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老師我又被同學欺負了”“這麽小的事情不能忍壹下嗎?”

“老師我又被同學欺負了”“這麽小的事情不能忍壹下嗎?”

前段時間,校園霸淩題材電影《少年的妳》正在熱映,上映五天票房已超八個億,網友們紛紛留言熱議,單單豆瓣就刷出了超過15萬條留言,足見校園霸淩的話題度之高。

片中周冬雨飾演的陳念是個內向的好學生,卻成為了繼自殺的同桌胡小蝶之後又壹個被校園霸淩的對象。

起因是魏萊等人對胡小蝶的欺淩以她的自殺告終,警察傳喚了陳念調查,魏萊等人懷疑陳念告密,便開始了對她的欺淩。

她被冷漠對待、惡意嘲笑、被壹腳踹倒在地,被拿著老鼠和裁紙刀的同學逼得靠垃圾箱逃過壹劫,還被剪去頭發、撕碎作業本、扯爛衣服拍下裸照……

卻無壹人敢上前幫助,仿佛她是個透明人。

這樣可怕的校園霸淩,並非個例 。不同國家的校園內都存在類似的情況,像日本的《告白》、《三年a班:從現在起,大家都是我的人質》等校園霸淩的電影就取材於日本校園的暴力案件。

《告白》片中復仇的母親在課堂上讀出了壹句話: “內心軟弱者會欺負更弱的人”, 點出了施害者的暴力根源。

《三年a班》片中綁架了全班同學,只為了讓他們意識到“零奈同學為什麽自殺”的柊老師怒斥道: “我不希望妳們長大之後變成這樣情感麻木的人”? 小孩子的惡可以毫無來由,也可以沒有底線,也對別人的痛苦缺乏***情能力,不經歷教訓,難以遏止。

然而電影中的欺淩行為,在現實中往往令人更加痛心。

前不久,《與陌生人說話》就請來了遭受十年校園暴力的受害者王晶晶講述當年自己受到的傷害,引發了很多觀眾的***鳴, #王晶晶遭遇校園暴力事件# 也成為了大家熱議的話題。

壹切的開端,要從壹只便宜的水杯說起。

跟陳念壹樣,王晶晶成績優異、性情平和,在班裏壹直都是不溫不火的角色。

2009年的2月,兩個男生打鬧不小心打碎了王晶晶的水杯,她的同桌開玩笑說:“王晶晶這個杯子要三百萬,妳們居然給打碎了。”

壹句玩笑話,被莫名放大,學校的貼吧上就開始盛傳這個使用三百萬水杯的女孩——王晶晶。

就這樣,壹個炫富、整容、有無數男友的“神女”誕生了。在眾聲喧嘩中,壹個安分守己的學霸王晶晶終於被徹底摧毀,取而代之的是萬人辱罵性情大變的神女……

校園霸淩完全改變了她的人生 ,王晶晶在央視采訪中透露:“我本來是我們重點高中班級排名前五的尖子生,最後退學了,復讀後上了個專科。”

面對校園霸淩,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受害者、旁觀者甚至參與者 。

我們都可能在某些時刻為了“合群”,而和大家壹起疏遠班裏的“異類”;也可能曾因懼怕成為“下壹個王晶晶”,而對校園霸淩行為視若無睹;甚至也曾被推搡、嘲笑、冷漠以對,像陳念或王晶晶壹樣無助……

我們都可能或多或少無形中傷害了別人而不自知,但談論了這麽久,可能大家還不清楚到底什麽樣的行為才能被定義為校園霸淩:

校園霸淩,是壹個孩子長時間、重復被壹個或多個學生欺負或騷擾。 我們在學校裏習以為常的行為,其實都屬於校園霸淩 ,比如給他人起惡意外號、對他人進行謾罵諷刺、孤立對待他人、推、踢、毆打他人、搶奪他人財物……

很多校園霸淩受害者在在經歷了死亡威脅或嚴重的受傷後,患上了創傷後應激障礙(即 PTSD ),表現為延遲出現和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

四十五歲的@歲月如歌 這樣描述自己:

