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鐵打的重慶,流水的“力帆們”

鐵打的重慶,流水的“力帆們”

出品?|?破浪圖文組

文?|?章麗娟

多事之秋,傳來關於力帆的消息也大多是負面的。終究,力帆難以妖嬈,老尹難以逍遙。

力帆實業(集團)股份公司註冊的那年,我剛出生,轉眼間,我在歲月流轉中長成了壹個大姑娘,而力帆在商海沈浮中就這樣沈了下去。

今年六月,我們還在猜測95後的尹安妮能否幫助他爺爺尹明善打撈起力帆這艘險船,但是壹切都盡不如人意,那時的力帆債臺高駐,船身已入水過半,可不是所有的臨危受命,都能像趙子龍那般演繹傳奇。尤其,當我看到尹安妮那張涉世未深的模樣時,我對力帆的擔憂就沒停止過。

“早就不產車了,廠都垮了”,這是去年年底壹位力帆工人對央視記者說的話。

頹勢已定,我們都觀望哪位壯漢能接下(收購)力帆這個“爛攤子”,畢竟,曾經也是山城叱咤風雲的企業,就這麽破產清算著實可惜。吉利,這個“接盤俠”,自然“嫌疑”最大,坊間也傳出不少吉利要接盤的消息,相關分析那是有理有據,但是吉利方面始終沒有公布,媒體問就是“不知情”。

這個“燙手的山芋”也沒放棄“走出泥潭”。今年8月,力帆實業發布破產重組公告,向市場公開招募重整投資人,股票簡稱也被改為“*ST力帆”(*ST是指境內上市公司經營連續三年虧損,退市預警)。

雖然“破產”的風聲自去年就開始瘋傳,但是這次“破產重組”跟我們通俗理解的“破產清算”還是有區別的,壹個是可以起死回生,壹個是無力回天。

破產重整呢,可以說是積極預防破產,是指專門針對可能或已經具備破產原因但又有維持價值和再生希望的企業,經由各方利害關系人的申請,在法院的主持和利害關系人的參與下,進行業務上的重組和債務調整,以幫助債務人擺脫財務困境、實現企業價值的更生再造。通俗點呢,就是這個操作是能為力帆增加壹次恢復生機的機會。

不到壹個月的時間,重整力帆的白衣騎士就出現了:重慶兩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兩江基金)與吉利邁捷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吉利邁捷)以聯合體身份,繳納了保證金並正式開始參與力帆的重組計劃。這其中,就有吉利。

本來,重組會是力帆最好的歸宿,但是命運就是這樣,它真想拋棄妳的時候,是連壹句再見都吝嗇說出口的。當年,“力帆摩托”搖身壹變成了“力帆汽車”,而尹明善也從“首富”變成“首負”,曾經譽滿商界的“紅頂商人”,晚年,卻和妻子兒女壹起被立案調查。

10月14日晚間,*ST力帆發布重大風險提示,力帆控股股東及實控人尹明善、陳巧鳳、尹喜地、尹索微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分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發的《調查通知書》被立案調查。公告還表示,公司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存在因重整失敗而被宣告破產的風險。壹旦被宣告破產,公司將被實施破產清算,公司股票亦將面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屋漏偏逢連夜雨,壹家四口被集體調查的消息無疑會使重整計劃蒙上陰影。力帆現在債務風險、法律風險都非常高,無論是誰接手力帆都需要承擔相應的風險。

但也有市場人士認為,證監會調查對*ST力帆破產重整的影響有限。“調查及處罰”應該不會給破產重整造成實質性阻礙,或許會邊重整、邊調查。

企業重組會成功嗎?重慶的汽車工業版圖將就此改變?吉利會介入多深?默默推動力帆重整的手又是誰的?

