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作家林清玄去壹家羊肉館用餐,老板對他說:“妳還記得我嗎?”林清玄說:“記不起來了。”老板拿來壹張20年前的舊報紙,那裏有林清玄的壹篇文章,那時他在壹家報社當記者。這是壹篇關於小偷的報道,小偷手法高超,作案上千次,次次得手,最後栽在壹個反扒高手的手上。文章感嘆道:“像心思如此細密,手法如此靈巧的小偷,做任何壹件事情都會有成就的吧!”老板告訴他:“我就是那個小偷,是妳的這段話引導我走上了正路。”
連小偷身上也有可欣賞的地方,連小偷也能在欣賞的引導下走上正路,我們周圍還有什麽人不能欣賞、不能被引導呢?
學會欣賞別人吧!欣賞妳的同事,妳和同事之間會合作得更加親密;欣賞妳的下屬,下屬會工作得更加努力;欣賞妳的愛人,妳們的愛情會更加甜蜜;欣賞妳的孩子,說不準他就是下壹個卡內基……(《新旅遊報》廖鈞文)
2. 撿起地上的雞毛
聖菲利普是16世紀深受愛戴的羅馬牧師,富人和窮人追隨著他,貴族和平民也都喜歡他,這壹切都是因為他的善解人意。
有壹次,壹位年輕的女孩來到聖菲利普面前傾訴自己的苦惱。聖菲利普明白了女孩的缺點,其實她心地倒不壞,只是她常常說三道四,喜歡說些無聊的閑話。這些閑話傳出去後就會給別人造成許多傷害。
聖菲利普說:“妳不應該談論他人的缺點,我知道妳也為此苦惱,現在我命令妳要為此贖罪。妳到市場上買壹只母雞,走出城鎮後,沿路拔下雞毛並四處散布。妳要壹刻不停地拔,直到拔完為止。妳做完之後就回到這裏告訴我。”
女孩覺得這是非常奇怪的贖罪方式,但為了消除自己的煩惱,她沒有任何異議。她買了雞,走出城鎮,並遵照吩咐拔下雞毛。然後她回去找聖菲利普,告訴他自己按照他說的做了壹切。聖菲利普說:“妳已完成了贖罪的第壹部分,現在要進行第二部分。妳必須回到妳來的路上,撿起所有的雞毛。”
女孩為難地說:“這怎麽可能呢?在這時候,風已經把它們吹得到處都是了。也許我可以撿回壹些,但是我不可能撿回所有的雞毛。”
“沒錯,我的孩子。那些妳脫口而出的愚蠢話語不也是如此嗎?妳不也常常從口中吐出壹些愚蠢的謠言嗎?妳有可能跟在它們後面,在妳想收回的時候就收回嗎?”女孩說:“不能,神父。”
“那麽,當妳想說些別人的閑話時,請閉上妳的嘴,不要讓這些邪惡的羽毛散落路旁。”生活中,如何說話,尤其如何談論別人,需要我們慎重考慮。(《知音"增刊》佚名文)
3.誠實無價
在深圳的職場上,流傳著這樣壹個故事。說是有壹位求職者到壹家公司去應聘,由於各方面的條件都很不錯,他很快便從眾多的應聘者中脫穎而出。面試的最後壹關,由公司的總裁親自主持。當這位求職者剛壹跨進總裁的辦公室,總裁便驚喜地站起來,緊緊握住他的手說:“世界真是太小了,真沒想到會在這兒碰上妳,上次在東湖遊玩時,我的女兒不慎掉進湖中,多虧妳奮不顧身地跳下水去將她救起。我當時由於忙,忘記詢問妳的名字了。妳快說,妳叫什麽?”這位求職者被弄糊塗了,但他很快便想到可能是總裁認錯人了。於是,他平靜地說:“總裁先生,我從來沒有在東湖救過人,妳壹定是認錯人了。”但無論這位求職者如何解釋,總裁依然壹口咬定自己不會記錯。求職者呢,也犯起了倔強,就是不肯承認自己曾經救過總裁的女兒。過了好壹會兒,總裁才微笑著拍了壹下這位求職者的肩膀,說:“妳的面試通過了,明天就可以到公司來上班,妳現在就到人事部去報到吧!”
