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的選題原則
畢業論文的選題原則
下面講畢業論文的選題原則。畢業論文首先要確定妳要研究什麽問題,然後再去研究怎麽去寫。
那麽研究寫什麽問題,我們在寫作領域裏就是選題。
第壹,要選擇有科學價值的問題。
選題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第壹,要選擇有科學價值的問題。包括五個方面:首先,要選擇亟待解決的課題。壹般來說,在各個學科裏面總是有壹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科學研究首先應該註意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樣就減少了選題的盲目性。在國際關系領域,在經濟領域,在法律領域,在醫學領域,在農業領域、環境保護領域等,可以說,選擇亟待解決的課題猶為突出。換句話來說,這些學科領域的學生在選題的時候,目光首先要盯住亟待解決的問題。象環保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什麽?面對著我們這個地區,這個行業,在環保上應該註意什麽?我們回到教育戰線上來說,前不久我參加了五六個教育碩士的論文答辯。我覺得他們的選題都不錯。壹個是選擇了壹個關於教材的問題。現在各種教材湧現,如果教材編的好就有利於教育改革,這是教學的基礎;如果教材編的不科學,那麽老師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會花很大的代價,而收效會很小。所以,很多碩士選擇教材的問題。還有壹些碩士選的是教學方法的問題。隨著教材的變化,教學方法也要有所改進。我不太清楚,我們網絡教育學院的學生有沒有參加工作的老師。如果有,不妨結合自己的實踐選壹些自己有體會的題目。比如,有的老師寫的是《新教材綜合性學習的教學體會》,然後針對新的教材,提出語文備課的五個要決。從教學的角度上,還有壹個論題是這樣的,《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進行評價的探索》,提出怎麽進行評價的問題。評價本身很重要,評價的得體、科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上這些問題,我認為都是需要大家去研究的。
作為中文專業,與經濟、法律等專業相比較,顯得就不那麽迫切。當然也不是沒有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但還是跟社會的接觸有壹定的距離。所以作為中文的學生的論文選題可以遵循如下的原則:
第壹,選擇亟待解決的問題。我的壹部書《閱讀鑒賞評論》裏面舉了這樣的壹篇範文《漢字構形理據和現代漢字部件拆分》。這個論題就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因為在這個領域裏面,大家都在探索,探索本身不是壹件壞事,但是探索到壹定的程度卻沒有定論,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越探索越混亂。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壹個權威性的人士,就必須要認真去思考。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總的來說,終歸有壹個真理。這篇文章就是在自己的思考基礎上,把混亂的狀態進行了梳理。然後提出了自己的壹個獨到的見解。還有壹篇是王魁今的《對外漢語教學的科學性質的探索》。對外漢語教學到底是壹種什麽樣的定義,如果這個定義沒有科學的定位的話,對外漢語教學就會出現很多問題。這位作者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談了自己本身的看法,從教學、心理學、應用語言學。幾個學科交叉思考以後,他認為對外漢語教學應該怎樣定位。通過以上所說,我們想說明的是中文領域也不是沒有亟待解決的問題,就看妳平時對自己專業領域裏壹些問題的思考和觀察了。總體上來說,我們本科生的閱歷少壹些,實踐經驗少壹些,我們在這個領域裏選題難度大壹些。但原則上有這樣的壹條原則。那麽妳能夠做更好。如果妳不能做,那麽我們可以換角度切入。
第二,要選擇科學領域裏的新發現、新創造的課題。