只能說,短期內,力帆何往,這依然會是個謎團。本次重整投資人招募還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作為力帆的大本營重慶,早已不是以前的重慶了。

車輪上的城市變了天

“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三毛的壹曲《橄欖樹》,傳唱廣遠,而她筆下的遠方故鄉,並不遙遠,就在重慶,也是打著探訪三毛舊居的由頭,我曾有幸去過壹次這個車輪上的城市。

無論妳叫它山城、巴渝、渝州,亦或是霧都、橋都、江城,甚至,妳想突出它深厚的文化底蘊,叫它陪都,都是沒問題的,因為它本身就這麽“特色”。身處四川盆地,四面環山,長江、嘉陵江在此交匯。

近些年,在網絡、短視頻的渲染下,重慶這個網紅城市:“上下難分屋是樓”、“出門無處不爬坡”、“不堪風雨吊腳居”等俆徐拉開了霧紗,就算妳沒有到過,提起洪崖洞、解放碑、火鍋、小面、穿樓而過的空中列車···妳都會自動匹配上這個長得錯落有致的城市。

根據數據統計顯示,重慶在近幾年來壹直占據著國內出行旅遊城市選擇頭把交椅的位置,可以說幾乎每兩個中國人當中就有壹個曾經去過重慶遊玩。有人說在重慶看到了真正的市井生活,有人看到了3D的魔幻,還有人說這是壹座十分賽博朋克的城市,壹千萬個遊客,就有千萬個重慶模樣,在我的認知中,他就是壹座“千億汽車城”,壹度和長春爭過“中國底特律”稱號。

妳就這麽想,那麽多復雜的高架橋,那麽陡的山路,不發展汽車產業也說不過去。不過言歸正傳,汽車產業壹直是重慶市的支柱產業,其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優越的工業基礎。重慶是我國六大老工業基地之壹,?機械工業有近百年歷史。解放後,重慶就已經成了中國最大的軍工城市和重要的工業基地,可謂是當時工業上的“頂流擔當”。

我們壹般認為,中國車市的萌芽從桑塔納開始,而實際上,重慶汽車工業的壯大,幾乎在同壹時期。1985年,重慶汽車制造廠與日本五十鈴合資設立重慶市第壹家中外合資企業,慶鈴,而後,又出來了長安鈴木,它生產的中國第壹代微轎奧拓也曾經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征。

1997年,重慶成為了直轄市,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兩年後,長安便開始與通用、福特等國際知名車企接洽,尋求合資合作的機會。2001年4月,長安與福特“聯姻”,成立了長安福特。而後,又成立長安福特馬自達、長安馬自達等。至此,長安汽車這個重慶汽車工業版圖中的帶頭大哥,幾乎穩定了合資版圖。

只可惜,跟不上市場變化的人終究會被市場拋棄。昔日的榮光只留存在昔日的記憶中。

近幾年來,在行業周期下行的壓力下,汽車行業產值呈連續下滑態勢。曾幾何時,力帆與東風小康、北汽銀翔、華晨鑫源等本土企業,壹起支撐起重慶摩托車和汽車工業的半邊天。而今,自詡風流的重慶“摩幫”被雨打風吹沒了聲響,力帆破產重組,鈴木退市,銀翔、眾泰停產,東風小康、濰柴英致等重慶車企也是風雨飄搖。

而唯壹“出淤泥而不染”,在今年疫情中走出影響的就是長安汽車。盡管近幾年長安汽車出現了不小的波動,合資板塊鈴木離場,福特腰斬,自主板塊產品也處在換代更叠期。

但是值得欣慰的是,盡管難,長安也在擺脫“路徑依賴”,把目光從偏安壹隅的山城放到了“五國九地”,堅持自主研發,不遺余力地向撕掉低端的標簽。長安引力UNI-T的走紅,就讓我們打破了壹些刻板印象。

回頭看,重慶這座汽車城,在中國車市的激蕩變革中,變了樣。力帆已然只是個縮影而已。

國家壹紙禁摩令註定了重慶摩幫的落幕;四輪汽車又普遍從中低端市場起步;在消費升級的時代浪潮下,重慶整個汽車工業都危機四伏,而吉利此番入局,能否助力重慶工業重回軌道呢?而作為接盤界神話的吉利,又有何圖謀呢?

