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他有壹百種方式讓妳為現實的不堪感到害臊
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中,蒂姆波頓用特有的拍攝手法來強調影片中所講述的故事就發生在現實的世界。
工作時間很長卻收入菲薄的查理的父親
被霧氣籠罩的城市和建築
隱藏在整齊建築後查理壹家岌岌可危的破屋
工業化生產使整個城市被霧霾掩蓋。
建築物整齊卻沒能讓人感受到溫暖。
人們行色匆匆、來來往往地忙碌,彼此互不關心......
而查理·巴克特是世界上壹個再平凡不過的小男孩。
就像在影片中旁白所敘述的那樣,“他不會比別的小孩跑得快,也沒有比較強壯或比較聰明。他家又不富有,沒背景,也不是什麽皇親國戚。”
甚至小男孩的家境比壹般人還要貧苦。
影片中,查理的母親為了安慰家人竟然說“甘藍菜配甘藍菜最對味了”。
而在這樣的現實裏,卻出現了神奇的巧克力王國。
令人心曠神怡的巧克力王國和現實世界中不存在的各種巧克力糖果是影片中奇幻元素的壹大部分。
導演蒂姆·波頓還在影片中對於松鼠進行了誇張性的表現,可愛的松鼠們在旺卡的工廠裏認真工作,甚至可以放棄愛吃堅果的本能,與人類貪婪的表現相比,工廠中小松鼠們的確是個可愛的角色。
導演蒂姆·波頓不但在視覺上創造了壹個奇幻的巧克力世界,甚至還在這個部分虛構的世界中創造了奧古倫伯族人。
他們在工廠裏辛勤勞動以換取他們需要的可可豆。
他們還是能歌善舞的小個子,穿著色彩鮮艷又怪異的服裝載歌載舞,並用滑稽的曲調和歌詞來表述作品內容。
於是,觀眾可以壹邊因為奧古倫伯族人的行為舉止而發笑,又壹邊會因其所表演的歌舞內容而陷入深思。
無論是現實主義的拍攝手法還是奇幻元素的融入,蒂姆·波頓在他荒誕不經的世界觀裏,有無數諷刺人類的招數,讓妳為現實的不堪感到害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