原來,這是總裁刻意導演的壹場心理測試:他口頭制造了壹起“救人”事件,其目的是要考查壹下求職者是否誠實。在這位求職者前面進來的幾位,因為都想將錯就錯,乘機攬功,結果反被總裁全部淘汰了,而這位求職者卻在面試的時候,成功地展示了自己誠實的美德,所以輕松地將自己帶入成功者的行列。
許多事實都證明:成功,往往與誠實結伴而行。誠實是壹個“好人”最基本的人格要素,也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誠實是成功的基石,也是壹個人走向成功的“路標”。(《今晚報"今晚周刊》李智紅文)
4.誰是最忠誠的人
賈迪"波德默是壹名猶太人,他在商界的成功史已沒人知道,因為他沒留下任何文字性的東西,然而,他在危難時期的壹個決定,卻讓世人永遠記住了他。
1942年3月,希特勒下令搜捕德國所有的猶太人,68歲的賈迪"波德默召集全家商討對策,最後想出壹個沒有辦法的辦法,向德國的非猶太人求助,爭取他們的保護。
辦法定下來之後,接下來是選擇求生的對象。兩個兒子認為,應該向銀行家金"奧尼爾求助,因為他壹直把波德默家族視為他的恩人。在不同的場合,他也曾多次表示,如果有什麽需要幫助的,盡管找他。
波德默家族擁有潘沙森林的采伐權,在歐洲是數得著的木材供應商。金"奧尼爾是壹家銀行的小股東,他是在波德默家族的資助下發家的。40年來,為了支持他打敗競爭對手,波德默家族的錢,從來都沒有存入過其他的銀行,就是到事發的時候,他的銀行裏還存有波德默家族的54萬馬克。現在波德默家族遇到了滅頂之災,向他求助,他怎會袖手旁觀? 68歲的老人卻不是這種意見,他認為應該向拉爾夫"本內特求助,他是壹位木材商人,波德默家族的人是跟他打工起家的,後來是經過他的資助,波德默才有了今天的家業。現在雖然很少往來,但心理上從沒斷絕過感激和思念。
最後,老人說,妳們還是去求助拉爾夫"本內特先生吧!雖然我們欠他的很多。
第二天壹早,兩個兒子出發了。在路上,二兒子說,我們不能去本內特先生那兒,上次我見他時,他還提那700噸木材的事。要去,妳去吧!我要去求奧尼爾。最後,二兒子去了銀行家那兒,大兒子去了木材商的家。
1948年7月,壹個叫艾森"波德默的人,從日本輾轉回到德國,去尋找他的家人,最後壹無所獲。後來,他從納粹檔案中查到這麽壹條記錄:銀行家金"奧尼爾來電,家中闖入壹年輕男子,疑是猶太人。壹年後,他又於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死亡檔案中,查到他父親、母親、妻子、弟妻及六個孩子的名字,他們是在他和弟弟分手後第四天被捕的。
1950年1月,艾森"波德默定居美國;2003年12月4日去世,終年83歲,留下壹部回憶錄、兩個兒子、三個女兒和九個孫子、孫女。他的回憶錄主要講述了他在木材商本內特的幫助之下,怎樣偷渡日本,保全性命的。該書的封面上寫著:獻給父親賈迪"波德默先生!封底寫著:許多人認為,要贏得他人的忠誠,最好的辦法是給其恩惠。
其實,這是對人性的誤解,在現實中真正對妳忠誠的,都是曾經給過妳恩惠的人。(《知音"增刊》劉燕敏文)
5.迎迓綠色
其實只是株絲瓜,野生的。
我住的樓面南背北,十層。近兩年,前面和東西兩側又蓋了三棟,四樓壹圍,中間形成的小院越發小了,像口方井。
壹片灰褐。站定窗前,極目不能遠眺;陽臺多半封了,電話線、高壓線、有線電視電纜線,在樓與樓之間結成網,是糾纏不清的視覺汙染。壹格格單元房,像蜂巢。下班了,人似乎是被擱在裏面,上班了,又叫放了出來。沒有放眼的曠達,缺少天然的野趣,在鋼筋和混凝土澆鑄的有限空間裏,除卻人,甚或都不見壹絲生命的痕跡,日久,會覺著無邊的壓抑。
把頭伸出陽臺外,我疑心自己成了井底的那只蛙。——渴望綠色!
