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和平可夫打賭:若中國四代機8年內首飛停辦漢和中國空軍負責人近期關於不久將試飛四代機的表態嚇壞了東京和華盛頓、莫斯科的航空專家。另外中國軍方人員聲稱四代機可以在“壹兩年之內”試飛。最新的中國媒體卻引述空軍官員的話更正聲稱“四代機”是指J10改良型。並且聲稱俄羅斯也把蘇-35稱作“四代機”。
美式四代機、俄式五代機的界定國際上是擁有統壹標準的。俄美稱呼不同。西方稱作四代機、俄羅斯稱作五代機。平可夫稱不存在“中國特色的四代機”。J10就是不折不扣的三代機再怎麽改,也是俄式的四代機、歐美式三代機,今後加裝AESA雷達,就變成俄式4+代機、再為J10追加推力矢量噴管,就變成俄式4++代機。這是典型的國際化分標準。因此蘇-35在俄空軍的定義是4++代機,而不是西方稱呼的四代機,也不是俄式五代機。平可夫認為中國空軍在偷換概念。
標準的俄式五代機、美式四代機指必須使用低可探測性復合材料達到30%以上,RCS不能超過0.0001平方米,蘇-30MKK的RCS幾乎接近4平方米;
裝備至少達到14500-15000公斤級加力推力的發動機,實現超音速巡航,同時安裝二維或者360度推力矢量噴嘴。必須使用AESA多功能相控陣雷達。而且戰鬥機用的AESA雷達要比大型預警機的AESA雷達技術難度大很多。有能力開發預警機AESA雷達的國家包括瑞典、法國、俄羅斯,但是說到戰鬥機用AESA雷達,上述國家尚在最後沖刺階段,瑞典Gripen戰鬥機使用的AESA雷達由意大利開發,因為戰鬥機用AESA雷達的最大難處是超小型的體積,直徑不超過800毫米,必須集中1000個以上的T/R模塊,如何冷卻是最大的技術難關。
目前只有中國、俄羅斯、美國開發四代機。至於歐洲,徹底放棄了開發4代戰鬥機計劃,其動向顯然是向第五代無人駕駛攻擊機的方向直接邁進。
平可夫認為從中國空軍目前使用的WS10A型13200公斤加力推力的發動機技術指標判斷,即使以循序漸進的改良方式,要達到14500-15000公斤級加力推力的標準,至少需要兩個階段的改良,其時間即使再用10年完成已經是超過國際速度的。
文中,平可夫聲稱,如果其對中國四代機的預測都出現重大失誤,那麽,壹旦中國的四代機在8年之內首飛,且中國版四代機必須達到國際公認的每壹項標準,漢和防務評論中文版就正式停辦。美國媒體稱殲14將於2010年首飛。是壹種重型、低成本的先進戰機,但可靠性有待證實。某些航展上曾經有過類似模型,但中國軍方壹直未予以證實。目前關於殲14的所有資料均為猜測,均未得到證實。
中國第四代重型殲擊機殲14“鷹隼”是壹種全新的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的空中優勢的戰鬥機。飛機以重型、低成本為主導思想,以高性能、高生存力、高作戰效能為設計目標,要求飛機有大推重比,非加力超音速巡航;具有中國特色的隱身性能;具有很高的敏捷性和失速機動性。第四代殲擊機有三大設計特點:壹是最大限度地增加了作戰飛機在超音速狀態下飛行的時間;二是大量采用隱形材料和技術;三是飛機的起降性能得到很大改善,其靈活性將徹底改變人們對殲擊機的現有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