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自然辯證法這個詞的原義來說,它是指客觀自然界發展的辯證法;就它的廣義來說,就被稱為自然辯證法的這個科學部門形成和發展的實際情況來說,它不僅研究自然界本身的辯證法,而且研究人對自然界的認識——自然科學的辯證法。研究認識自然界和改造自然界的壹般方法論。由於自然界本身的辯證法是通過自然科學和技術的發展而日益被揭示出來的,所以上述兩個方面的研究是密切相聯而不可分的。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和自然科學觀,體現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認識論、方法論的統壹。
歷史來源 馬克思主義自然辯證法的產生有其歷史的來源。古代東方和西方的自然哲學,同自然科學的萌芽狀態相適應,其中的唯物主義思想和辯證法思想具有樸素的、直觀的性質。十六世紀以來西方近代實驗自然科學建立和發展起來以後,唯物主義哲學和唯物主義自然觀相應地有了重大的發展。但是,由於自然科學中首先得到充分發展和廣泛應用的是力學,由於直到十八世紀自然科學總的來說還處於分門別類地搜集材料,進行研究而未發展到足以揭示自然界的歷史發展和廣泛聯系的階段,因而那時的自然知識處於狹隘狀況,那時的唯物主義自然觀帶有機械的(力學的)形而上學的局限性。德國古典哲學特別是黑格爾哲學中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這同自然科學的發展也是有聯系的。但是,德國古典自然哲學盡管包含許多有見識的和合理的東西,卻是以神秘的形式闡發的,在那裏關於自然界的辯證法的思想,具有思辯的、唯心主義的性質。這種自然哲學就其形式、體系和方法而言,是同自然科學分離並淩駕於自然科學之上的。
從康德於1755年和拉普拉斯於1796年提出星雲學說試圖揭示天體演化的歷史開始,形而上學的自然觀被打開了第壹個缺口。十九世紀以來自然科學的壹系列發現:維勒的尿素合成(從無機物得到有機物) (1826年),賴爾的地質演變論(1830年),施旺、施萊登的細胞學說(1838年、1839年),邁爾等人的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1842年),漢堡她的比較自然地理學(1845年),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1859年),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1869年)等等(其中能量轉化、細胞學說和進化論被恩格斯稱之為三大發現),使自然界的歷史發展和普遍聯系被日益提示出來,整個自然科學經歷著從經驗到理論、從分析到統合的發展過程。這壹切不斷地打擊著和沖破了形而上學的自然觀。正如恩格斯所說:“在自然科學中,由於它本身的發展,形而上學的觀點已經成為不可能的了。” (《自然辯證法·總計劃草案》)自然科學為檢驗辯證法提供了極其豐富的、與日俱增的材料,“並從而證明了,自然界的壹切歸根到底是辯證地而不是形而上學地發生的”(《反杜林論》。
建立過程 馬克思主義自然辯證法就是在這樣的自然科學發展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從哲學思想的淵源來說,它正是依據這樣的自然科學發展,對德國古典哲學中的唯心主義辯證法進行了唯物主義的改造。恩格斯說:“馬克思和我,可以說是從德國唯心主義哲學中拯救了自覺的辯證法並且把它轉為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僅有的人。”( 《反社林論·三版序言》)在馬克思主義看來,事情不在於把辯證法的規律從外部註入自然界,而在於從自然界中找出這些規律並從自然界裏加以闡發。根植於自然科學之中的馬克思主義自然辯證法的建立,意味著淩駕於自然科學之上的、思辨地構造體系的舊自然哲學的終結。
馬克思、恩格斯醞釀和形成他們的新哲學世界觀,開始於十九世紀四十年代,體現在他們分別和合作撰寫的壹系列手稿和著作特別是《費爾巴哈論綱》和《德意誌意識形態》中。他們關於自然辯證法的思想萌芽,也應該追溯到這壹時期。當然,系統地研究、建立和闡明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辯證法,主要是由恩格斯來進行的,體現在他從1858年開始醞釀(1858年7月14日恩格斯馬克思信)、從1873年開始寫作(1873年5月30日恩格斯致馬克思信)的《自然辯證法》手稿和1872壹1878年寫的《反杜林論》中。馬克思從五十年代開始致力於《資本論》的寫作,但是他了解並重視恩格斯關於自然辯證法的研究和寫作。他在《資本論》中和在給恩格斯的信(1867年6月22日)中談到過在歷史上也象在自然科學上壹樣證明了黑格爾發現的量變到質變規律的正確性。他聽過並同意《反杜林論》的全部原稿。他還研究過數學特別是微分學的辯證性質,寫了《數學手稿》。因此,應該認為,《反杜林論》和《自然辯證法》手稿表達的是恩格斯和馬克思的***同思想。 《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他還作出了十八世紀“科學和哲學結合的結果就是唯物主義、啟蒙時代和法國的政治革命”,“科學和實踐結合的結果就是英國的社會革命”(《英國狀況》)的著名論斷。馬克思在研究政治經濟學的過程中,詳細地研究了技術史,論述了自然科學和技術在現代生產和現代社會中的作用。