論文選題的第二個原則是選擇科學領域裏的新發現、新創造的課題。每壹項新的發現、新的創造都將使學科領域進入壹個新的階段,向前推進壹大步。因此,這壹類的課題很重要,值得我們去選,也值得我們去進行研究。學科裏的壹些新發現、新創造,我們剛才提到的幾篇本科生的論文,比如《中日古典詩歌與時間》等,從亟待解決的角度上來講並沒有什麽,妳今天寫和若幹年以後寫沒有什麽迫切性。但這裏存在著新的發現和新的創見的角度。作為中文系的學生來講,可以在這個方面發揮壹下自己的特長。有個學生寫的是《人格意識的升華-試論余秋雨散文的藝術特色》,這個是從人格角度切入的。還有個學生是評論畢淑敏的,《反思與探索》,是從畢淑敏藝術審美特點切入進去的,依據審美詩學來分析畢淑敏的《預約死亡》。這些都是新的角度和問題。還有壹個是《拆卸七寶樓臺-新批評派的詩歌語言研究》,還有《從牡丹亭到後二夢-試分析1598到1601年間湯顯祖思想的繼承和發展》,這些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論題。在科研領域別人還沒有涉及或很少涉及的問題,他就進去研究壹下。還有《壹切但求心安-對妙峰山朝拜人群的心理狀態的社會調查》。這是壹個調查報告,不壹定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但對社會學有壹定的參考作用。
第三,要選擇能夠填補空白的課題。
論文選題的第三個原則是選擇能夠填補空白的課題。科學發展有不平衡性,科學研究也就有不平衡性。就科學內部來看,研究也常常存在不平衡。從科學研究的需要出發,從科學發展的全局出發,凡是有利於社會發展、科學發展的空白處,都可以成為我們選題的對象,去加以研究,去填補這個空白。
這方面在自然科學領域、社會科學領域提供的機會可能更多壹些。這跟亟待解決的問題有些相似的地方。
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可能是老生常談,也可能是壹個空白,需要大家來趕快進行研究和探索。比如現在的SARS,它的病因是什麽,如果能夠研究出來,那麽在傳染病學這方面就是填補了壹個空白。同時,這也是壹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要加快研究,當然要遵循實際研究的規律,不能因為要速度,而違背客觀規律。
對於中文系的同學來說,我想難度大壹些。因為要做填補空白的工作需要有經驗。不是光有知識就行的,需要大量豐富的經驗。因此,妳了解這個論文選題的原則就行了。等將來妳成為碩士、博士的時候,妳再去從事研究填補空白的工作,可能就不會力不從心。這是第三個選題原則。
第四,對通說中的不科學的觀念進行糾正。
第四個選題原則是對通說中的不科學的觀念進行糾正。在文學領域裏這樣的情況非常普遍。比如在古典文學裏,好象什麽都研究透了,妳沒有什麽可以研究了。實際上,妳仔細思考壹下,後人的研究有後人自己研究的立足點,也有後人研究的局限。妳就可以在這樣的夾縫裏,妳看壹看有什麽樣的課題可以供自己去研究。在我的《閱讀鑒賞評論》所收的範文裏有郭預衡先生的《論歐陽修》。這篇文章就是糾正通說的。以前的觀點,大家已經公認了:歐陽修是壹個保守派,這是定論了。郭先生是專門研究古代散文史的,他在研究散文史的過程中經過深入細致的研究發現,以前的這樣壹個觀點對於歐陽修來說是太不公平了。他認為歐陽修是壹個光明磊落、敢說敢罵的人,不愧於壹個正直的文人。他讀遍了歐陽修的文集和專著發現歐陽修不僅是開壹代風氣,有幾代影響的大作家,不僅詩詞文賦都有突出成就,不僅在經史子集都有獨到見解,而且是壹個很有膽識,難進而易退的政治家。郭先生在深入細致的研究以後,發現他是這麽壹個人。所以他說我這個看法同這些年來對歐陽修的觀點可能有些出入。因為在同時期評論北宋的壹些作家常常都以對待王安石變法的態度來作為衡量的標尺。那時,大家認為歐陽修是反對過王安石變法的,以這壹點馬上就給歐陽修扣了壹頂保守派的帽子。郭先生認為不應該這樣,將已經成為通說的這個觀點,通過這篇文章提出了他不是個保守派,而是個改革家。觀點很鮮明。第二個論述角度是說歐陽修“師道德而能文章”,這是說歐陽修不僅是個政治家,他的文章寫的也很不錯。這從文學的角度來評價。第三個角度是說歐陽修“博古通今”。第四個角度是“余時作詩人”。說歐陽修是個大詩人。郭先生的這篇文章出來以後,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也就是認可了郭先生的科學評價。那麽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糾正通說”。
第五,對前說作補充作為自己選題的目標。
1 、選題的大小壹定要適中,難易要適度。