吉利入局意欲何為

盡管經歷了6月份和8月份兩次吉利官方的"否認",但是我們最終還是在力帆宣布資產重組的公告上看到了吉利的身影。

如果完成重組,大概率也是吉利接盤,且不說它優良的接盤傳統,力帆的上市殼資源、生產基地及資質、金融牌照等等資源都是吉利夢寐以求的。

現在不承認也是有吉利自己的考慮,畢竟還未達成最終的協議,這幾個月因為公布參與重組名單,力帆的股價終於出現了久違的飛升,這可能給吉利最終的收購出價帶來壹些壓力,再說,如今債務問題還在清查中,壹些利益的博弈和權衡都會讓這場資本遊戲更加復雜了。

力帆翻車是遲早的事,只是吉利的參與讓這壹切變得有意思了。如果吉利成功重組了力帆,入主西南區,且順利投產建廠,那麽重慶的汽車版圖或將改寫。

而從現在掌握的信息來說,這樣的猜測極有可能變為現實。

從吉利與重慶政府今年密集的合作就可以看出端倪,今年7月1日,重慶兩江新區與吉利控股集團正式簽約,高端新能源整車項目、吉利工業互聯網總部暨數字化工廠項目落戶兩江新區。

據知情人士透露,吉利落地重慶的高端新能源項目可能是極星,不僅是CMA架構,吉利的SEA浩瀚架構工廠也有望落地重慶,以推動當地的制造業轉型升級。

而就在9月,重慶政府就與吉利科技集團兩次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同推動吉利科技集團新能源換電模式在重慶市全域應用,開展換電網絡建設。據了解,目前吉利的研發中心已經在重慶落戶,在網絡中已經能夠看到相關的招聘信息。

這麽重要的合作,就這樣陸續砸在了壹個外來企業頭上,看來,吉利落子重慶,利用力帆重整,在西南建立首個工廠的計劃也八九不離十了。何況早在2018年,李書福就曾公開表示,正尋找機會積極籌備項目落地重慶,而如今的壹系列事實不正是吉利加緊在重慶和西南地區布局的真實寫照嗎?

吉利得到更多的市場機會,但是也要相應地承擔力帆的部分債務、產業轉型升級、就業、稅收任務等等。對當地政府而言,既解決了“力帆”這個爛攤子,又能迎來壹個千億集團,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當然,不可忽視的壹點是,吉利的到來勢必會威脅到本土的巨頭車企長安,作為壹家央企,長安在重慶壹家獨大,在西南市場擁有較強的話語權和自主權。吉利雖然是自主巨頭,但是與長安的競爭並不占優勢,未來誰輸誰贏,這也說不準。

不知道重慶政府與吉利合作是不是也有制衡長安的想法在裏面,但是允許這種近距離的對抗,絕對是有利於激發當地汽車市場活力的。

而且,參與重組的吉利邁捷是吉利科技集團(壹個以科技創新為導向的企業)的全資子公司。顯然,此次重整力帆,吉利所關註的焦點並非傳統汽車業,而是擁有了與出行科技相關的更多可能空間。未來,吉利謀局的出行生態或將漸漸浮出水面。

當然,這部分的猜想都建立在吉利能順利重組力帆的基礎上。現如今,雖然力帆官宣了吉利的註資,但是對吉利而言,目前並沒有官方的聲明,這也意味著吉利介入力帆有多深,外界還尚不知曉。

力帆重組的路上依然滿是模糊,但吉利卻總在醒目的位置,所有的猜測、分析和判斷都是圍繞著它,甚至用它來看重慶汽車版圖的整個變化,但是另壹只拉力帆壹把的手也不可忽視。

不可忽視背後的手

力帆這座大樓要塌了,重慶政府是積極搭把手幫忙的。文前提到參與重組計劃的兩江基金隸屬於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

