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85年春晚

85年春晚

現在如果問壹位年輕觀眾,妳印象中最失敗的壹屆春晚是哪壹年,估計他能說出壹串名字來,或者由於數量太多記不清楚了。

如果回到九十年代,說起哪壹年的春晚最失敗,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1985年春晚,因為這屆春晚的失敗是經過“官方認證”的。央視新聞聯播曾經就這屆春晚向全國人民道歉,因此1985年春晚的失敗不可避免地被永久記錄在冊。

其實,現在重看1985年的春晚還是有很多亮點的,其失敗的原因除了客觀問題可能還有主觀的誤解和時代的特色。

壹、國寶級泰鬥和流行巨星同臺,全場焦點中國女排

1985年春晚上,傳統的現代,經典和流行元素並存。

相聲泰鬥馬三立唯壹壹次登上春晚舞臺就是這回,他說了壹段《大樂特樂》,這段相聲很吃功夫,但是卻有個問題就是不熱鬧。前面調侃人名效果很好,比如“王富貴”這個哏兒現在也流行。後面的正活說飯店招牌就有點冷了,好在這個包袱的底“狗不理”相當棒。

現在有人說姜昆當年在臺上直呼馬三立的名字叫他馬三立同誌是目無尊長,說這話其實沒道理,畢竟那是1985年,大家管誰都叫同誌。而且99%的觀眾根本不了解相聲界還有輩分壹說,姜昆在臺上叫馬三立老祖?那是作死好不好。叫同誌壹點兒毛病都沒有。

粵劇泰鬥紅線女也是在1985年登上春晚,演唱了《花市》和《花城之春》,時年61歲的她依舊光彩照人。

紅線女在廣東和香港擁有極高的知名度和地位,主持人斑斑興奮的表情是真情實感的表達,而同臺演出的羅文和汪明荃也都是紅線女的鐵桿粉絲。

羅文大概是第壹位登上春晚的港臺流行巨星,雖然張明敏在大陸的名氣更大。羅文在1985年春晚唱了三首歌,其中第二首歌《在我生命裏》給當年的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汪明荃在當天演出的壓軸位置上臺,也是唱了三首歌,可惜那時候筆者光註意她的裙子和舞姿了,對她的歌曲反而印象不深。

1985年春晚能有馬三立、紅線女兩位各自領域的泰鬥登臺,已經是很難得的名場面了。再加上羅文和汪明荃這兩位來自香港的流行巨星。光這四位就足以提升整臺晚會的品質。

不過春晚當天最閃亮的還不是他們,而是中國女排。全體隊員和教練員集體出現在春晚上成為全場的焦點。

晚會還穿插了壹段向中國女排幕後英雄致敬的錄像,年輕的陳忠和多次在錄像中出現,那時候的陳指導還是相當帥的。

二、 舞美超前、著裝大膽、美女爭艷

如果我們只把目光鎖定在舞臺而不去看工人體育館的話,那麽1985年春晚的舞美設計還是相當不錯的。

小橋流水,亭臺樓閣,再加上大量的使用幹冰,因此很多舞蹈節目特別有仙境之感。

晚會上有個空中飛人的雜技表演,其效果也比在演播大廳裏好看很多。

晚會上很多演員和主持人的著裝顯得比之前大膽也漂亮了許多。

比如主持人顏值擔當張瑜,壹臺晚會至少換了三套服裝,每壹套都非常漂亮。

著名表演藝術家董行佶的女兒董岱唱了兩首歌,其中壹首就是改編自《萬水千山總是情》。她在舞臺上的著裝用現在的眼光看也是非常時髦的。

主持人的服裝也非常與時俱進,馬季和姜昆都穿上了有些嬉皮士範兒的西裝。

另外值得壹提的是姜昆和王金寶的這段相聲。比起相聲本身來,王金寶顯然更有意思。坊間傳聞他在1984年調入中央廣播說唱團的其中壹個原因是,長得像李文華。

當晚舞臺上最閃亮的主持人並不屬於跑前跑後的馬季和姜昆,而是張瑜和斑斑,她們倆的搭配不僅養眼,臺風也都是落落大方類型的,堪稱絕代雙姝。

三、1985年春晚“失敗”的幾個原因

雖然1985年的春晚亮點不少,但不論是風評還是官方認定,這屆春晚都屬於失敗的行列。那麽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呢?

