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春秋·左丘明《左傳.隱公元年》
原文選段: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壹;中,五之壹;小,九之壹。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白話釋義:
大夫祭仲說:“分封的都城如果超過三百方丈,那就會是國家的禍害。先王的制度規定:國內最大的城邑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壹,中等的不得超過它的五分壹,小的不能超過它的九分之壹。現在,京邑的城墻不合規定,這不是先王的制度,這樣下去您將會控制不住的。”
莊公說:“姜氏想要這樣,我怎能躲開這種禍害呢?”祭仲回答說:“姜氏哪有滿足的時候!不如及早處置,別讓禍根滋長蔓延,壹滋長蔓延就難辦了。蔓延開來的野草還不能鏟除幹凈,何況是您受寵愛的弟弟呢?”莊公說:“多做不義的事情,必定會自己垮臺,妳姑且等著瞧吧。”?
擴展資料作者簡介
左丘明,生卒年不詳, 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稱左丘明(關於左丘明的姓名,長期以來由於先秦及漢代文獻對左傳作者左丘明的記載非常有限,歷代學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況問題爭論不休、眾說紛紜。壹說復姓左丘,名明;壹說單姓左,名丘明,但史載,左丘明乃姜子牙後裔,嫡系裔孫丘(邱)氏較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
左丘明是中國傳統史學的創始人。史學界推左丘明為中國史學的開山鼻祖。被譽為“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 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 在當時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多行不義必自斃的近義詞:
1、作繭自縛?[ zuò jiǎn zì fù ]?
釋義:蠶吐絲結繭,把自己包在裏面。比喻自己使自己陷入困境。
出處:唐·白居易《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燭蛾誰救護;蠶繭自纏裹。”
翻譯:撲火的飛蛾誰來救?蠶繭是它自己裹起來的。
2、自食其果?[ zì shí qí guǒ ]?
釋義:比喻自己做了壞事,自己遭受到損害或懲罰。
書證:茅盾《〈呼蘭河傳〉序》:“除了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
例句:戰爭沒有嚇倒人民,反而使戰爭的發動者自食其果,加速了自己的滅亡。
百度百科-多行不義必自斃
百度百科-左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