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航母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海軍副政委鄔華揚九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已經具備自主建設航母的經濟與技術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解放軍海軍航空兵副政委馬國超少將透露,當前中國已有建造航母的技術,但時間表當前不好說,可以肯定的是在不久的將來,國人便能看到中國自己的航母。
前海軍政委胡彥林當天表示,擁有航空母艦是大國標誌,是幾代海軍官兵夢寐以求的事情。至於何時建造,需待中央決策。他相信,中國建造航母不會造成周邊國家的恐慌。
中國建造航母是中國幾代海軍人的夢想,是大國的象征。中國深受蘇聯航母的影響。蘇聯解體後,中國先後從俄羅斯購買了“基輔”、“明斯克”、“瓦良格”號等退役航母,並正式開始對航母的研發。中國將購買的“瓦良格”號航母修理好後作為練習用航母;然後根據修理經驗再建造兩艘排水量在4萬-6萬噸的中型航母,從而形成3艘航母的體制。現在中國的“瓦良格”號航母只是用於科研訓練,尚未形成戰鬥力。
1921年,南京國民政府建立之初,壹度想擴充海軍。1929年8月14日,國民黨二屆五中全會通過的《整理軍事案》指出“吾國海防線既長,版圖又大,現在海軍實力微弱。今後之國防計劃中,必須實事求是,發展海軍,俾使國防計劃歸於完成。”
1929年8月16日2,江南造船廠自制的“鹹寧”炮艦成軍,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於“鹹寧”艦成軍儀式上講演說:“要挽回國家的權利,必須建設很大的海軍,使我們中華民國成為世界上壹等海軍國,全在諸位將士身上。我們預計15年內就有60萬噸的海軍,作了世界壹等海軍國家。”
1930年,海軍部提出了壹份包含航空母艦、裝甲巡洋艦、潛水艇的龐大六年造艦計劃(見下表)。不過事實上當時內戰不斷,政府的財政極度困難,這份空中樓閣式的造艦計劃根本就沒有執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