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演說中強調指出:“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壹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恩格斯還說過,他引用現代自然科學來證明辯證法存在於現實之中,是因為唯物主義歷史觀及其在無產階級革命鬥爭中的應用,只有借助於辯證法才有可能(見《<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德文本第壹版序言》)。這段話深刻地表明了自然辯證法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整個革命學說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的重要意義。
傳播和發展 列寧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自然科學新發展的背景下,在捍衛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鬥爭中,寫出了《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1908—1909年)。在這部著作中,他考察了以X射線、電子和元素轉化的發現為契機的物理學革命,分析了由它所引起的哲學思想的混亂,認為這種混亂的產生主要就是因為不懂得辯證法;特別是不懂得自然科學認識發展的辯證法;他指出現代物理學正在走“從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提高到辯證唯物主義”這壹步,唯物主義辯證法是自然科學的“唯壹正確的方法和唯—正確的哲學” (《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在《哲學筆記》中,列寧強調辯證法內容的正確性必須由科學史來檢驗,“要繼承黑格爾和馬克思的事業,就應當辯證地研究人類思想、科學和技術的歷史。”(《黑格爾<邏輯學>壹書摘要》)。
在十月革命以後,列寧發表了《論戰鬥唯物主義的意義》,要求戰鬥唯物主義同自然科學家結成聯盟,用唯物主義的辯證法去研究自然科學革命所提出的種種哲學問題,從而為社會主義國家這方面研究工作的發展提出了—個綱領。 1925年,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在蘇聯出版。這部著作的公之於世,大大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自然辯證法在蘇聯和在世界的傳播,在中國,自然辯證法也是隨著恩格斯這部主著作中譯本的出版(1929年)而逐漸在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工作者和自然科學工作者中間得到傳播的。中華人民***和國建立以後,進—步在廣大哲學工作者和自然科學工作者中間得到廣泛的傳播。毛澤東也很關心和重視自然辯證法的研究,在這方面講過壹些深刻的意見。例如:他強調自然界無論在微觀方面,還是在宏觀方面,都是無限的,自然科學的發展也是無限的,自然發展史和自然科學史充分說明了辯證法的這壹基本觀點;他提出自由是必然的認識和客觀世界的改進;他論述了真理發展的辯證法,指出百家爭鳴是發展科學的必由之路,等等。他的哲學著作《實踐論》和《矛盾論》,在中國科學工作者學習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辯證法,開展自然辯證法研究中,起著重要作用。
自然辯證法的發展同自然科學的發展是緊密聯系著的。二十世紀以來自然科學的突飛猛進,極大地擴大並加深了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遠遠超出了十九世紀自然科學的眼界。列寧看到了這壹深刻變革的開端。綜觀二十世紀的自然科學,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1905年)和廣義相對論(1915年),更新了經典物理學關於物質、運動、空間、時間、質量、能量的概念;從普郎克的量子論、波爾的量子化的原於結構理論(1913年)到薛定鍔、海森伯的量子力學(1925年、1926年),揭示了嶄新的、不同於宏觀物理學規律的微觀物理學規律;對基本粒子的相互轉化和更深結構層次的研究,對各種相互作用統壹的研究,顯現了物質的深遠的無限性和深刻的統壹性;宇宙論的研究把演化概念推到更廣的範圍和更深的層次(元素和基本粒子的演化);生物學的研究借助於現代物理學和化學,從四十年代開始由細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這方面研究的不斷發展使人類開始真正揭開生命活動和遺傳現象的秘密;從電子計算機的制成(1946年)逐步發展到人工智能的探索,為思維科學的研究開辟了新天地;控制論、信息論、系統論的創立和發展,使自然科學的綜合和抽象發展到更高的水平;數學和自然科學方法日益向社會科學滲透;科學的革命引起廣泛的、日新月異的技術革命,引起新產業的不斷興起,舊產業的不斷改造,引起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進步,引起人類物質生活、人們社會關系、人們思想方式的巨大變化;人類作用於自然界的能力的巨大增長,帶來了人和自然界的關系的許多尖銳問題(如環境和生態問題等)。
