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幽蘭操” 這首詩的詩意是什麽?

“幽蘭操” 這首詩的詩意是什麽?

釋義:蘭花開時,在遠處仍能聞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人們不去采摘蘭花卻好像它仍然佩戴在身上,對蘭花本身有什麽損傷呢?正是因為美好的東西具有感染力啊!今日的變故,並非我的過錯。我常年行走四方,看到隆冬嚴寒時,薺麥卻正開始茂盛地生長,壹派生機盎然,既然薺麥能無畏寒冬,那麽不利的環境對我又有什麽影響呢?薺麥在寒冬生長茂盛的特性,是它所特有的;君子在世間所遇到的困難,也是他所可以克服的。壹個君子是能處於不利的環境而保持他的誌向和德行操守的啊。

1.原文

《幽蘭操》孔子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

之子於歸,遠送於野。

何彼蒼天,不得其所。

逍遙九州,無所定處。

世人暗蔽,不知賢者。

年紀逝邁,壹身將老。

2.賞析

深谷幽蘭,清芳自足,甘於淡漠,正是象征著壹個人不管是做學問還是要成就事業,都要能夠承受寂寞和忍受別人的不理解,用達觀、平和的心境去面對風雨人生。然而,這並不只是某種孤芳自賞的清高,而是因為學習君子之道的過程本身就是快樂和充實的。

本詞分為上中下三闕。

上闕,中心是蘭香是王者之香。

譯文:蘭花的葉子,長長的,在風中搖曳,優雅而飄逸;蘭香,在風中升騰,向四方飄揚。蘭香所及之處,所有花香都黯淡無味,並成為蘭香的壹部分,眾多的花香拱衛著蘭香,蘭花的芬芳,遠而不淡,近而不濃,幽幽的從中心向八方輸布。蘭是香中之王,如果沒有人認識到而不去采摘佩戴他,對蘭花而言,又有什麽妨害呢。

分析:孔子是思想之王,故後世有素王之說。孔子壹生看似被權貴所棄,但在其思想深處,有壹種“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的自信與豁達,而這份自信,源於其堅信他所傳承的是“祖宗珍視而為後世子孫所需要”的思想之香!

中闕,中心是蘭只為王者而香。

譯文:壹天接壹天,壹年接壹年,東南西北,四方都走遍,我雖然像香蘭壹樣,不以無人而不芳,不過我也在積極地尋找實現自身社會價值的機會。周文王夜夢飛熊入帳,渭水之畔訪遇太公望(姜子牙,因周文王有“興周之業,先祖早寄希望於太公也”之說,故名太公望),從而奠定周朝800年基業,這是多麽讓人向往的啊。蘭壹旦被王者采摘佩戴,定會讓其清雅的芬芳和其間蘊含的思想如日月般光耀。

分析:孔子是主張要積極尋求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機會的,他曾對子貢說:“賈之哉,賈之哉,我待賈者也!”。故而,儒家有“入世”之說。在他看來,姜子牙“渭水之畔,直鉤而釣,願者上鉤”,就是壹種積極地尋求;蘭花雖隱幽谷中,但其香揚揚奕奕,也是壹種積極地尋求。孔子主張如遇“王者采而佩之”,就要無私心毫無保留的奉獻自己的才華“奕奕清芳”。

下闋,中心是蘭歷苦寒而成其香。

譯文:雪霜鋪天蓋地,樹冠上厚厚的壹層,雖是冬天,但看起來萬物都像更加茂盛了壹樣。嚴寒中,蘭的花蕾,靜靜的孕育和等待,在忍耐中積累。蘭之所以有王者之香,是因為在寒冬中孕育了花蕾,如果人們能明白這是君子應該遵守的道理和法則,那麽, 那麽後世子孫必定昌盛。

分析:冰雪覆蓋,萬物蕭條,不過雪霜覆蓋下的樹木,以蘭的精神來看,卻是壹種茂盛的征兆。冬天,在視覺上是蕭條的,但在教育上,卻是歷練自我的機會。在蘭看來,苦難對於積極面對的人將是崛起的根基。另,蘭生活的地區,冬天壹般氣溫0℃左右,雖“雪霜茂茂”但是,植物是不落葉的,白雪覆蓋在植物的葉片和大地上。

備註

本詞以孔子“蘭為王者香”的思想為中心擬就,是孔子人生寫照的縮影,同時也是孔子教育哲學人生哲學的凝結。蘭,承載了孔子壹生的精神寄托和對後世子孫的殷切希望與情感,是中國文化巨大的人文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