這株絲瓜,與其說是自己從樓角長出來的,不如說是我們從心中把它“望綠”!
樓角有壹坨土,只是拳頭般的大小,就這點間隙,竟容得下這蓬蓬勃勃的生命,容得下這鋪天蓋地的綠。其時,我們真的慶幸建築工人壹時的疏忽。
家住壹樓的是王叔,退休工人,愛遛鳥。王叔發現這株絲瓜時當然是不盡歡喜。他怕絲瓜被人傷著,就把自己舊鳥籠的底給破個洞,罩在絲瓜上,盡心呵護。起先我從三樓瞧見王叔彎腰用嘴噴水的樣,原以為他在餵鳥呢。
不想,只是不多日的事,絲瓜便破籠而出,籠是拿不出了,王叔不悔,還從街上稱回三兩鐵絲,說給絲瓜搭架。搭架這天小院很熱鬧,壹大幫的孩子,嘰嘰喳喳的,像鳥;有十多人幫忙,大家壹邊說著鳥籠和絲瓜的事,壹邊忙著遞竹竿、拉鐵絲……
壹點綠,壹片綠,枝丫的藤又纖纖蔓蔓地散開,沿著王叔給它搭的路,歡跑前行,最後竟把樓之間的電線爬個遍!花,壹路黃過去,滿院清香。葉,壹路綠過去,宜人滴翠。絲瓜,驚嘆號般的垂青,沒人摘它,陽光壹照,露珠在葉間閃爍,風壹吹,是晶瑩的風鈴。
陽臺不關,女兒說給絲瓜留條路,前日已到二樓了。她還把撐衣的拉桿伸出去,讓絲瓜爬上來。果然只是三天的工夫,絲瓜就爬上了我家的曬衣繩。妻沒惱,將就著把衣服掛在陽臺內風幹。四樓老張是釣魚迷,他把細魚線打成細密密的結,垂下釣綠!虧他想得出。
下班了,換雙拖鞋,急急地走到陽臺,看絲瓜扯上垂下地牽著。我們的樓呈“凹”字形,陽臺就在槽口內,有時我從陽臺望去,從壹樓向上,竟有五六只伸出的腦袋!於是大家就大聲攀談,這些平日裏不大往來的鄰裏,就在這株絲瓜的牽連中,說著絲瓜以外的話題。這道自然的風景,這道人間的風景,給小院增添了樂趣,使小院充滿了生機。——迎迓綠色!(作者: 陳紹龍)
6.微笑的涵義
前幾日,與好友在外吃飯,落座後,發現正對我視線的是門口站立的壹位迎賓小姐。看得出,這是個外地姑娘,二十出頭,高高的個子,身著與其他飯店迎賓員無異的旗袍,每有顧客光臨或離去,她總會微笑著說“歡迎光臨”或“請慢走”之類的話。大概是食客們對迎賓小姐早已司空見慣的緣故,他們要麽只顧著和身邊的人攀談,要麽就匆匆走過,幾乎沒有人註意到她的存在。而這個外地姑娘似乎也習慣了人們的冷落,在沒有顧客經過的時候,就收起微笑,面無表情地站著。她的漠然和熱鬧的飯店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但是,沒人註意到,除了不經意間坐在她對面的我。