從吉利和重慶政府合作的情況來看,吉利收購力帆的操作十有八九也是由重慶市來進行壓陣。也就是說,這壹次也是由重慶市府層面來牽頭,完成力帆的重組。

盡管,力帆這些年的財報與銷量數字都極為尷尬,不過政府也沒有放棄它。早在去年十月,重慶政府就召集地方金融辦及相關銀行機構債權人組成債委會,壹直在協助公司處理債務問題,還要求各部門不抽貸、不壓貸、不斷貸。當地銀保監局也為其背書,“債權人壹致認為,力帆是可以幫扶、可以救助的企業。”

這種“偏愛”也是無奈。就算看出了力帆近些年表現出來的力不從心,預料到了力帆將退出舞臺,但是依然要助力力帆,讓深陷泥潭的力帆在債臺高築陰影下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因為對於政府而言,力帆又不僅僅是壹家自負盈虧的民企。

長安集團、長安福特和上汽通用五菱等眾多車企均設在重慶,汽車產業是重慶頭等支柱家當,對當地稅收、就業等發展至關重要,作為穩定大局的壹方,政府也明白汽車工業的好壞將使重慶出現“?壹榮皆榮、壹損皆損”?的局面。如果力帆這桿大旗倒下,恐將引發上下遊企業、就業問題連鎖反應。

要是力帆壹旦破產,受“多米諾骨牌效應”影響,那些經營狀況不好如春風小康、濰柴英致、比速汽車等車企會不會也走上破產之路?而纏繞在重慶這些車企背後,另有近2000家汽車零配件制造企業,幾萬個就業崗位。如果不及時出手,重慶汽車工業恐將走到崩潰的邊緣,後果不堪設想。

我想,之所以,重慶能成為壹個響當當的汽車城,壹有國家早期的計劃和布局,其次,這與當地政府壹直以來鍥而不舍的扶持也密不可分。企業和企業家作為創新和變革的主體,不假,但汽車工業是產城融合的大事業,重慶汽車工業要重回軌道,少不了重慶市政府的苦心孤詣,找準方向,做出嘗試,去預防更多的”力帆們“出現。

當地政府之於力帆,與其說是利益,更多的是責任,大力提升汽車產業產品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享化、輕量化水平的責任,實現產業發展動能轉換的責任,發展城市經濟的責任。

為了改變現狀的重慶政府也沒停下向前的腳步,去年6月,投資5.5億元建設的汽車風洞(汽車環境風洞、汽車空氣動力學-聲學風洞),在重慶兩江新區正式亮相並啟動試運行,這是我國中西部首座汽車風洞;去年12月,中國汽車研究院智能網絡化汽車測試基地正式建成,是西部地區第壹個智能網絡化車輛綜合測試評估基地,能滿足未來智能汽車無人駕駛的測試規範和場地要求。

目前來看,2020年,重慶汽車產業呈現低開高走態勢,全年預計產量138萬輛,同比持平,預計實現產值3390億元,同比增長5%。

車談君觀察

在中國汽車工業大浪淘、快速發展的時代下,力帆沒有跟上發展的節奏,成為掉隊的壹員,引發壹系列蝴蝶效應,導致企業千瘡百孔,如今前途依然不明晰。

力帆折桅,不必過於扼腕痛惜。但無論怎麽說,吉利重組力帆,也拉開了中國品牌兼並重組的序幕,給後來人以經驗。

還有吉利VS長安的這種正面碰上的同城競爭,也是未來中國車市不可避免的重要壹步。強者兼並弱者,然後強強對抗,這也是中國汽車強大的重要路徑。

優勝劣汰,固然是中國汽車市場的常態,但力帆這件事,也讓我們看到,政府的有為和智慧多麽重要。可謂是鐵打的重慶政府,流水的“力帆們”。

這必然是壹場由力帆、吉利和重慶政府三方***同完成的棋局。其中得失,不久便會分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