總之,二十世紀自然科學的發展在更加廣闊的範圍和更加深刻的程度上揭示了自然界的辯證法和自然科學的辯證法,使辯證法的許多基本觀點由於無數確鑿的自然科學事實而在實際上為自然科學界所廣泛接受,不管他們是否在哲學上承認辯證法。面對現代自然科學新發展提出的種種哲學問題,蘇聯的許多自然科學家和哲學家從馬克思主義觀點進行廣泛的研究和討論,英國、法國、日本以及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壹些接受馬克思主義的著名自然科學家也進行了有成效的研究和討論。在中國,《自然辯證法(數學和自然科學中的哲學問題)十二年(1956-1967年)研究規劃草案》和《1978—年自然辯證法發展規劃綱要草案》,表明了這方面工作的範圍和方向。應該指出,在蘇聯,在中國,這方面工作的發展都走過曲折的道路,主要是發生過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簡單化、教條化和對自然科學新成果、新思想進行粗暴批判的錯誤,從而阻礙過自然科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盡管如此,自然科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強大生命力戰勝了這些錯誤,促進著兩者的健康的相互結合,使自然辯證法成為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壹個十分活躍的研究領域。
主要內容 自然辯證法研究的內容,總的來說,有兩大方面、壹個是自然觀,即對自然界的辯證法的研究;壹個是自然科學觀,或稱自然科學論,即對自然科學的辯證法的研究。
自然觀的研究,要求不斷地概括和運用當代自然科學的最新成果,來發展和更新人們關於自然界辯證發展的總圖景和對自然界的總觀點(包括關於自然界的物質觀、運動觀、時空觀、信息觀、系統觀、規律觀,以及自然發展史,自然界各種運動形態的劃分、聯系、交錯和轉化等等);來研究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和範疇在自然界各種過程中的豐富多樣的表現,使人們對辯證法的規律和範疇的理解不斷充實和深化,使它們在許多方面進壹步清晰化、準確化和精細化,並增添新的內容。從而使辯證的同時是唯物主義的自然觀,提高到同自然科學的新發展、新思想相適應的現代水平。
自然界不僅是指獨立於人之外的自然界,而且包括經過人改造了的自然界,人按照自然規律創造出來的自然界,即人工的自然界。馬克想主義自然觀研究自然界的辯證法,當然要包括研究人工自然界的辯證發展。正是在人工自然界的辯證發展中,交匯著科學和技術,交匯著人、自然和社會,展現了豐富的辯證法內容。
自然科學論的研究,又有兩個方面。壹個是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方法論來研究自然科學認識過程、認識方法和自然科學認識發展規律;壹個是從馬克思主義社會歷史觀來研究作為社會現象的自然科學在社會中發展和起作用的規律。
由於自然科學成熟較早,進展較快,研究的對象相對於社會現象來說較為簡單,認識的檢驗較為直接和明確,它的歷史和最新發展,為人們研究認識規律,研究諸如:科學認識從感性到理性的深化和從理性的較淺層次到較深層次的深化,科學認識中實驗和理論的關系,假設和模型的作用,科學的邏輯結構和語言形式,科學思維的創造性,科學真理的相對性和絕對性,科學理論檢驗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科學認識的積累、飛躍和革命,新舊科學理論嬗替的規律,科學爭論和科學交流對科學認識發展的意義等等問題,提供了最豐富的素材。自然科學在其長時間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並在不斷發展的科學方法,從認識論和方法論上加以深入的分析、總結和闡述,使之得到更為廣泛、自覺和正確的運用,這對於人們在各個領域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更加科學化,有很大的意義。科學認識論和科學方法論的研究,成為自然辯證法研究中最富於成果和最引入註意的領域。
自然科學發展規律的研究,要求把自然科學作為認識現象和作為社會現象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因為自然科學認識的發展是在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進行,受社會歷史條件的決定(推進和限制)又反作用於社會歷史的。諸如:自然科學作為知識形態的生產力向物質生產力轉化的規律及其發展,科學、技術、生產和科學、經濟、社會相互結合和影響的規律及其發展,自然科學和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社會的科學能力的因素及其增長的規律,自然科學在社會中發展的規律和這種規律在不同社會制度下的不同表現,自然科學知識體系的分類和結構,學科的分化和整合的規律,科學發展中的生長點和帶頭學科形成的規律,等等問題,構成自然科學論研究的多方面內容。
技術同科學聯系緊密,又是獨立的社會現象。技術論的研究從總體上探討技術的性質和特點、技術發展的條件和規律以及技術和其它各種社會現象的關系等等,是壹個新興的研究領域。
由於人們越來越要求有意識地組織科學技術的研究和運用,自然科學論和技術論的研究為科學技術政策的制定、科學技術發展的規劃、科學技術工作的領導和管理提供理論的基礎,其重要性日益顯得突出。
