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
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裏仁》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yì)》
仁者壽。——《論語?雍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寬則得眾。 ——《論語?陽貨》
記己有恥。——《論語?子路》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論語?學而》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論語?子罕》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論語?子罕》
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
不降其誌,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裏仁》
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裏仁》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