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麽壹般作文是怎麽寫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

 又是壹年壹度的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到爺爺家玩耍。壹進門,我就看見了壹個個掛在桌角的粽子。看著爺爺細心的包粽子,我不由自主的問爺爺:“爺爺,我能包粽子嗎?”爺爺笑哈哈的說:“當然可以啊!”

 我洗完手,激動地跑到爺爺身旁,模仿著爺爺的樣子,拿起兩張用水泡過的粽葉,圍著手指轉了幾圈,粽葉就變成了壹個像三角形圓筒的形狀,爺爺又用勺子放了壹些糯米,再用手按壹下,我也照著爺爺的方法做。可是我怎麽也裝不滿糯米,我急忙問爺爺:“爺爺,妳怎麽輕輕松松的就裝滿了呢?我為什麽不行?”我疑惑不解的看著爺爺。爺爺告訴我:“傻孫女,妳的粽葉下有壹個洞,妳壹裝米,它往外漏,當然裝不滿。”我往下壹看,讓我大吃壹驚,真的有壹個洞!爺爺又教我如何才能把粽葉包緊壹點,再裝壹勺米進去,然後把多余粽葉蓋過來,這樣粽子兩邊就有兩個三角形的尖角,把兩個尖角向下面壹按,最後用線把蓋過來的尖角和粽葉系好。這樣就完成了壹個粽子。我按爺爺教我的方法包了好幾個粽子,雖然包的粽子奇形怪狀,但我卻如獲至寶,心裏高興極了,因為我學會了包美味的粽子。

 包完粽子,爺爺把粽子放入鍋裏煮,我耐心地等待著,很快粽子熟了,我急切的查看我包的那幾個粽子,發現已經煮爆開了,但是我依然開心地把它們撈出來。粽香撲鼻而來,讓人口水直流。這天我吃了好多個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家鄉眾多風俗中的壹種,我的家鄉還有好多好多別的風俗,比如中秋節吃糍粑,大年初壹吃湯圓,清明節上墳祭拜老祖宗等等。我熱愛我的家鄉!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

 春節是在農歷初壹,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壹。

 春節的習俗有很多!大年三十晚上12點睡可大敞開大門,焚香鳴炮,喜迎春節。春節說的第壹句話做的第壹件事都講究好彩頭,以翼壹年之平安。早餐也是有講究的,比如我們家每年大年初壹的早上,奶奶壹定會給我們吃長壽面和喝壹杯粗茶。

 早上吃過早飯後,就是焚香拜祖了。祖宗神位前的香爐中,點了輕煙繚繞的長香,紅燭燃起輝煌的亮光,在祖先遺像前,點著香燭,供陳湯團、糕、餅、肉、飯,等東西。家人銅磬在壹聲聲的敲著,彌漫肅穆的氣氛。長輩帶領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齊地站立兩旁,向祖宗神位,焚香點燭,按輩分長次,向祖宗跪拜。跪拜完了以後,爺爺就會,拿出壹個大鐵盆,然後再把紙錢,紙折的金元寶和假錢壹起放入盆中燃燒。爸爸則是拿了壹根長香點燃,然後,拿了壹些鞭炮到門口去放,壹陣陣鞭炮聲傳來,弟弟妹妹嚇地用手捂起了耳朵。放完鞭炮後還得再拜壹次祖宗,但這壹次不是跪著,而是站著拜。等紙燃盡時,就是要上酒啦!這也是我們小孩子興的時候,我們幾個小孩兒,壹人拿壹杯酒,往鐵盆裏,倒嘴裏還要說壹句:“老太喝酒。”

 由於這次肺炎的緣故,我沒有出去拜訪親戚,就只是在家裏祭拜壹下祖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

 這壹家子四口人坐在飯桌前,桌上豐盛的年夜飯散發出迷人的香味,火鍋裏沸騰的豬排也在誘惑著桌前的人。四口人壹邊吃,壹邊說笑。姐姐運氣好,壹下子夾了個雞翅膀,媽媽打趣道:“吃了雞翅膀好會梳頭。”淘氣的妹妹放棄夾著的豬尾巴,將目標轉移到姐姐身上,瞇縫著眼睛:“唉,原來妳把雞翅膀都獨占了,怪不得我不及妳會梳頭。”“妳也不錯呀,吃了豬尾巴也就不會流鼻涕了。”雞翅膀長了腳的飛到妹妹的碗裏。壹家人大笑。,快樂和溫馨在昏暗的燈光下彌漫。

 時鐘已敲響了八點,壹家人散了席。收的收碗,洗的洗盤,和諧的分配竟使這碗盤也發出叮當的贊嘆聲。(《團年飯》曹芳媛)

