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行到丙安古鎮最佳的交通方式當然是自駕了,跟著導航走就是了。我從赤水的 旅遊 長途 汽車 客運站出發,坐到丙安古鎮的專線公交車,40分鐘車程,特別方便。這個赤水 旅遊 長途客運站幾乎可以解決妳的壹切交通需要。住在客運站旁邊,是遊玩赤水周邊各大景點的不錯選擇。到了古鎮,壹定要做這九件事,才不虛此行。
體驗壹,走壹下赤水河上鐵索橋。古鎮的鐵索吊橋很特別,拉索式木板橋面。這裏是遊客進入古鎮的唯壹通道,當然,自駕遊客可以繞過這座鐵索橋,繞道古鎮後面的盤山公路上,但 那裏不好 停車,最好還是把車停到丙安新區那邊,步行過鐵索橋遊玩古鎮。現在執行的是每人10元的票價,而拿到手裏的票面上赫然寫著20元,想必其中有故事。鐵索橋早晚無人值守,可自由出入。如果妳想要體驗古鎮生活,住在古鎮裏的客棧,那麽,妳要保存好門票,出入時以備查驗。
在鐵索橋上拍壹張丙安古鎮全景。古鎮背倚青山,三面環水.砌石為門,壘石為墻,依山而建木質懸空吊腳樓,歷經百年風霜,仍然穩如磐石,堪稱奇跡。
體驗二,欣賞下丙安古鎮明清時建的兩座古寨門,很有特點。丙安場鎮建在距河灘10余米高處,有兩座保存完好的石門牢牢地守著鎮子的東西場口。這裏是太平門,上、下兩道寨子門均為寬2.1米,高7米,小巧別致。石階下面望上去,寨門仿佛懸於半空中。
古鎮裏的另壹座古寨門——太平門。出寨門向西下坡是壹條總長63米的石梯,每梯長1.7米、寬0.3米、高0.15米,右側有高為0.7米的條石護欄,呈階梯型向下延伸通向古碼頭。
體驗三,走走丙安古鎮唯壹的老街——葫蘆街。這條街的街牌號是丙安街,其實它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葫蘆街。走過太平門,壹條狹窄的小巷子出現在面前,簡直就是“壹線天”。轉角過後,豁然開朗。這壹段路寬7米,總長70米左右。葫蘆街總長1500米,整個街道就像壹個倒掛的葫蘆,上大下小,因而得名“葫蘆街”。
體驗四,參觀兩個紀念館,這裏是丙安古鎮紅色 旅遊 的精華所在。在上面說的葫蘆街的中段轉彎處有兩處陳列館。丙安古鎮充滿紅色傳奇。2005年,國家有關部門批準丙安為全國紅色 旅遊 經典地,列入全國紅色 旅遊 精品線。丙安紅壹軍團紀念館已成為紅壹軍團在全國唯壹的紀念館。我比較喜歡的是紅壹軍團隔壁的耿飈將軍紀念館,可以慢慢瞻仰老將軍傳奇的壹生。
體驗五,走走後寨門外的古纖道。沿著古鎮太平門的石階走下去,有壹座古樸的雙龍橋。雙龍橋始建於清代,東西走向,中間兩礅鑿有壹雌壹雄兩條龍昂首向上流方向,石龍與橋墩渾然壹體,“雙龍橋”因而得名。
沿摩崖石刻繼續前行,就是丙安纖道。纖道始建於清代,東西走向,西自雙龍橋,東至新丙安大橋,長約500米,保存較為完整。整條纖道均用80乘40厘米左右的石板鋪成,由於年代較遠,石板有所殘缺或斷裂,棱角圓潤。
體驗六,逛壹次古鎮的大集。丙安古鎮每逢陰歷三六九都有大集,也有人說是“趕場”。趕集是體驗黔北山區原住民生活方式的最佳途徑。古鎮大集裏,除了逛逛,還做以下幾件事。
逛大集必吃豆花飯。古鎮裏有壹家不掛招牌、只在趕集日迎客的小店,特色豆花飯最正宗,壹定要嘗壹嘗。吃豆花飯也有講究,先將豆花舀到湯匙或飯碗裏,再用筷子夾壹點蘸水塗抹於豆花上,然後將豆花摻和著米飯吞下,然後再喝壹口窖水。妳不妨試壹試。
除了特色豆花飯,她家的蒸菜也不錯,只有燒白和排骨,建議妳兩樣都嘗壹嘗。再強調壹下,只有趕集日才有的吃!
