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電視大獎創辦於1995年,它的發起者和組織者是新加坡在全亞洲發行的廣播電視周刊《亞洲電視》,由雜誌發行部經理喬納森·哈萊特(英籍)創辦。7年來它現已發展成為亞洲地區最有影響的民間電視節目評獎活動,其宗旨是給亞洲地區各廣播電視機構和節目制作人提供壹個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同時也是亞洲地區電視節目制作與創新的壹次巡禮與激勵。這是該獎項目創辦以來壹個最主要的原則。《亞洲電視》雜誌創刊於1993年,由廣播與有線電視國際電視集團負責發行。經過幾年的發展,《亞洲電視》雜誌也已成為亞洲地區廣播電視業發展的壹個主要的信息來源。
亞洲電視大獎自創辦以來,參評節目數量逐年遞增。1996年為300部,1997年上升到526部,而去年則達到1100部。這表明,亞洲電視大獎的知名度在不斷提高,也表明亞洲地區廣播電視事業的民間交流活動在逐步擴大與發展。
亞洲電視大獎的獎項內容涉及新聞、專題(包括紀錄片)、娛樂性節目、音樂類節目、綜藝類節目,甚至細分到戲劇類、電影類、電視劇類以及單項的個人獎,比如娛樂片主持人和評論節目主持人等等,是目前亞洲地區除"亞廣聯"評獎(兩年壹屆)之外,唯壹壹個獎項最多、壹年壹度的民間電視評獎活動。由於各種原因,2002年中央電視臺第壹次派出評審參加其評獎活動。在這之前,四川電視臺、上海電視臺和中國的香港、臺灣地區都或多或少地參與過亞洲電視大獎評選活動。
2002年亞洲電視大獎的評審***有40名,分別來自亞洲地區壹些著名的電視節目制作公司和廣播機構。
據主辦者介紹,"亞洲電視獎"的評選是壹個非贏利性的活動。任何贏利收入都將用於獎勵那些有才華、有前途的廣播電視專業的學生,以資助他們在此領域裏進壹步深造。
個性特色
從評選的規則上看,"亞洲電視大獎"更具亞洲特色--寬容性、人情味,比"艾美國際電視獎"寬松了許多。首先,"艾美獎"要求評審在預先列印好的規則保證書上簽名;其次,嚴格審看節目階段性的劃分,即壹個節目要嚴格按時段審看開始的十分鐘、中間的十分鐘和最後的十分鐘,然後立即投票、收票,其間只允許評審提異議,而不許大家現場交流、討論。
"亞洲電視大獎"則不然,評審過程中更側重評審之間的交流意見。同時,"亞洲電視獎"的評選似乎更註重節目後期的效果及技術制作的情況,強調重視預算投入與完成結果的比值。由於每個國家對於電視娛樂節目的理解有所不同,因此,評審會允許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評審可以用自己的標準對節目進行審看和比較,並與其他評審交流溝通,最後達到壹種***識。
再如,"艾美獎"發給每個評審的節目單、節目內容的介紹,更多側重的是作者對節目內容的理解以及節目中所體現出的人文精神的價值取向,而"亞洲電視獎"則還要求參評的每壹個節目,在其節目介紹的後面,都要明確地標出節目的預算金額。這主要看節目表現出的實際品質是否超過了它的預算或低於預算,節目的內容是否具備可看性,節目的第壹個五分鐘是否吸引觀眾。的確,電視作為壹種產業,電視節目作為壹種商品,投入與產出應該說有著非常密切的市場關系。而對節目投入與產出比的關註,正是"亞洲電視獎"評選的基礎原則之壹。
獎項介紹 節目最佳紀錄片(30分鐘及以下,31分鐘及以上)
最佳自然歷史或野生動物節目
最佳新聞節目
最佳單壹新聞故事或報導(10分鐘或以下)
最佳新聞或特殊時事
最佳時事節目
最佳社會服務節目
最佳喜劇節目
最佳特別娛樂節目
最佳娛樂節目
最佳電視系列劇
最佳紀錄劇集
最佳實境節目
最佳遊戲或猜謎節目
最佳音樂節目
最佳談話節目
最佳實況事件報導
最佳兒童節目
最佳資訊娛樂節目
最佳動畫
最佳單元劇節目
個人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主角
最佳男配角
最佳女配角
最佳喜劇演員
最佳新聞主播
最佳實況事件報導主持人
最佳娛樂節目主持人
技術及創意最佳攝影
最佳導演
最佳剪接
最佳原著音樂