壹個年輕女孩走了出去,外地姑娘的臉上又露出了職業性的微笑。但出乎她意料的,年輕女孩沒有像其他客人壹樣對她視而不見,而是回過頭回應了她壹個微笑,壹個甜甜的微笑。外地姑娘楞了壹下,但很快的,笑意重新回到她的臉上。不同的是,那笑是如此由衷,如此生動。年輕女孩已走遠,但外地姑娘的笑卻依然燦爛。 原來,壹個微笑就足以溫暖壹顆心。
目睹這壹切,我不禁想起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壹件小事:每天下樓,都會碰上壹位小姐,她是樓下新搬來的住戶。我很想跟她打招呼,但又怕她不理我,自討沒趣。壹天,我下定決心打破沈默,可她板著臉;壹股冷冰冰的模樣,我又猶豫了。思忖半天,終於硬著頭皮對她微笑著點了點頭,豈料,她馬上回應了。後來我知道,其實她也很想認識我,只是怕我拒絕她罷了。
原來,壹個微笑就可以拉近兩顆心的距離。
微笑,蘊含著豐富的涵義,傳遞著動人的情感。怪不得有位哲人曾說:微笑是人類最美的表情。
生活中的妳,是否也曾從別人的微笑中感受到尊重、肯定、接納、關懷、友善……又是否將這種溫暖傳遞下去呢?不要吝惜妳的微笑,因為,也許不經意間妳已掃除對方心中的陰霾;不要吝惜妳的微笑,因為,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膜,也許就只壹個微笑那麽簡單。(《天津老年時報》劉映瑩文)
7.人生的四個經典問題
問題壹:如果妳家附近有壹家餐廳,東西又貴又難吃,桌上還爬著蟑螂,妳會因為它很近很方便,就壹而再、再而三地光臨嗎?回答:妳壹定會說,誰那麽笨,花錢買罪受?
可同樣的情況換個場合,自己或許就做類似的蠢事。不少男女都曾經抱怨過他們的情人或配偶品性不端,三心二意,不負責任。明知在壹起沒什麽好的結果,怨恨已經比愛還多,但卻“不知道為什麽”還是要和他攪和下去,分不了手。說穿了,只是為了不甘,為了習慣,這不也和光臨餐廳壹樣?
做人,為什麽要過於執著?
問題二:如果妳不小心丟掉100塊錢,只知道它好像丟在某個妳走過的地方,妳會花200塊錢的車費去把那100塊找回來嗎?回答:壹個超級愚蠢的問題。
可是,相似的事情卻在人生中不斷發生。做錯了壹件事,明知自己有問題,卻也不肯認錯,反而花加倍的時間來找借口,讓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大打折扣。被人罵了壹句話,卻花了無數時間難過,道理相同。為壹件事情發火,不惜損人不利己,不惜血本,不惜時間,只為報復,不也壹樣無聊?失去壹個人的感情,明知壹切已無法挽回,卻還是那麽傷心,而且壹傷心就是好幾年,還要借酒澆愁,以致形銷骨立。其實這樣壹點用也沒有,只是損失更多。
做人,幹嗎為難自己?
