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她的經典論文《環中理想論》發表,標誌著抽象代數現代化的開端;物理上,她導出了非常關鍵而且美麗的結果,稱為諾特定理。希特勒上臺後對猶太人的迫害變本加厲。1929 年,諾特竟然被攆出居住的公寓。1933 年4月,法西斯當局竟然剝奪了諾特教書的權利,將壹批猶太教授逐出了校園。後來諾特乘船去了美國,1935 年4月14日不幸死於壹次外科手術,年僅53歲。愛因斯坦稱贊諾特是“自婦女開始受到高等教育以來最傑出的最富有創造性的數學天才”,諾特的名字,已成為億萬婦女獻身科學的象征。
希帕蒂婭(Hypatia,約公元370-415),她出生在埃及亞歷山大,是有史記載的第壹位女數學家。希帕蒂婭的父親是當時有名的數學家,壹些有名的學者常到她家做客,在他們的影響下,希帕蒂婭對數學充滿了興趣和熱情,10歲時她應用相似三角形對應成比例的原理,首創了用壹根桿子及其在太陽下的影子來測定金字塔塔高的方法。19歲就讀完了歐幾裏得的《幾何原本》和阿基米德的《論球和圓柱》,同年,她乘商船去雅典求學,在求學期間她成為受人景仰的數學家。
學成歸國後,她教授數學和哲學。並對阿波羅尼斯的《圓錐曲線論》作了詳細的註釋,這些研究直到 17世紀才重新引起數學家們的重視。除此之外 ,希帕蒂婭還曾設計過觀天儀、流體比重計和壓力測試器等儀器。公元415年,遭到宗教的殘酷殺害。雖然這樣壹位為數學的傳播和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的數學家壹生短暫,但是她的成就,她高尚的思想之光為後來者照亮了前行之路。
柯瓦列夫斯卡婭?索非亞(Vasilyevna Kovalevskaya ,1850—1891),俄國歷史上第壹位女數學家。卡婭生於莫斯科壹個貴族家庭,天性安靜溫和。17歲時就在彼得堡壹位海軍學校教師的指導下掌握了微積分。1870年到柏林求學,但當時柏林大學拒收女生,她只好慕名求見名重壹時的數學家魏爾斯特拉斯,後者決定單獨為她授課達四年之久。哥廷根大學鑒於其出色的工作,未經答辨,便破格授予她博士學位,使她成為歷史上第壹位女數學博士。
卡婭在38歲時由於對剛體繞定點旋轉問題的研究而先後獲得法蘭西科學院和瑞典科學院的褒獎。剛體旋轉問題自歐拉、拉格朗日以來長期停滯不前,法蘭西科學院已三次懸賞解決。柯瓦列夫斯卡婭的獲獎成為當時的報紙新聞,轟動了巴黎。1889年聖彼得堡科學院選舉柯瓦列夫斯卡婭為院士,為此還專門修改了院章中不接納女性院士的規定。卡婭的壹個重要貢獻就是對偏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和唯壹性給出了更壹般的結果,現稱為柯西-柯瓦列夫斯卡婭定理。不幸的是,壹年多以後,她就因患肺炎而在瑞典逝世,年僅4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