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常務會議3日原則通過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宣布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使之成為推進改革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試驗田”,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張漢林認為,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需繼續堅持擴大開放的戰略,采取積極主動的措施,推動全球化朝著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WTO專家張軍生說,入世十多年的經驗顯示,開放引入競爭激發了中國企業的活力。當前尤其需要進壹步對外開放,促進企業轉型,為經濟註入活力,推動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實現。
記者采訪發現,業界對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最大的期待聚焦於投資管理新體制、服務業進壹步開放,以及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和離岸金融等。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當下啟動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將為中國第三產業的改革開放註入動力。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將給中國帶來歷史性機遇。”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說:“除了國際貿易能級的提升,中國金融體系加快開放、與國際接軌,將會在新形勢下釋放巨大的改革紅利。”
國務院要求,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要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有利於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專家認為,我國探索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是為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開放積累經驗,使得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大國博弈中獲得有利地位和匹配的話語權
上海將獲得更多制度紅利
對於上海而言,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推行,獲得機會的不僅是貿易領域,對於航運、金融等方面均有“牽壹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1、將使上海突破已有的條框,放寬稅收、外匯使用等優惠政策,有利於跨國公司內部的全球調撥、會有更多的金融機構在上海註冊開業。
2、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推進將使得海上保險等航運服務業務在上海得以培育和集中,解決航運中心建設中金融支持的問題,這將使得上海獲得更多的制度紅利。
3、國務院2012年底批復同意,自2013年1月1日起,經浦東和虹橋國際機場中轉第三國的45個國家外籍旅客將享受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再加上自由貿易區的項目,自貿區將有望成為貿易和購物零關稅的自由港。
4、免稅和自由港將有利於吸引高端制造業,而貿易區將有利於吸引更多的加工、制造、貿易和倉儲物流企業聚集,疊加中國的產業升級。因此,自由貿易區對於物流的集聚效應將更加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