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國旗之所以會是我們傳統的太極八卦是因為中韓交流的發展。韓國國旗的寓意體現了中國的《周易》思想,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條約》簽字前,朝鮮設計了壹種無卦的太極旗,又經過中國外交官馬建忠提議後決定加入了八卦,接著出使日本的朝鮮大臣樸泳孝與英國船長在經過商量後決定去掉四卦,這就使得韓國國旗雖有我國的傳統元素,但又不盡相同。
太極旗出現在朝鮮王朝末期,朝鮮王朝國旗的第壹個正式的設計方案是由中國清朝駐日使館參贊黃遵憲提出的。1880年9月,黃遵憲撰寫了壹本小冊子《朝鮮策略》,贈給朝鮮的修信使金弘集。他在《朝鮮策略》壹書中提議朝鮮國旗使用中國的龍旗,這樣的話能夠促進兩國之間的交流與聯系。
接著, 李鴻章對朝鮮襲用中國龍旗的方案表示贊同。朝鮮官員李容肅來華時就具體的詢問了如何制作國旗的事。隨後,在清朝協助朝鮮與美國簽訂《朝美修好通商條約》,條約簽訂前夕,美國代表薛斐爾認為簽字儀式時韓國也需向美國壹樣對這壹簽字儀式表示重視,但韓國始終沒有像樣的統壹的國旗,只有各式各樣的混雜的小旗。
所以美國建議朝鮮設計自己本國國旗,於是朝鮮方面的人員在美國軍艦斯瓦塔拉號上臨時制作了壹面無卦太極旗作為他們自己的國旗。
條約簽字後,馬建忠特意提出了國旗問題,馬建忠否定了先前的中國龍旗方案後,又構思了壹種新方案,這壹新方案便是先前所提到的有著中國色彩,又與傳統八卦不同的韓國國旗。
這面設計於美國軍艦並使用於朝美條約簽字儀式的“李應浚袖至旗式”可以稱之為是太極旗的雛形。
現在的太極旗只是沒有四卦而已,而配卦當是出自來自中國代表馬建忠的提議。這也是韓國使用中國傳統元素的壹大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