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魯孫系列,包括《中國吃》、《大雜燴》、《故園情》等***10本,唐先生這系列作品中講的主要是民國時期的美食,另外也介紹了那個年代,譬如鬥蛐蛐、鼻煙壺、京劇名旦等等的各種風土人情趣聞軼事,非常值得壹讀。
古清生系列,包括《徘徊的魚》、《味蕾上的南方》、《魚頭的思想》、《左燒烤右煨湯》等等,此人乃走南闖北的地質隊員出身,巧不巧寫的壹手好文章,文風如其口味壹般偏清淡。
梁實秋《雅舍談吃》,汪曾祺《五味》、《四方食事》,這已經是吃貨必讀了;
陸文夫《美食家》,此書其實重點就是”朱鴻興的頭湯面“
石光華《我的川菜生活》,我個人讀過寫川菜寫的最好的壹本,作者能吃也會做,其中”回鍋肉“壹篇堪稱經典教程。
王敦煌《吃主兒》,作者為王世襄之子,此書文筆極為實在,帶著濃厚的北京味兒。
逯耀東《肚大能容》、《寒夜客來》,這位老人家口味有些挑。。。
趙珩《老饕漫筆》,與唐魯孫作品類似,也是”美食與風物齊飛,斯人***舊事壹色“的風格。
範用《文人飲食譚》,收集多位名家飲食文章的雜記。
歐陽應霽《香港味道1、2》,1主講飯食,2主講小點,附上香港美食地圖壹張,可為香港旅行指南。
焦桐《暴食江湖》、《臺灣味道》,主講臺灣美食小吃;
森林的火焰《味覺森林》,大嚼紅樓夢這段兒很不錯;
融融《吃到天涯》,海外遊子的美食作品,吃不慣Cheese,讀讀寫Cheese的書也不錯
顧村言《人間有味》,李樹波《私人味覺》,後者為文章雜集,其中老刀壹篇寫手把肉的頗有豪氣;
林文月《飲膳劄記》,家常菜裏的生活與回憶
邵宛澍《梅璽閣菜話》、《下廚記》,上海寧寫上海菜,可以當壹本上海菜譜用
莊祖宜《廚房裏的人類學家》、露絲·雷克爾《美食評論家的喬裝秘密生活》,這兩本偏西方美食
張佳瑋《無非求碗熱湯喝》、和菜頭《飯醉記錄》、阿子《竈下書》、胡子《胡吃亂想》,這是年輕壹代的美食生活
另外,蔡瀾、沈宏非的隨筆也值得壹讀
如果是人在帝都,那麽小寬君《100元吃遍北京》最好也來壹本,雖然文字不多,但好在可以按圖索驥;
最後說壹本考據控可能會喜歡的書,薛理勇《說魚道蝦》,詳細的考究了各種魚類的生活習性,命名起源,但是壹般人估計看不下去。
以上,個人對西方人寫美食的書不太感興趣,所以以國內作品居多,暫且拋磚引玉,靜待各位吃貨書友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