獲獎名單 2007年第12屆最佳男主角:安東尼(Anothony Starr)
第十二屆亞洲電視大獎最佳女主角:星吉娜(Gina Pareno)
最佳喜劇男演員:Teng Thurstheng
最佳喜劇女演員:胡杏兒《肥田喜事》
最佳紀錄片節目:《我的寶貝》
最佳談話類節目:《頭腦風暴》
年度地面廣播獎:新傳媒
2008年第13屆最佳電視劇:《神探伽利略》
最佳男主角:林峯《太極》
第十三屆亞洲視帝視後最佳女主角:yui jiranan《女奴》
最佳喜劇演員:yui jiranan
最佳綜藝節目:《快樂大本營》
最佳無線電視臺:新傳媒
最佳有線電視臺:探索頻道亞洲臺
最佳剪輯獎:《非凡奧運:加油!北京》
最佳娛樂節目主持人:權怡鳳《搶攤大行動》、郭亮《賢人指路》
2009年第14屆最佳電視劇:《小娘惹》、《壹八九五乙未》
最佳男主角:彭耀順《紅線》
最佳女主角:米雪《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
第十四屆亞洲視帝視後最佳攝影大獎:《天生澳客》
最佳高清節目大獎:《破浪高手》
最佳跨平臺內容大獎:《超強韓流:Rain(鄭智薰)》
最佳真人秀節目大獎:《細說始末:農歷春節》
最佳資訊娛樂節目優勝獎:《超強韓流:Rain(鄭智薰)》
最佳音樂節目優勝獎:《超強韓流:Rain(鄭智薰)》
最佳公益宣傳節目優勝獎:《明日生態尖兵》
年度最佳有線及衛星電視頻道:Discovery探索頻道
年度無線頻道:日本TBS
年度有線頻道:探索頻道亞洲臺
2010年第15屆最佳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
第十五屆亞洲電視大獎最佳男主角:林保怡《掌上明珠》
最佳女主角:林慧玲《門徒》
最佳男配角:林繼堂《門徒》
最佳女配角:謝雪心《宮心計》
最佳喜劇演員:蔡恩來《絞索3》
最佳喜劇節目:《絞索3》
最佳音樂節目:《新加坡偶像2009》新傳媒5頻道
最佳剪輯優勝獎:《北京軌道交通網》
最佳無線頻道:5頻道
最佳無線電視臺:新傳媒
2011年第16屆最佳編劇:於正《宮鎖心玉》
最佳男主角:鄭嘉穎《怒火街頭》
第十六屆亞洲電視大獎最佳女主角:佘詩曼《公主嫁到》
最佳男配角:麥長青《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
最佳女配角:陳法拉《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
最佳喜劇演員:蘇海米《絞》(馬來西亞)
最佳戲劇:Marumo's Story(富士電視臺)
最佳新聞欄目:《直播上海》
最佳資訊娛樂節目:《高空王子阿迪力》
最佳喜劇節目:新傳媒5頻道的《絞索4》(The Noose)
最佳學前教育節目獎項:《Doby and Disy》(中文名《逗逗迪迪愛探險》)(中國)
最佳現有電視模式改編獎項的高度推薦獎:《極速前進:沖刺!中國》
最佳綜藝主持:狄妮斯·凱勒(Denise Keller)
年度無線頻道大獎:NHK(日本)
年度有線頻道大獎:CNN Internaitional
年度有線電視網:CNN INternaitional
年度傳播機構大獎:新傳媒機構
2012年第17屆最佳電視劇:《公主的男人》
最佳男主角:陳豪《天與地》
第十七屆亞洲電視大獎最佳女主角:瑞恩《最火搭檔2》
最佳男配角:駱炫銘《小孩大人》
最佳女配角:胡定欣《拳王》
最佳導演獎:李惠仁《寄居蟹的諾亞方舟》
最佳談話節目獎:《說東道西》
最佳改編節目模式獎:《沖刺中國》
最佳推薦作品獎:《秦時明月》
年度最佳有線和衛星頻道獎:《ICS上海外語頻道》
最佳衛星和有線聯播網大獎:《SMG》
2013年第18屆最佳男主角:吳慷仁《愛在旭日升起時》
第十八屆亞洲視帝最佳女主角:周幼婷《含苞欲墜的每壹天》
最佳男配角:徐鳴傑
最佳女配角:陳麗貞
最佳喜劇演員:蔡恩來
最佳現有模式改編獎:《頂級廚師》
最佳娛樂節目獎:《聲動亞洲總決賽》
2014年第19屆最佳音樂獎:《全能星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