“我記得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的同桌經常欺負我,打我的頭,不停的用怪話、粗話罵同學,罵我這個同桌……幾十年過去了,我依舊有陰影,不願意見當年傷害我的這個人,也討厭和他長相、氣質相似的人,我想我是恨他的。”

@小可抱抱 曾因校園霸淩後的PTSD導致厭學:

“初二轉學遇到男同桌的拳頭霸淩,持續了壹年多。然而老師眼裏品學兼優的我,卻不敢向其求助,也不敢告訴家長,怕老爸直接找校長,也害怕被報復……雖然之後成績依然全校前20,但心裏卻對上學充滿恐懼。”

“初中三年,對我來說是地獄”、“抑郁不是壹句道歉就能好的,霸淩者都去死”、“壹輩子的心理陰影無法愈合,除非妳可以還我壹生,否則絕不原諒”…… 曾經受到校園霸淩的受害者,多年之後仍舊無法走出陰霾 。

我們最關心的是:

如果我們的朋友遭受了霸淩,該怎麽幫助他?

霸淩發生後,受害者到底能否走出陰影?

事實上,經歷過校園霸淩的人有很多,無論是看客還是親歷者,有人能努力走出,也有人泥足深陷無法忘記。

有人說,很多孩子的惡意,往往比成人更可怕,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麽是底線。長得醜、汗味重、成績太好、樣貌出眾……都可以成為被欺負的理由。

在壹項面對全國88位校園霸淩受害者的個案追蹤中,調研者發現,有15.91%的受害者認為校園霸淩對其長期的身體健康造成了負面影響,就醫檢查結果包括輕微哮喘、心律不齊、神經衰弱等。

而幾乎100%的受害者都因之產生了壹定的心理影響,很大壹部分受害者的心理陰影始終無法平復。

高達78.4%的受害者因欺淩事件而對校園安全產生懷疑,51.1%的受害者認為社會黑暗,用惡意去揣測他人的受害者占44.3%。

遭遇校園霸淩,我們不能將壹切後果推給受害者獨自承受,單純期待他們“靠時間治愈傷害”, 家人和老師要及時提供幫助 。

如果情況嚴重應請心理醫生介入,接受正規的診斷。比如確定PTSD的嚴重程度,隨後接受專業的心理治療,配合藥物減弱PTSD癥狀,再通過認知加工、音樂治療(眼動脫敏)、回顧創傷性事件情境(長時間暴露)等治療手段治愈PTSD。

當然, 相比傷害發生後再去努力補救,預防校園霸淩的發生更為重要。 而教師、父母甚至孩子自身,也都應對校園霸淩的嚴重性有更清楚的認知。

父母要及時和孩子溝通,教師要註意班上存在的霸淩跡象並及時介入制止,我們要學會自我保護和及時求助,而校園霸淩相關的法律,也需壹步步健全完善起來。

希望世界上像陳念、胡小蝶這樣的校園霸淩受害者能越來越少, 讓我們每個人都***同努力, 壹起在校園霸淩面前大聲地說“不”吧 !

寫在最後

我們身邊或多或少都出現過校園霸淩

受害者

也許是那個胖乎乎的女孩

也許是那個內向的男孩

也許是那個沈默的優等生

也許是那個角落裏的窮孩子

面對欺淩

有人奮起反擊

有人默默忍受

也有人在崩潰中放棄自己

在壓力下走入絕境

他們本應在校園裏蛻變成更優秀的樣子

他們的生活本應和大家壹樣充滿陽光與希望

但這壹切,都在校園霸淩之下

變得灰暗、痛苦、令人壓抑

如果妳也曾是校園霸淩的受害者

噢啦希望妳知道

無論他們用何種方式對待妳

暴力、嘲笑、漠視…

這都不是妳的錯

妳的青春理應美好

妳有屬於自己的閃光點

妳值得被尊重、被愛

妳還有更長的人生和充滿希望的未來

願受到傷害的妳,

早日走出陰影,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

願所有的校園霸淩都到此為止

還我們壹個純凈的校園

(文中部分數據源自為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校園欺淩受害者生存狀況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