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倪光楠能留在聯想,走技術、工業和貿易的道路,聯想可能擁有許多芯片級的“核心技術”,而不是目前的“計算機組裝工廠”,並依靠“不動產”獲得最大利潤。1985年,倪光南發明了聯想漢卡。上世紀80年代,計算機的內存和硬盤都很小,硬盤最多約100萬個,無法存儲大量的漢字庫,無法處理中文。中國卡就是用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它有自己的簡體和繁體字庫,這些庫被插入計算機主板上,這樣計算機就可以處理中文。聯想漢卡最強大的地方在於它可以提供“聯想”功能。當時,沒有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支持。
當時,聯想只是壹家負責為中科院提供計算機服務的“計算機服務公司”,而倪光南帶來的“聯想漢卡”給當時的聯想帶來了數千萬的利潤,給聯想帶來了跨越式的變革。不過,在倪光南堅持“科技核心”的同時,柳傳誌等權威人士堅持“貿易優先”,推動聯想上市。倪光南堅持的開發核心芯片和通信技術產品的計劃和部署全部取消。聯想也完全淪為壹家貿易和代理公司,錯失了成為壹流芯片和通信巨頭的機會。倪光南院士也被聯想開除。
不過,在倪光南堅持“科技核心”的同時,柳傳誌等權威人士堅持“貿易優先”,推動聯想上市。倪光南堅持的開發核心芯片和通信技術產品的計劃和部署全部取消。聯想也完全淪為壹家貿易和代理公司,錯失了成為壹流芯片和通信巨頭的機會。倪光南院士也被聯想開除。
與聯想和華為的發展歷程相比,可以說聯想是壹場“龜兔賽跑”。聯想的發展要比華為早很多年,聯想過去的估值是華為的5倍,現在華為的估值是聯想的5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