問題三:妳會因為打開報紙發現每天都有車禍,就不敢出門嗎?回答:這是個什麽爛問題?當然不會,那叫因噎廢食。
然而,有不少人卻曾說:現在的離婚率那麽高,讓我都不敢談戀愛了。說得還挺理所當然。也有不少女人看到有關的諸多報道,就對自己的另壹半憂心忡忡,這不也是類似的反應?所謂樂觀,就是相信:雖然道路多艱險,我還是那個會平安過馬路的人,只要我小心壹點,不必害怕過馬路。
問題四:妳的時間無限,長生不老,所以最想做的事應該無限延期?回答:不,傻瓜才會這樣認為。
然而我們卻常說,等我老了,要去環遊世界;等我退休,就要去寫壹部小說;等孩子長大了,我就可以參加健美活動……我們都以為自己有無限的時間與精力。其實我們可以壹步壹步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必在等待中徒耗生命。如果現在就能壹步壹步努力接近,我們就會達成自己的理想。
實現理想,要從現在做起。(《羊城晚報》幽靈蟲子文)
8.愛是世界的回音壁
有個青年總是憤世嫉俗,在學習、生活、工作中遭遇了許多誤解和挫折,由於得不到別人的理解,漸漸地養成了以戒備和仇恨的心態看待他人的習慣。在壓抑郁悶的環境中,他感覺整個世界都在排斥他,因此度日如年,幾乎要崩潰。
有壹天為了散心,他登上了壹座景色宜人的大山。坐在山上,他無心欣賞幽雅的風景,想想自己這些年的遭遇,內心的仇恨像開閘的洪水壹樣,忍不住大聲對著空蕩幽深的山谷喊:“我恨妳們!我恨妳們!我恨妳們!”話壹出口,山谷裏傳來同樣的回音:“我恨妳們!我恨妳們!我恨妳們!”他越聽越不是滋味,又提高了喊叫的聲音。他罵得越厲害回音越大越長,擾得他更惱怒。
就在他再次大聲叫罵後,從身後傳來了“我愛妳們!我愛妳們!我愛妳們!”的聲音,他扭頭壹看,只見不遠處寺廟裏壹方丈在沖著他喊。
片刻後方丈微笑著向他走來,他見方丈面善目慈,便壹股腦說出了自己所遭遇的壹切。
聽了他的講述,方丈笑著說:“晨鐘暮鼓驚醒多少山河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無邊苦海夢中人。我送妳4句話。其壹,這世界上沒有失敗,只有暫時沒成功。其二,改變世界之前,需要改變的是妳自己。其三,改變從決定開始,決定在行動之前。其四,是自己的決心,而不是環境在決定妳的命運。妳不妨先改變自己的習慣,試著用友善的心態去面對周圍的壹切,妳會有意想不到的快樂。”
他半信半疑,表情很復雜。方丈看透了他的心思,接著說道:“倘若世界是壹堵墻壁,那麽愛是世界的回音壁。就像剛才我們的回音,妳以什麽樣的心態說話,它就會以什麽樣的語氣給妳回音。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為人處世許多煩惱都是因為對外界苛求得太多而產生的。妳熱愛別人,別人也會給妳愛;妳去幫助別人,別人也會幫助妳。世界是互動的,妳給世界幾份愛,世界就會回妳幾份愛。愛給人的收獲遠遠大於恨帶來的暫時的滿足。”
聽了方丈的話他頓悟,愉快地下山了。回去後他以積極、健康、友愛的心態對待身邊的壹切,他和同事之間的誤解沒有了,沒有人和他過不去,工作上他比以往順利了,他發現自己比以前快樂多了。(《知識窗》馬國福文)
9.幸福的秘訣
曉麗是幸福的。丈夫很愛她,並且很能幹。
丈夫原是名公務員,前幾年下海做生意,許是官場上多年歷練的緣故,在商海裏如魚得水,不出幾年就混成了“款”。
作為“大款”的妻子,曉麗完全可以養尊處優,但她壹直沒有放棄自己心愛的教師職業,並且還當著壹個班的班主任,同時還要照顧8歲多的兒子,那個辛苦自不必說。