自然觀和自然科學論的研究,壹方面要從自然界和自然科學的總體和綜合上來進行,只壹方面要從各門自然科學的分體上來進行。分別結合各門自然科學的各種基本理論、各種基本概念和各自的研究方法,分別結合各部門自然科學的思想發展史以及重大的發現史、重大創造史的案例,分別結合各門自然科學技術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系,從哲學上進行細致的和專門的研究,構成各門自然科學的哲學問題的廣闊領域,展開了自然辯證法研究的豐富多彩的內容。
在自然觀和自然科學論方面,各國的許多有重大理論成就的自然科學家,發表過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和著作。不管他們是否有明確的哲學思想或者接受何種哲學的影響,出於他們的這類觀點是從他們的創造性的實踐和對自然科學的深切理解中提出的,自然辯證法研究者對這些思想財富都是十分珍視,並努力在馬克思主義基礎上加以科學的分析和吸取。西方科學哲學和科學社會學的各派學者,他們的哲學觀點和具體論點有許多可爭議和應批評的地方,但是許多人從哲學、邏輯、語言、社會學等各種角度對自然科學作了細致的、有價值的研究,有些人也明顯地受到馬克思主義觀點的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的影響。自然辯證法研究者也很重視對這些成果的了解,並努力在馬克思主義基礎上加以科學的分析和吸取。馬克思主義自然辯證法不是壹個封閉體系,而是壹個向自然科學的新發展、向自然科學家和其他領域科學家的科學的新思想敞開大門,通過科學的研究、科學的討論和科學的批評而不斷吸取新成果以豐富和發展自己的開放體系。
用自然辯證法這個名稱來概括包括上述主要內容的研究領域,在中國是從延安時期起就沿襲下來的習慣。對於自然辯證法是否構成壹個單獨的科學部門,或構成壹個怎樣的科學部門,或這個部門應該叫什麽名稱,在我國學術界也有不同意見。
有壹種意見認為,上述的研究內容,可以分別由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科學學、科學史等科學部門進行研究,不能構成壹個單獨的科學部門。不同意這種意見的則認為,自然辯證法的研究領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和自然科學相互結合的領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其他各個部門,都從各自的角度對這個領域的問題進行研究,但這些部門的研究都不限於這個領域,而自然辯證法則專以這個領域為自己的研究對象;自然科學史、科學社會學,也都從各自的角度對這個領域的問題進行研究,但這些部門的研究主要是具體科學的研究,而自然辯證法則主要是對這個領域進行概括的哲學研究。因此,自然辯證法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其他各部門、同科學學和科學史的研究互相交錯,而又形成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單獨的組成部分。
還有壹類意見強調自然辯證法這門科學的獨立性,或者認為它是哲學之外的壹門獨立科學,或者認為它是哲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壹門邊緣科學,或者認為它作為哲學的壹個獨立部門,有自己獨特的規律和範疇的體系,並為構成這種體系作了嘗試。對這類體系也有不同的意見,或者認為形成的條件還不成熟,或者對其方法本身表示疑問。
在蘇聯,這個研究領域壹般稱為自然科學哲學問題研究;但是也有壹些哲學家認為,作為哲學科學的自然辯證法,同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辯證邏輯、倫理學、美學、科學無神論、哲學史壹道,構成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統壹整體;認為這樣來看待自然辯證法這個哲學部門,可以避免把自然科學哲學問題弄得支離和零散。
這些爭論,反映出自然辯證法同哲學的其它分支和自然科學、技術科學以及其它科學領域的密切聯系,反映出自然辯證法是壹門在形成中的和向多方面交叉發展的科學部門。
在西方,這壹研究領域分別由自然哲學、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和科學論、技術論等學科進行研究。這是為《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寫的“自然辯證法”條目的原稿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論自然辯證法與自然科學》試編本,科學出版社1975-1978年版。
[2]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自然辯證法文選》,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 《自然辯證法研究資料選輯》第壹輯,1956年自然辯證法研究規劃說明書匯編,科學出版社1960年版。[4] 《自然辯證法講義》(初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 查汝強:自然辯證法,《百科知識》1979年第3期。
[6] 於光遠:自然辯證法是壹個科學群,《自然辯證法通訊》1980年第1期。
[7] 龔育之:自然辯證法在中國,《自然辯證法通訊》1981年第1期。
*自然辯證法研究Vol.3, NO.3,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