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代人總是想象古代人的生活場景是什麽樣的,其實古人也有意無意的給我們留下了壹些作品,讓我們看到了當年他們的生活和趣事,比如《韓熙載夜宴圖》就給了我們非常直觀的印象,其實畫家顧閎中畫這幅人物畫是受皇帝指派而作的,把當時的場景詳細描繪下來呈送給皇帝!
說來有趣,《韓熙載夜宴圖》的問世,竟是出於皇帝監視大臣的需要。這幅千年名畫,表現的是南唐名臣韓熙載晚上在家大邀賓客,聽樂觀舞的場面,其內容稱得上是壹段地地道道的實況錄像。
先介紹下畫家和他的這幅畫:顧閎中(約910壹980),江南人。擅長人物畫,設色濃麗,擅於描摹神情意態。其代表作品:《韓熙載夜宴圖》,縱28.7厘米,橫335.5厘米,絹本設色。現藏於故宮博物院,此畫為我們呈現了南唐貴族大宴賓朋的生活場景。
唐代晚期,中國再次出現了軍閥割據的分裂局面,貴族李氏在金陵建立了南唐小朝廷、後主李煜愛好詩文書畫,曾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的名句,但在政治上卻是個庸才,而且氣量狹小,特別不放心來自北方的文人大臣。
出身於北方豪族的韓熙載,博學多才,有政治抱負,但心直口快,好進忠諫,李後主想用他為相,又怕威脅到自己的地位。韓熙載眼看皇帝昏憒,朝綱不整,自知南唐氣數將盡,便壹改常態,終日設宴,觀賞歌舞,以此掩飾。後主為了解真相,便派大畫家顧閎中前往探察,命他?目識心記?,將看到的情況繪成畫卷。顧閎中不負?聖命?,回來後充分發揮他擅長刻畫人物的技藝,於是便有了這幅《韓熙載夜宴圖》。
全圖分為五個部分,內容各有側重,但主題鮮明,人物性格十分突出。
首段:右邊壹位面有胡須,端坐榻上的就是韓熙載,他略顯不安,似有什麽煩惱事。他身旁站著嬌小玲瓏的寵妓王屋山。臥榻另壹頭的紅衣狀元郎,上身前傾,已聽得入神,其他人或側身凝視,或眉舒情怡,左上方有壹女子正從內房探出頭來,想必是樂曲奏到了極佳之處。所有人的眼神都集中在最左邊的樂妓身上,從他們的表情中,似乎聽到了珠落玉盤般的聲聲琵琵琶。
第二段:左邊是韓熙載的寵妓王屋山正在舒袖舞蹈,據考證,她跳的是?六幺舞?,也叫綠腰舞或
錄要舞。白居易在《楊柳枝詞》中有?六幺水調家家唱?的詩句,說明當時非常流行,但唐以後失傳。近代學者王國維認為,六幺舞是以手袖為容,以踏足為節拍。
右端,韓熙載在樂妓的簇擁下,挽袖發力,親自為寵妓擊鼓助興。此鼓叫?羯鼓?,又稱?兩杖鼓?。鼓身用桑木制成,鼓杖用黃檀、狗骨、花椒等硬木,鼓聲清脆悠揚。南北朝時經西域傳人內地,盛行於唐開元、天寶年間。中間那位面帶怯色的僧人,是韓熙載的好友德明和尚。出家人照理是不近聲色的、但他不期而遇此景,所以顯得有些尷尬,卻又不好立即退出,只得背身合掌,低頭站在壹旁。
熱鬧了壹陣以後,韓熙載與家妓們坐在床上休息,那位寵妓剛剛舞罷,此時又端著水盆,侍候韓熙載盥洗。想必韓熙載因為擊鼓太猛,早已汗水淋淋。另有兩個侍女,壹個在收拾剛才演奏用的琵琶和簫笛,壹個送來了酒食。歇息過後,該來點幽雅的享受了。五個女樂坐在繡墩上,神定氣閑地吹簫奏笛。
不過,這顯然是為了輕松氣氛而安排的消閑之樂。韓熙載解衣盤坐、輕搖羽扇,與跟前的侍姬說著什麽。座椅旁的少女,也正同椅後的少婦講著悄悄話。她身後的壹位賓客更是心不在焉,正與屏風後的女子竊竊私語。更深人靜,客人們開始告辭,侍姬與賓客們調笑言情,旁若無人。但韓熙載卻凝望遠處,似乎在沈思著什麽。
這是壹個何等熱鬧的夜晚!客人們乘興而來,盡享聲色。畫家在如實描繪這壹場面的過程中,通過對韓熙載的表情、動作,服飾等方面的變化,從不同側面把這個才氣高逸的士大夫形象刻劃得入木三分,著重揭示了他的復雜心境。眾賓客與女妓們聽樂、跳舞、調笑等場面、更突出了韓熙載的心事重重、抑郁無奈的精神狀況。
李後主
據說,李後主看了這幅畫後,發現韓熙載的沈湎聲色,其實是為了掩蓋自己政治抱負,於是決定將他逐出京城,令其南遷。這時,韓熙載年歲已大,不能也不願遠離金陵了,只得上表請罪,以求從輕發落,留在金陵養老。李後主見他言辭悲切,又見他確實老了,就同意了。但韓熙載受此驚嚇,卻生了壹場大病、終於不治而亡。李後主心中暗喜、卻假惺惺地哭著說:?可惜啊!韓熙載死了,我再也不能請他當宰相了。?還裝模作樣地追封他為?古仆射同平章事?,謚?文靖?,賜衾綢以葬。
用長卷畫出有完整過程的故事或史實,是中國畫的特殊表現形式,這種手法很有點類似後來的連環畫。作畫時是壹段壹段地畫,觀畫時也應該是壹段壹段地欣賞。《夜宴圖》的五個部分,依次用屏風、隔扇、床帳等分成不同的段落,各段似分似連,構成壹個整體。有些畫面沒有畫出墻壁、門窗、屋頂,也沒有畫出燈火燭光,但通過人物的活動,卻能感受到宴樂是在夜晚的室內進行的,這正是中國傳統繪畫簡潔精練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