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長沙的飲酒禮儀

長沙的飲酒禮儀

長沙自古有“無酒不成禮,無酒不成歡,無酒不成宴,無酒不成敬意”之說。因此,飲酒不僅有禮儀,還漸漸形成了特有的酒文化。

舊時陪酒待客禮儀

舊時,酒席開始,主人端杯起身敬客人之前,客人不能獨飲,即所謂“東家不請客不飲”。尤其是在鄉下,主人家愛講客氣,壹邊吃壹邊不停地給客人挾菜、斟酒,以示對客人的尊重。倘若遇到酒量大的客人,主人陪不下去時,可以不再斟酒,但壹定要繼續陪客慢飲,不能添飯吃,否則認為是催客停飲,示為失禮。壹般在主客酒量有差別時,客人會講客氣,雖然酒還沒有喝夠,但口中表示已經喝夠了。這時,就要看主人的態度了。如果主人覺得客人還可以繼續喝,就要“強行”為客人斟酒,並且自己也要斟上壹些,陪客人繼續喝下去。如果主人覺得客人也差不多了,或者自己實在是無力繼續陪下去,就客套壹句:酒要喝夠,別講客氣啊!然後為客人盛飯。吃飯時,不會再勸酒。

以上飲酒禮儀,多源於古人飲酒之德、飲酒之禮。周朝頒發了中國第壹部禁酒令《酒誥》,要求有官守、有職業者只能在祭祀時飲酒,但也不能超量,更不能喝醉。而在明朝時,人們認為喝酒本身並無過錯,關鍵是“有所禁而不淫”,因此,他們順理成章地強調飲酒方式的重要性,順性、適量等恰當的飲酒方式,可以升華人們的感情,避免出現不理智的舉動。

自古,長沙縣人認為,飲酒不但是待客之道,也是風雅之事。飲酒的時間、場合、方式、對象等都很講究。人們認為最好的對酒之人,應該是風度高雅、性情豪爽、直率真摯的知己故交,最佳的飲酒場所是花下、竹林、高閣、幽館、平疇、荷亭等地,而最佳的飲酒時節是清秋、雨霽、新月、初雪、晚涼等最富詩情畫意之時。飲酒時,或吟詩作對,或圍爐夜話,或鬥酒猜拳,各有意趣,皆成文化。

當今酒桌上的禮儀

酒文化發展到了今天,越來越豐富。在長沙縣,大凡飲酒之人,都會註意以下幾點:

分清主次,切忌私語。大多數酒宴都有壹個主題,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時首先應環視賓客,分清主次,不要單純地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機會,更不要讓某些嘩眾取寵的酒徒攪亂東道主的意思。如酒宴賓客較多,應盡量多談論壹些大部分人能夠參與的話題,得到多數人的認同,切忌私語,冷落眾人,給人不合群之感。

語言得當,詼諧幽默。酒桌上可以顯示出壹個人的才華、常識、修養和交際風度,有時壹句詼諧幽默的語言,會給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無形中對妳產生好感。所以,應該知道什麽時候該說什麽話,語言得當,詼諧幽默很關鍵。

勸酒適度,切莫強求。在酒桌上往往會遇到勸酒的現象,有的人總喜歡把酒場當戰場,想方設法勸別人多喝幾杯,認為不喝到量就是不實在。“以酒論英雄”,對酒量大的人還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難了,有時過分勸酒,反倒破壞原有的朋友感情。

敬酒有序,態度真誠。敬酒也是壹門學問。首先要充分考慮敬酒的順序。壹般情況下敬酒應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為序。如果與不熟悉的人在壹起喝酒,要先打聽壹下身份或是留意別人如何稱呼,做到心中有數,避免出現尷尬或傷感情的局面。如果有求於某位客人,在酒席上自然要對他倍加恭敬,但也要註意,如果在場有更高身份或年長的人,則不應只對能幫妳忙的人畢恭畢敬,要先給尊者、長者敬酒,不然大家都很難為情。

察言觀色,把握分寸。在酒宴上要懂得察言觀色,認清場合,正確估價自己的實力,不要太沖動,盡量保留壹些酒力和說話的分寸,既不讓別人小看自己,又不要過分地表現自己,給人穩重得體之感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