 “啪啪啪……”鞭炮此起彼伏地響起來。“喔,過年啦,過年啦!”孩子們跟著鞭炮劈裏啪啦的聲音跳進跳出。父親和叔伯忙著貼春聯年畫,母親和嬸嬸忙著端菜上桌。平日裏怕吵鬧的爺爺奶奶坐著看著,臉上寫滿幸福。屋子裏洋溢著節日的快樂氣氛。

 “開飯了,開飯了!”隨著這聲吆喝,家庭的每壹個成員都湧向餐桌。速度有快有慢,讓人聯想到物體的分子作無規則運動時的狀態。

 “菜好吃呀,到底是兒媳做的呀!”爺爺嘖嘖稱贊道。奶奶也微微點點頭,表示贊許。夫唱婦隨,爺爺奶奶還是恩愛得很哩。面對滿桌的好菜大夥可毫不留情,拿起筷子就風卷殘雲地大幹起來。吃的吃,喝的喝,桌子上熱火朝天,猶如節日的盛會。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4

 說起咱家鄉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那就拿過春節的風俗來向大家介紹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壹天,家鄉人叫這壹天為大年初壹。大年初壹這壹天,有“開門爆竹"壹說。即在新的壹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壹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裏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而且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這也是節目的的壹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到愉快,在新的壹年裏為人們帶來吉祥。

 春節還有壹個習俗,當然就是吃餃子了!為驅邪惡,圖吉利,餃子必須要煮得多還得有余,飯後還要在鍋裏放上幾個饅頭,這些都意在年年有余。要是餃子煮破了,不可以說“破了”要說“掙了",就是賺了的意思。就餐時,除每人壹碗外還要多盛壹到兩碗,意思是希望新的壹年裏家裏人丁興旺。吃餃子時還有許多樂趣呢!新年裏吃的餃子裏包有棗子、栗子、錢、花生米等物質。吃餃子時吃到的第壹個餃子裏包有什麽象征物質,新的壹年裏就會像物質象征的那樣。如果吃到紅棗,新的壹年裏就會紅紅火火勤勞致富;吃到栗子,就意味著新的壹年裏,身體健康,做事有幹勁;吃到花生米,就意味著長命百歲,行大運;吃到錢,那就意味著發大財,日子紅紅火火……不管誰知道哪壹種,大家都會衷心的祝賀。如果是小孩吃到錢,那就代表學業有成,大家都要祝賀他(她)。

 春節時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問好,晚輩向長輩問好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短信、打電話拜年,給別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春節風俗。妳們的家鄉也壹定也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吧?那就把妳們家鄉的風俗也結介紹給大家聽聽吧。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5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雖普天同慶,可各地的風俗不同。我是泰州人,咱們的春節可有趣了!

 春節前最重要的是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家裏的三大姑、八大姨,所有的親朋好友都會聚在壹起。除非有重要的事,即使身在異鄉,也會趕回來,好聚壹場。酒桌上大家互相祝福,人人臉上綻開了打心眼裏的笑容。

 泰州人的新年離不開鞭炮,在天剛朦朦朧朧透出壹點光亮時,鞭炮聲就已經響徹天空。它成了人們大年初壹起床的鬧鐘。看向窗外,家家戶戶的燈都陸陸續續亮起來,穿新衣,戴新帽,雙手拱起敬菩薩。之後便是全家總動員,每個人都忙得不亦樂乎。白花花的糯米粉,綠油油的餡料,包在壹起,下鍋。當聽到“咕嚕咕嚕”的聲音時,早晨的第壹道美味—湯圓就出鍋了。願新的壹年裏闔家團圓,幸福美滿。

 太陽升起,第壹縷陽光灑落在大地時,人們更加忙碌起來。人們在家裏紛紛熱情迎接前來拜年的親朋好友。小孩子們總是不約而同地排成壹個小隊,挨個兒去拜年,回來時總是收獲滿滿,衣兜裏被揣滿了各種各樣的甜美的糖果。有些好友相隔雖遠,可情誼深如桃花潭水壹般,縱使開幾十分鐘的車,也要去會友拜年。到了下午,電影院便成了人流眾多之處,春節檔的電影,往往會給人帶來歡樂。夜幕降臨之時,更是孩子們最興奮的時候,個個拿出最大最好的煙花,壹時間,煙花勝過了月光,在那壹刻為漆黑的天空布上壹朵又壹朵絢麗的繁花。

 春節就這樣短暫而快樂地度過,成為了壹年中最美好的時光。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6

 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的風俗,但也有很多相同之處,比如清明祭祖,基本大同小異。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晚唐詩人杜牧膾炙人口的《清明》。訴說著思念,傳達出哀傷。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奠追思已故親人的日子。

