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中國開發最早的地區之壹,郵政通信發生、發展的歷史源遠流長。從周代起,山西即已“置郵”,出現了國家專設的 郵驛機構。秦、漢時設置了南北驛道,唐代,太原府成為唐驛由長安通雁塞的貫通點,元朝山西驛道廣為擴展,到明、清,驛站、驛道已遍布全省。清乾隆年間,山西驛站118所,驛路***長7475華裏。古郵驛通信組織原為軍事而設,後來也僅限於傳遞軍情和官署文書,壹直為歷代官府的主要通信機構。而山西省內辦理商賈平民通信匯款的“民營信局”直到封建社會的晚期才出現,成為“山西票號”發展的前提之壹。山西近代郵政通信始於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8月清政府設立太原郵政局,並於1905年(光緒三十壹年)升為副總局,管轄全省郵政。1901年首先開辦了函件業務,1904年開辦了包裹、匯兌業務,1905年開辦了立券及總包新聞紙業務,1909年開辦了快遞掛號業務。大清郵政時期,山西函件、包裹和匯兌業務都有較大發展。到1911年,全省所轄局所達到297個,郵路總長8014公裏,其中,火車郵路達到203公裏。辛亥革命後,1912年大清郵政改為中華郵政,太原副郵界改為正郵界,太原郵政副總局升為正總局。1913年,全國以行省劃分郵務區,太原郵政總局改稱山西郵務管理局,1935年又改稱山西郵政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