逛大集必喝壹碗蓋碗茶。趕集的男人們都在大大小小的茶館裏。其是古鎮很小,並沒有日常營業的專門的茶館,都是在趕集日裏,臨時把自家的客廳簡單擺幾張桌子板凳,臨時充當茶館的。最感人的是這裏的蓋碗茶是1塊錢1杯,可以無限續水,不妨體驗壹下古鎮的安逸。
體驗七,來丙安古鎮,怎能不嘗嘗“白水魚”!赤水白水魚,是用野生清波魚用白水煮,加少量黃瓜片輔以清香。看菜單上,還有豆花魚等做法。我覺得真正的新鮮好魚,白水魚的做法最能體現魚的鮮味。古鎮裏壹***就三家小飯店。我去的這家王記白水魚分上下三層,在古鎮老街上的是第三層,下面還有兩層,最下面的壹層是自家人的起居空間,二層也是餐廳。壹定要選擇靠景觀窗的位置,窗外就是奔騰的赤水河,對面是丙安新區。白水魚有點小貴,但絕對值得壹嘗!
體驗八,跟著小學生的腳步,去看看耿飈將軍紅軍小學。鐵索橋下橋後眼右手邊的小路走。到新區的柏油路再前行百米處,就是赤水市丙安學校,另壹面的牌匾上寫著“貴州赤水中國工農紅軍耿飈將軍紅軍小學”。2016年4月27日,丙安學校成為全國第229所紅軍小學,也有了壹個新名字:耿飈將軍紅軍小學。最有趣的是,聽說這裏的學生們課間活動是打快板和編草鞋,是不是很有意思?
體驗九,壹定要住壹晚古鎮上的吊腳樓客棧,體驗壹下驚心動魄的感覺。上圖就是我住的木崖子吊腳樓客棧,圖中標註的就是我的房間。下面就是懸崖,整個涼臺和房間都是懸空狀態,刺不刺激?
在古鎮的太平門外,是古鎮裏近距離欣賞驚險吊腳樓的最佳地。丙安先民采用了頗具特色的木框架吊腳樓型制建築技術,在傾角約60度、高出河岸20多米的山地,妙借山勢,巧用涵洞,鑿巖立柱,就地采用木、石建材,建造出壹幢幢懸空而起20多米的吊腳樓。“壹塊危巖上,千根柱子支撐”,是對古鎮最形象的描述了。
體驗了這九件事,妳還覺得不過癮?妳還可以去山上挖竹筍。我就跟著客棧老板驅車上山挖竹筍。這個季節的竹林裏,到處都是冒尖的竹筍,根本不是什麽稀罕物。我倆壹會兒工夫就挖了壹堆,中午回來飽餐了壹頓鮮筍,當然了,我更喜歡跟竹筍壹起燉的臘肉。這個需要老板“開恩”,看緣分吧!
如果妳活潑好動,還可以去復興古鎮看看,在丙安古鎮的鐵索橋處有班車去復興古鎮,3元錢車費20分鐘就到了。復興古鎮,又名風雨城,在丙安古鎮和赤水市之間,距離丙安古鎮十幾公裏。說起復興古鎮,其實並不大,壹條赤水河 旅遊 公路將古鎮壹分為二,靠赤水河畔壹側是條古街,另壹側是新區,建築物並無特點。復興鎮農貿綜合市場就是古鎮的“大集”了,集市為逢農歷二五八,與丙安古鎮的逢三六九有大集,遙相呼應。要去的話,最好是趕集日去,體驗壹下黔北古鎮的風土民情。
逛完大集,順便逛逛復興古鎮的老街吧。老街上張燈結彩的,很是下了壹番功夫。但老街上的原住民並沒有太關註到此壹遊的遊客,就是悠閑地過著自己的日子。這裏也可以坐下來喝杯茶,再來壹碗豆花飯嘗壹嘗,很是安逸。我倒是很喜歡這樣的狀態,古鎮古街的開發,千萬別弄成逛“小商品城”的模式。
在丙安古鎮裏,妳還可以什麽都不做,就搬只竹凳,靜靜地在外面烤著太陽。古鎮上最常看到的就是,大家茶余飯後三三兩兩地聚在壹起,逗逗孩子、聊聊天,時間就這麽過去了。對我而言,黔北古鎮裏的安逸的煙火氣,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前日文後評論中,壹位網友說得好,忽視遊客的古鎮最為真實。原住民是不變的主角,南來北往的遊客是流水的配角。 旅遊 的表象是看風景,本質是遊客的體驗和融入。如果哪天角色互換,古鎮就索然無味了。
這樣的古鎮生活,妳要來體驗壹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