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三河鎮大捷後,是因陳玉成和李秀成出現矛盾才導致兵敗嗎?

三河鎮大捷後,是因陳玉成和李秀成出現矛盾才導致兵敗嗎?

三河鎮大捷後,太平軍迅速發起追擊,試圖擴大戰果,重新獲得上線戰事的主動權。可惜,太平軍在組織上出現失誤,兵敗二郎河,反攻的勢頭遭遏制,戰局重回僵持。

絕佳的戰機

三河鎮大捷後,陳玉成、李秀成獲得了扭轉上遊戰局的絕佳機會。此時,安徽戰場的清軍被切成了兩段。

陳玉成的正面,都興阿、鮑超退守二郎河,勉強支撐。此時,清軍雖已收集散眾55營,但除了都興阿、鮑超外,多是烏合之眾!北面,勝保被撚軍牽制,自顧不暇。撚軍不斷騷擾、攻擊勝保補給線,使勝保無法抽身西進,陳玉成西進無後顧之憂。

因此,陳玉成此時西進既無後顧之憂,正面也有絕對兵力優勢,形勢壹片大好!

分歧

鮑超、多隆阿退守宿松、二郎河後,挫敗了太平軍的直接追擊,暫時穩住了局面。此時,太平軍依然戰局絕對優勢。因此,陳玉成到太湖找到李秀成,商議繼續西進事宜。

李秀成

不過,此時的李秀成主張固守陣線,不再追擊。他認為:陳玉成之前的追擊挫敗,是因為?其軍乘勝,不知自忌?!

最後,在陳玉成的百般勸說下,李秀成答應分兵二郎河助戰!

對分歧的看法

坦白地說,這是最失敗的決策!

石達開出走後,太平軍之所以能在陳玉成、李秀成的指揮下穩住局面,是因為他們之間密切的合作。由於太平軍的統壹協作,使他們總是能集中兵力,不論是二破江北大營,還是三河大捷,都是他們密切合作的結果!

此時的分歧,說明他們之間出現了裂痕。

1、各自對利益的考量,影響了密切協作的局面。

此時,太平軍在局部戰場優勢明顯,但在全局戰場仍出劣勢!如果依李秀成的看法,等湖北、江西的湘軍抵達前線,太平軍將再次陷入被動!因此,李秀成或許出於私心,不願長期在上遊戰場打下去,才是其此時主張轉取守勢的主要原因。

2、雙方對分歧的解決看似效率高,實際上卻貌合神離!

要不打就都不打;要打就大家壹起盡力打!此時,雙方看似迅速達成了壹致。但卻為會戰失敗埋下了陰影!

陳玉成

在此前的連番大戰中,陳玉成都是主力兵團,連續作戰,李秀成壹直未經苦戰!此時,李秀成兵團本應出大力!可惜,李秀成兵團只是分兵來助戰,而且,在隨後的戰事中,作用也不大!

清軍的算盤:尖刀用在刀刃上!

與此同時,清軍卻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此時,從黃梅等地的湘軍部署了縱深防禦體系。因此,多隆阿、鮑超此時已處於進退有據的地步,可以從容作戰!另壹方面,多隆阿、鮑超針對他們部隊的特點,做出了基本的作戰計劃。

1、把有限的精兵,用於決定性的襲擊!

多隆阿手中有壹支精銳騎兵,他們作戰能力很強,此前,太平軍吃過他們的虧!多隆阿采取彈性防禦,令部隊節節抵抗,並將騎兵埋伏,決心趁機伏擊追擊中的太平軍,壹舉逆轉!

2、防守反擊!

鮑超

鮑超與在部分騎兵的配合下,迂回太平軍之後,直接攻擊陳玉成營壘!

這個部署,很得兵要!他將自己有限的精銳避免繁瑣的塹壕作戰,而是用於致命突擊!尖刀用在刀刃上!

決戰!

作戰進程,基本就是按照清軍的設想進行的!

陳玉成令孫魁新為前鋒,猛攻清軍。清軍節節敗退!但是,追到清軍預設陣地時,清軍騎兵伏兵四起,大破太平軍!幸得陳玉成親自上陣,?怒發沖冠,自帶中隊出隊,進兵頗有道理?,穩住了形勢,繼續保持壓制!

眼看陳玉成就要擊破多隆阿,此時,清軍迂回部隊抵達戰場!他們猛攻太平軍營壘,縱火焚營!前線的太平軍士氣受到影響,難以再戰,被迫後撤!李秀成的部隊呢?他們的6座營壘沒有被攻破,但是,他們也沒有出來作戰,而是?沖陣而出?,走了!

呼爾拉特?多隆阿

二郎河之戰敗了!此戰後,三河鎮大捷後太平軍的追擊之勢被破壞,雙方再次回到了僵局!

太平軍此次失敗,開始於李秀成、陳玉成之間的裂痕。如果他們能保持早先的互信、協作水平,以他們的戰力、智力,均足以取勝!但是,他們僅僅只是?勉強?打成合作,在實際作戰時,並沒有根據總體的部隊特點進行統壹配置,以至於打到最後,還是只有陳玉成的部隊在打!而李秀成軍幾乎沒有發揮作用!

當時,陳玉成的進攻部隊已重新取得優勢,李秀成如果能組織軍隊擊敗迂回清軍,戰局將完全不同!

打就打,不打就不打!堅決、團結,才能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