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呼?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第壹)
譯:曾子說:我每天都會幾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是不是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時是不是很誠實?有沒有溫習老師傳授的知識?
2、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公冶長》第五)
譯:孔子說:甜言蜜語、滿臉堆笑、點頭哈腰,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心懷怨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
譯:顏淵、季路侍奉時。孔子說:為什麽不說說各人的願望呢?子路說:願將車馬和裘衣和朋友***用,壞了也不遺憾。顏淵說:但願能做到不誇耀優點、不宣揚功勞。子路說:您的願望呢?孔子說:但願老人能享受安樂,少兒能得到關懷,朋友能夠信任我。
4、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子罕》第九)
譯:孔子說:壹切要以忠信為本,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錯誤不要怕改正。
5、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季氏》第十六)
譯: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交諂媚逢迎的人,結交表面奉承而背後誹謗人的人,結交善於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6、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
諒:誠信,真誠。便辟:指偏離正道,故意回避他人錯誤。善柔:善於奉承。便佞:花言巧語、阿諛逢迎。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真誠的人交友,同見識廣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投人所好、避人所忌的人交友,同善於諂媚的人交友,同能說會道、沒有實際知識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人生不可能沒有朋友,交友不可不慎。朋友就像壹面鏡子,既可反映出人的興趣、誌向和品位,又可督促人奮發向上,走向美好充實的人生。與誠信的人交友,能以道義相許,時時聽到自己的過失,常常改過從善,在正確的道路上攜手***進。與多聞的人交友,能啟發人的觀念,開拓視野,使事業和知識日漸提高,並能對自己的過失行為既有信心又能包容,在人生的廣闊天地下有所作為。若與便辟柔佞之人相處,則是花言巧語,逢迎諂媚,不能為善行仁,只會驕傲自滿,利令智昏,對人生、對事業有百害而無壹利。所以交友必須有選擇。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
周:團結,指正面意義。比:勾結,指反面意義。君子團結但不勾結,小人勾結卻不團結。
孔子這句話說得非常精辟。君子都具有廣闊的胸懷、恢弘的氣度,他們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與大家保持良好的關系。而小人就是那些心胸狹隘、結黨營私的人。儒家對君子和小人在品質上的區分,是非常有道理的。君子、小人並非天生的,而是由於有的人心胸狹窄,追求私利,為自己的私利相互勾結,排斥異己,才成為小人;有的人則心底無私,善於團結多數人***同工作,從而成為君子。以品質區分君子、小人,正是要求人們重視自己的修養,做寬容大度、團結友愛的君子。
論語中關於誠實的句子摘抄論語中關於誠實的句子: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論語述而》)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論語雍也》)
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 (《論語述而》)
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論語顏淵》)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論語學而》)
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論語學而》)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而》)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論語子張》)
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論語子路》)
論語介紹: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漢代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壹。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與《詩》、《書》、《禮》、《易》、《春秋》等五經,總稱四書五經。全書***20篇、492章,首創 語錄體 。是中國現傳揚並學習的古代著作之壹。
論語中關於教育的句子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子夏曰: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6、子曰: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論語學而》。此話是孔子的學生子夏說的。
8、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10、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1、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壹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2、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1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液。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6、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17、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8、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19、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20、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1、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22、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2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28、子曰:有教無類。
2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0、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3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
32、子曰:賢哉,回也!壹簞食,壹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33、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34、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36、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7、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38、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39、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40、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41、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42、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壹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4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4、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4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6、子夏曰: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7、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48、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49、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50、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51、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2、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53、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5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中關於仁的句子1、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2、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3、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4、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5、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6、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8、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9、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0、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壹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11、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13、裏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14、茍誌於仁矣,無惡也。?
15、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仁義之路)也?
1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17、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8、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19、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20、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雲爾已矣。?
21、巧言令色,鮮矣仁!?
22、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24、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25、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6、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27、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28、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29、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30、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31、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
32、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