不是單純誦經而成,而是在社會實踐中去贏得。在寶卷中明確反對經院式的修行:“經本佛祖傳,念誦也枉然。口開神氣散,怎能養精元!” “旨(只)修煉空勞力苦死無成,歸極樂必須要修性了命”。把虛玄的佛法壹生活實踐結合起來。

目連兩度入地獄,寶卷的作者在極力渲染誇張地獄陰森恐怖的同時,並羅列人間的各種罪行,各目繁多,可歸納為三大類:壹類是違犯做人的道德與基本準則者,如詐騙害人、奸淫擄掠;壹類是違犯封建禮教,如不忠不孝、魚肉百姓;另壹類是違犯佛教戒律者,如殺生破戒、毀法辱僧等等。剔除其迷信的糟粕,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壹座揭露社會醜惡生活的大舞臺。並對這些醜惡行為作出了嚴正判決,使其自食其果,警醒世人引以為戒。

寶卷在懲惡的同時,也給予了改邪歸正的充分條件。作者構思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事例,如金剛山上的強盜張有達,壹旦醒悟,便毅然與目連同修正果,後被封為金剛大帝。

寶卷最後以如來佛發敕封告終,目連封為幽冥教主,劉氏青提封為獅子吼佛,這又是中國皇帝封誥的翻版。尤其是衍生出命目連投胎脫化為黃巢,收回打開鐵圍城時放走的八百萬餓鬼,更與《封神演義》同出壹轍。

目連寶卷雖有中國化的壹面,但又仍然保持著佛教故事的因素,如主人公蘿蔔(目連)之名不變;青提的影子不變,因開齋破戒,招致墮地入獄的轉折不變;遍遊地獄,矢誌救母的基本情節不變;佛賜環杖、威力覆庇不變;青提變狗、目連為地藏菩薩的故事不變。

目連寶卷仍是散韻相間、講唱結合,大多無承前啟後、轉折過渡之提示,個別地方有“謳曰”、“聽我道來”之說。在散文的敘述中時加插“詩曰”,對前文作概括和強調,如敘述傅崇表兄李倫死亡壹事,“後人詩曰:貪愛民財何足欣,死亡又遭火焚身。銀錢萬貫難消受,只落臭名傳萬春!”這是白話小說的慣用手法。

在韻文中出現對唱和唱白組合,發傅崇夫婦在亡兒墳前的對唱:

夫: 有傅崇在墳前悲聲大放!

妻: 哭壹聲我的兒妳在何方!

夫: 兒死後父每日淚珠長淌。

妻: 無壹日無壹夜娘不悲傷。

青提出嫁時壹唱壹白:

自幼兒跟爹娘隨身長大,

壹旦間到外姓怎不悲嗟!

(劉萬筠夫婦見婦未曾出來,走進繡閣

說道: “莫要哭了,出門去吧!”)

劉四娘只哭的淚如雨下,

睜開眼又不見兒的爹媽。

(萬筠說道: “兒呀; 不要哭了,外邊

催逼的緊,上轎去吧!”)

說白處為小字,雙行,這顯然是受了戲曲的影響,只不過劇本是以角色粉、末、內、凈來標註,而寶卷同以卷中人為對象。這種格式在寶卷中比較少的。

在修辭上采取民間文學常用的比興手法: “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馬不臨崖不退步,人不遭難不回心”。

另外用疊音詞,這與講唱的特點有關,念起來朗朗上口,增加音色美,更能吸引聽眾:“冷浸浸悶懨懨陰風颯颯,淚汪汪哭哀哀悔爛肝花”。“正是寒科天氣,雪花飄飄、冷風淒淒。忽聽林中,唧唧喳喳,好不駭人!”

《目連救母幽冥寶傳》對研究中國佛教史、明清時期的思想文化史及俗文學都具有壹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