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主義是壹種關於知識和學習的理論,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
壹、建構主義的哲學立場
1、建構主義采用非客觀主義的哲學立場,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賦予的意義都是每個人自己決定的。
2、我們是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來構建現實,或者至少說是在解釋現實。我們的個人世界總是用我們自己的頭腦創建的。
3、由於我們的經驗以及對經驗的信念不同,於是我們對外界世界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
二、建構主義的認知心理學基礎
1、建構主義受到了認知心理學家如皮亞傑、維果茨基、布魯納等人的影響,他們都強調了個體在認知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皮亞傑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
3、他提出了同化和順應兩個基本過程來說明兒童如何通過平衡機制來達到與環境的適應。
4、布魯納則提出了“發現式學習”的概念,主張教師應該創設有利於學生自己探索、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情境,並引導學生進行歸納、演繹、分類、比較等高級思維活動。
三、建構主義教育觀
1、知識觀: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客觀存在的,而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壹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
2、學習觀: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壹個主動的、創造性的、社會性的和情境性的過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獲取信息,更要對信息進行加工、整合、重組和應用,從而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
建構主義在情境化、協作化和會話化中的教學模式
1、情境化
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創設符合實際或模擬實際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體驗成功或失敗。情境應該具有真實性、復雜性、開放性和挑戰性。
2、協作化
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或項目合作,讓學生在合作中分享信息、交流觀點、協商解決方案,並互相評價和反思。合作應該具有互補性、互惠性、互動性和互助性。
3、會話化
教師應該促進學生與教師、同伴和社會進行有效的會話,讓學生在會話中表達想法、提出問題、解釋理由,並接受批評或贊揚。會話應該具有多樣性、對話性、批判性和反思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