當老師壹個月工資不過壹千多塊錢,還不夠丈夫壹頓飯。不少人都勸曉麗,幹脆辭職別幹了,壹心壹意相夫教子,多花點心思拴住丈夫的心吧,雖說丈夫目前很忠誠,可說不準以後會花心。也是的,有錢的男人總讓人放心不下。
曉麗總是壹笑置之。
她有自己的道理。女人放棄自己的事業,那還不等於放棄了自我!再說了,和丈夫從同學到夫妻,彼此都很了解,感情也經受了考驗,她相信他。當然更重要的,她對自己有信心,她有能力做好老師、母親和妻子。
有信心的女人是從容的。曉麗每天按自己的節奏生活著,照顧好兒子,教導好學生。丈夫呢,因為要忙生意,天南海北地跑,今天在廣東,可能明天就去了上海,有時,壹個月也難得回來兩次。
曉麗總是那麽不露聲色,極少埋怨丈夫的忙碌,相反,她十分體貼丈夫。男人幹事業太辛苦,她經常提醒他,要註意保重身體。順風順水時勸丈夫保持清醒,遭遇挫折時給丈夫鼓勵。
丈夫在家裏,壹家人說說話看看電視,丈夫出門在外,她和兒子就常給他打電話,或者給他發電子郵件。丈夫隨身帶著手機和手提電腦,隨時都知道家裏有妻子和兒子在牽掛著自己。
周圍的女人不是埋怨丈夫太窩囊,就是抱怨丈夫太花心,而曉麗這邊風景獨好,丈夫越來越能掙錢,但他依然壹往情深,他總是盡可能地去多陪壹陪老婆和兒子。
找了壹個又有錢又有情的男人,曉麗的幸福讓人羨慕。有壹次,我打趣著問她的相夫秘訣。她笑著說,哪有什麽秘訣,只不過把愛攥在手心。
她打了壹個比喻,男人就如風箏,在天上飛來飛去,可風箏的那頭連著壹個家。作為妻子,就是要懂得及時松手,讓風箏能高高飛翔;又要懂得及時收緊,讓風箏不至於失去控制。
放風箏講究張弛有度,同時又是需要技術的,握著那條愛的繩索,在張弛之間把握住幸福,這樣的妙處只有聰明的女人能體會。
曉麗正是這樣壹個聰明的女人。
10.跳蚤人生 失敗常常不是因為我們不具備這樣的實力,而是在心理上默認了壹個“不可跨越”的高度限制。
六年前,壹位朋友南下求職,根據她的專長和才華,負責壹個部門運行不成問題。
我給壹家電信公司的余總工程師寫了壹封推薦信,然後讓朋友約定時間面試。沒想到她卻說自己從來沒有在這樣大的電信公司做過主管,恐怕面試無法通過,或者做不好工作,影響朋友的面子,只好“退而求其次”。
她先給幾家用人單位寄去簡歷,足足等了半個月,結果石沈大海無消息;接著,她又去找區級人才市場或者職業介紹所,見了幾家用人單位,結果是“高不成而低不就”。最後,她打電話給電信公司余總工程師,總工辦秘書接過電話問道:“請問您找哪壹位?”她回答說:“請找余總。”秘書說:“對不起,余總正在開會,可以請您留下口信嗎?”她又不好意思留口信。
壹周後,我給她講了壹個“跳蚤的故事”:有人做過這樣壹個實驗:把壹只跳蚤放進玻璃杯,發現跳蚤跳的高度壹般可達到它身體的400倍,如果再增加壹些高度,跳蚤就跳不出來了。但是當妳把壹盞酒精燈拿到杯底,跳蚤熱得受不了的時候,它就會“嘣”地壹下,跳了出去。正如兵法上所說“置之死地而後生”。
朋友很快領悟,第二天壹上班,她就給余總打電話,又是秘書接的電話,但她直呼余總的名字,秘書不敢怠慢,很快接通電話……
現在我這位朋友早已成為該公司的設計室主管。余總多次對我說:“我真該感謝妳,妳給我們公司介紹的這位同事誠實、能幹、進步最快。”
其實我們許多人也在重復著這樣的“跳蚤人生”:因為在心理上默認了壹個“不可跨越”的高度極限,而甘願忍受失敗者的生活。
不知道妳要的是中文還是英文啊,先發中文的吧,如果想要英文的,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