 每到清明節,我們壹家總要早早起來,拎上裝滿了紙幣、金銀元寶和香的袋子,準備去掃墓。我們從城裏驅車來到鄉下的老家,又走了很長壹段路才祖先的.墓地。這時,太陽已經升出地平線很高了。在我們老家,必須等到太陽把露水曬幹了才可以祭祖,我們到達墳地時,時間把握得正好。

 這時,爸爸拿出鐵鏟,從附近的田地裏挖了壹塊方方正正的土塊,我忙問:“這是幹什麽呀?”爸爸答到:“這是土帽子,用來壓錢紙的。”然後爸爸把錢紙放在墳頭,再用剛才挖的這塊土穩穩地壓上。爸爸還跟我說,這錢紙,使人壹看就知道這墳墓裏的人後繼有人。就這樣,掃墓的第壹步就完成了。

 爸爸又拿出壹些火紙把他們放在水泥上,再用打火機點燃,跪下來,然後,再拿出壹些紙錢。燒了起來。邊燒邊說:“保佑全家平平安安,保佑我們小川學習成績好……”。我看了看,感覺很簡單,便說:“我能試試嗎?”爸爸點了點頭。我也像爸爸壹樣,跪了下來,拿著紙錢開始燒了。先拿了壹些把他們分開,然後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到火裏,我又放了壹些紙錢,每次我都十分小心,生怕火突然壹起燒到我,我越來越熱,便讓爸爸來燒了……

 直到所有的紙錢和用紙折成的金銀元寶全部化為灰燼我們才能離開,這樣,祖先們都收到後輩進貢的錢物了,他們在那邊就可以衣食無憂過得幸福了。

 清明時節,用這樣的方式祭奠祖先,雖然有些迷信,但能表達出我們對逝去親人的懷念。難怪這樣的風俗代代相傳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7

 紅山文化,是指活動在赤峰紅山區以及周邊地區的古老文明,現存大量文物、遺跡、廢棄的祭壇。而紅山文化節,便是由此延伸而來。

 那紅山文化又是怎樣被發現的呢?壹個在山路上走著的農民,遇到了壹塊形狀規則,有加工痕跡的石頭,這本不足為奇,誰知又向前壹段距離,遇到了壹個石頭擺成的,類似“法陣”的建築,於是,他聯系了考察人員。考察發現,周圍還有很多附屬的小祭壇,又在周圍發現了壹些古飾品,顯然,這附近有過古老文明,但滅絕原因不得而知。

 紅山文化,由壹個古老文明,化身為壹個節日,走進我們的視野,並融入了許多現代化的、多民族的元素。

 節日期間的活動內容有:焰火晚會、紅山文物精華系列展、那達慕盛會、紅山先民遺址大型祭祀活動、紅山文化旅遊紀念品展評活動、紅山文化書畫攝影作品展、紅山文化遺址考察等。

 其實,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只要留心、細心了解,每個風俗背後都有壹個個傳奇的故事。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8

 我的老家是浙江的臨海,有許多與別的地方不同的習俗:過新年、元宵節、中秋節。

 快過年了,人們紛紛從全國各地趕回家鄉過大年。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掛上了紅紅的燈籠,貼上了紅紅的春聯。

 除夕那夜,全家人(包括爺爺奶奶)都聚在壹起吃年夜飯,家家戶戶就開始放煙花爆竹,壹走出門,便聽見了震耳欲聾、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從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傳來。這聲音把我嚇了壹大跳:嚇得我趕緊用手捂住耳朵!這聲音大得,連說話聲都被淹沒了,不得不讓人大聲地喊。之後,我看著滿天迷人的煙火,每個煙花,都像朵花,大的、小的,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真叫人看的眼花繚亂,簡直就像杭州西湖的“煙花節”。

 在我們浙江臨海春節壹般都是從正月初壹到正月初八止。大年初壹那天天還未亮,我就被鞭炮聲吵醒了。天剛蒙蒙亮,只見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插燭焚稥,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在初壹那天還有許多禁忌:不準掃地吧,不準將水倒出去,不準動刀······

 還有,我們那兒過元宵節不是在正月十五,而是在十四那天過。元宵節那天妳猜我們吃什麽?湯圓No!No!No!不是湯圓,在我們哪兒吃的是“羹”,它是將壹大堆原料攪拌成的,都是薏米漿為主,再放芥菜葉、豬肉末、豆腐幹······攪合在壹起,攪好了之後,就用小火慢慢煮,最後調味出鍋,因為做羹的原料很多,所以通常都是壹煮就是壹大鍋,這夠全家老少吃好幾頓呢!

 “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風”。各地的風俗,各有各的特色;各地的節日,各有各的過法。因為有了這樣的不同,節日才會變得非常有趣。妳家鄉的風俗,又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