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蟲(Trilobita),屬於節肢動物門、三葉蟲綱,僅生活在古生代的海洋中,在早古生代的寒武紀出現,在二疊紀末的地質災害事件中全部滅絕。
三葉蟲(Trilobita)背殼縱分為壹個中軸和兩個肋葉三部分,橫分為前、中、後三部分。在早古生代的寒武紀已發現動物化石2500多種,除脊椎動物外,幾乎所有的門類都有了。其中最多的就是三葉蟲,約占化石保存總數的60%。它在寒武紀初期即已出現許多科、屬和種,我國已經描述過的三葉蟲就有1200多種。晚寒武紀發展到最高峰,誌留紀以後逐漸衰亡,而後歷經晚古生代的泥盆紀、石炭紀,到了二叠紀末完全滅絕。如今只有在古生代的沈積巖中才能發現它那美麗的化石。在化石中,如果妳仔細的傾聽,還能聽到那2億年前大海的波濤聲和那有關三葉蟲的久已失傳的故事。多向往那個遙遠而美麗,空曠而寧靜的年代。多喜愛那個原始而單純,頑強而壯麗的生命!從失落於2億年前的三葉蟲,我深深地悟出:生命的存在並非是為了完成某個崇高而偉大的使命,而僅僅是壹種展現,是對自然界發展到壹定時期的那種狀麗現象的展現,盡管是曇花壹現的閃現。我贊美三葉蟲,那個曾經是如此壯麗而頑強的生命。如果將地球年齡比作壹本***有4500頁的厚書,則三葉蟲出現於第4000 到4300頁之間,占300頁,大約3億年的時間。而人只是出現於最後壹頁。人的發展能持續多少頁?有三葉蟲長嗎?不管怎樣,在有限的時間裏,讓我們來無所顧及地思考壹切,盡壹切可能地展現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