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5年2月23日,喬治·亨德爾出生在德國哈勒壹個富裕的宮廷理發師兼外科醫生的家庭之中。本來,這個家庭與音樂並無緣分,可亨德爾卻偏偏迷上了音樂。父親認為,兒子應該學習法律將來才能出人頭地,而音樂對壹個像他這樣中等階層的後代來說,顯然不是理想的職業。小亨德爾得不到父親的贊許,每天只好在三更半夜偷偷躲在閣樓上練琴。後來,當他的管風琴演奏水平受到人們的普遍稱贊時,父親才勉強同意他兼學音樂。
亨德爾17歲時當上哈勒禮拜堂的風琴師,並開始了音樂創作。18歲,移居漢堡。從21歲起,他在音樂之鄉意大利廣泛遊歷、考察與學習,達4年之久。在此期間,他寫下許多宗教音樂、意大利風格的康塔塔(大合唱)等等。1709年,在威尼斯上演了他的意大利歌劇《阿格裏皮娜》(Agrippina),引起意大利觀眾的狂熱歡呼——亨德爾已出色地掌握了意大利歌劇的藝術風格。
1710年,25歲的亨德爾回到了祖國,被任命為漢諾威宮廷樂隊指揮。同年秋天,他第壹次訪問英國。在此期間,他寫了壹部意大利歌劇《裏納爾多》(Rinaldo),以優美清新的格調征服了英國聽眾。當時的英國宮廷貴族非常崇尚意大利歌劇,英國女王安娜將亨德爾視為傑出的意大利音樂家,給予優厚的待遇。後來,他幹脆定居英國並加入了英國國籍。
1720年,英國皇家歌劇院創立,亨德爾成為該院的音樂指導之壹。隨著他在英國藝術界的地位愈來愈高,再加上他天性固執,脾氣暴躁,他的敵人也逐漸增多。有壹次,當他指揮壹部歌劇的排練時,不知為什麽,女高音歌唱家庫佐妮拒絕演唱壹首詠嘆調!亨德爾在盛怒之下,壹把抓住她的腰部,當眾威脅說,如果她再敢無理取鬧就把她扔出窗戶!庫佐妮嚇壞了,只得就範。
由於多方面的原因,英國觀眾對意大利歌劇的興趣逐年降低。1728年,倫敦的舞臺上首次出現了用英語表演的輕松幽默、大眾化的歌劇——《乞丐歌劇》,立即博得廣大市民的熱烈歡迎。這部作品不僅無情地嘲笑了意大利歌劇,而且將矛頭直指亨德爾本人。當劇中出現壹群盜賊從舞臺上走過時,作者竟然配上了亨德爾初訪英國時的成名作《裏納爾多》中的《十字軍進行曲》!
在《乞丐歌劇》的沈重打擊下,本來就已很不景氣的皇家歌劇院被迫停業。然而,這並未使亨德爾壹蹶不振。當他看清了前進的方向,便以加倍的努力開始創作使用英語、由英國人表演的新的清唱劇。在壹系列英語清唱劇中,《彌賽亞》當推首位。
亨德爾66歲時不幸雙目失明。可是,他依然滿腔熱情地積極參加各種社會音樂活動。
按照亨德爾的慣例,每年生日過後的春季都要舉行壹連串的演出。1759年春,74歲的亨德爾壹如以往,連續親自指揮了10場大型作品的公演(盡管他早已雙目失明),並場場爆滿,座無虛席。4月6日,是擬定的最後壹場演出——清唱劇《彌賽亞》。演出結束時,在雷鳴般的掌聲中,積勞已久與過度興奮的亨德爾昏倒在地。幾天之後,亨德爾與世長辭。
亨德爾是壹位多產作曲家,寫有大量的歌劇(46部)、清唱劇(32部)、大合唱(100部)以及許多器樂作品。在聲樂與器樂這兩個領域中,前者的成就更大壹些。他的代表作有:清唱劇《彌賽亞》、《掃羅》、《參孫》、《以色列人在埃及》、《猶大·瑪卡貝》、《所羅門》、《耶弗他》,大合唱《加冕贊歌》,管弦樂組曲《水上音樂》、《焰火音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