1、節目搭配不平衡

很多人都把演出地工人體育館放在失敗原因的首位,但在筆者看來,如果節目搭配好的話,工人體育館不僅不會成為缺點反而可以成為亮點。比如增加歌舞、雜技、馬戲等節目的分量就可以揚長避短。

但是,這屆春晚的節目搭配確實不好。

戲劇太多。京劇、越劇、粵劇、豫劇等劇種幾乎占據了全場晚會節目的四分之壹強,雖然演員中有紅線女這樣的泰鬥,有何賽飛、小香玉這樣的後起之秀,還有王馥荔這樣正當紅的明星。但戲劇比重過大自然會引起年輕觀眾的不滿。

南北節目不平衡。1985年春晚節目中明顯南方尤其是廣東元素特別多,粵語歌曲、粵劇和粵語系明星占比相當高。相對於全國都能聽懂的東北話來說,粵語系節目受眾數量會受到相當大的影響。

曲藝類節目缺乏。之前83和84的春晚中曲藝類節目壹直是大頭,但在1985年春晚上相聲只有兩段,小品只有壹個。相對於之前和現在動輒七八個甚至十來個相聲小品的春晚來,明顯85春晚在這方面有所欠缺。

2、 經典節目太少

壹方面是天災導致,畢竟誰也不會預料到某個節目能不能大火,再加上場地所限會導致壹些可以成為經典的節目沒發揮出來效果。

比如前兩個節目《百猴迎春》和《編鐘》,如果放在演播廳的話,其效果可以成倍增加,無奈過大的場館稀釋了節目氛圍。

另壹方面則是“人禍”,馬三立的節目並不算他最拿手的,也不太適合春晚這個環境,因此效果很溫。羅文和汪明荃唱的也不是自己在當年名氣最大的歌曲,可能也和甄妮沒來以及董岱來了有關。

最後,1985年歌曲裏只火了壹首《十五的月亮》,曲藝類節目只有陳佩斯朱時茂的《拍電影》還算經典。

3、遊戲環節太多

不得不說,黃阿原為主在晚會中間組織的各種遊戲節目太多了。不僅太多,而且太碎,效果很不好,拉長了時間不說還攪亂了晚會節奏。

比如中間那個投籃球遊戲,黃阿原根本沒提前考慮到參賽嘉賓的水平問題,導致連續四個人屢屢投不中,要不是有楊希五投四中的神奇發揮,這個遊戲將相當尷尬。

4、場地限制

上文說了,如果節目搭配好的話,工人體育館豁大的場地將成為優勢,可惜節目實在搭配不好,那場館的劣勢就被無限放大了。

首先是現場觀眾 看不清,很多人都是帶著望遠鏡去的,沒有裝備的人只能眼巴巴瞅著下面亂糟糟的人群在那裏忙活。

其次是場地太冷,好在並沒有影響太多觀眾,只有陳佩斯比較慘,據說他下了臺就被送醫院了。

最後是攝像和音響問題。不光是現場觀眾,電視機前的觀眾看到很多淩亂的鏡頭也發蒙。

5、超前的爭議

筆者認為現在很多文章都將85春晚失敗的板子打在場地因素上並不是很客觀。

我們不能忽視的還有壹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相對於同時代的晚會來,85春晚有些太前衛、太超前和太大膽了。

絢麗的服裝、舞廳壹樣的燈光、帶著“銅臭”味兒的抽獎、隨處可見的流行元素和港臺腔,就連總政歌舞團都跳上了迪斯科,參演歌手中居然還有壹位來自美國的市長。可想而知,這樣時髦前衛的春晚在1985年不引起爭議都怪了。

因此,筆者認為85春晚的所謂“失敗”只是相對而言,我們不能抹殺這屆春晚中的亮點和與時俱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