下面我談第四個大問題選題的方法。註意兩點:壹是選題的.大小壹定要適中,難易要適度。我們從本科生寫論文的實踐上看,主要有兩種情況需要註意:壹種是選題比較小。因為自己的資料積累的少,視野比較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自己所學的知識的概括還不夠。所以選題呢,比較小。選題小就撐不開。有些學年論文壹般3000字,這個訓練習慣了,選題壹選就選小了。妳選題8000字到10000 字的,大小要適中,另外難易要適度。就是說妳不要選難度特別大的,妳自己控制不住。這是壹個方面。
還有壹種情況是選題過大。選題過大的情況,壹般是搜集的材料特別豐富,壹下子就覺得什麽也要說,就選了個大題目。當然有的同學並不知道什麽樣的題目叫大,什麽樣的題目叫小。腦子裏有個題目就馬上出來了。或者是他腦子裏什麽題目都沒有就盲目的去搜集材料,這就更危險。
比如有個學生,他寫的壹個題目叫《WTO 與保密工作》,這個題目太大,完全可以寫出壹個博士論文了。WTO 是個大架勢,保密工作沒有時間限制,到底從哪裏開始呢?如果是當代,那妳就應該說當代保密工作或者說近幾年的。所以我讓他換題目。因為他是個自考學生,他的題目給我的時候就已經連論題、提綱和論文就都出來了。他們以為寫了論文稿給老師就可以了。這是壹個很大的失誤。妳們以後選了題目以後,壹定要註意先跟老師溝通壹下。老師對題目的大小、難易都把握好,通過以後,妳們再去列提綱,再去寫論文。不要自己寫完了再給老師。最後這篇論文被老師槍斃了。妳們看壹下他的提綱:壹、加入WTO 以後給保密工作的影響。1 、對人們的傳統保密觀念形成沖擊;2 、保密管理難度加大;3 、相關的保密法律法規亟待完善;4 、保密技術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5 、商業秘密的保護問題更加突出;6 、保密幹部的整體素質和入世以後保密工作的任務不相適應。二、入世以後為加強保密工作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1 、加入WTO 為我國保密工作的理論和觀念的創新提供了條件;2 、加入WTO是保密法制建設完善發展的契機;3 、保密工作的空間得以拓展;4 、保密工作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5 、保密工作將在保核心、保重點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6 、借鑒國外保密工作的先進經驗。三、入世以後,保密工作應對的對策和建議。具體的我就不再說了,太全了。他跟我溝通的時候,我說妳這不是論文,是某壹個領導作的大報告,壹定要有五六萬字才行。他說自己真的寫了六萬多字。他能夠搜集到很多資料,但搜集的資料沒有壹點是自己獨到的見解。我跟他商談了幾次,看了他的第壹稿,那麽看完以後我建議他把這個題目壓小壹點,經過三次修改,最後落到《保密工作依法行政問題初探》,完全圍繞著怎麽依法行政來談目前的保密工作,最後壓到了1 萬字。原來有很多套層的大標題。現在變成了三個大問題:壹、保密工作依法行政中存在的問題;二、依法行政為保密工作帶來的優勢;三、如何推進依法行政的保密工作。這個範圍就縮小了,在每壹個大問題下面就包括兩到四個小標題,有兩到四個切入點。將來妳們壹定要註意,自己先想,想完以後跟老師溝通,讓老師給妳看選題是否合適。這是第壹個方法。
2 、利用靈感來選題。
第二個方法就是利用靈感來選題。有的同學就不知道怎麽選題才合適。我現在給妳講壹個過程。
平時妳上課的時候,可能某壹個老師對妳的影響比較大。比如說古典文學唐宋部分的宋詞,如果妳對此感興趣,不妨深入研究壹下,看壹下哪些問題是大家研究的比較透徹的,哪些是我可以切入進去,哪壹個角度我可以談談自己的見解有點創見性。這個也是壹種選題的方式。這種選題方式必須要查閱大量的資料,比如宋詞,大量閱讀之後看到某壹個問題別人還沒有研究透,或者我還有自己的看法。這是在大量的看材料,看別人的評論過程中打開自己的思路,進行選題。我認為這是靈感選題。有的時候,如果妳不大量的積累,就會感到很茫然,不知道選什麽題目。這個時候老師會跟妳交談,在交談過程中會發現妳對某壹個領域、某壹個作家、某壹個問題好象還有壹些看法,那麽老師就會啟發妳,讓妳去看壹些書,讓妳思考壹些問題。在妳看書、觀察或思考的過程中,妳會發現這個角度我可以深入下去。考慮選題的大小、難易度和利用自己的靈感思維來選題。主要的還是自己平時要註意積累,要註意思考。如果妳沒有積累,沒有思考,妳要選題是有難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