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上海學生聯合會的品牌活動

上海學生聯合會的品牌活動

上海大學生骨幹培養學校

“上海大學生骨幹培養學校”是上海學聯為培養具有堅定理想信念、較高政治理論水平、強烈社會責任意識、對傳統歷史文化和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有壹定了解、具備社會調研分析能力、善於組織協調、掌握青年群眾工作方法的青年骨幹而建立的培養學校。在培養過程中,堅持“把人才成長的壹般規律與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特殊要求相結合、把組織培養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把理論框架訓練與能力結構訓練相結合、把組織社會實踐與進行正確的社會觀察引導相結合、把培養選拔與日後的觀察、舉薦、使用相結合”的原則,通過理論學習、社會實踐、社會觀察、紅色教育、能力訓練、交流研討等方式,幫助大學生骨幹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進壹步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學員為上海市高等學校、高等職業學院校級學生會主席、研究生會主席,市學聯駐會執行主席。每期歷時半年,分為集中學習和實踐調研兩大板塊,集中學習在五月舉行,為期壹周;實踐調研以小組為單位分階段進行,小組內自由分工安排調研進程、撰寫階段成果報告,在十月前完成調研報告。

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

“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是由上海市政府批準設立,***青團上海市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和上海市學生聯合會等單位聯合實施,是壹個特定的面向本市青少年的具有導向性、示範性和群眾性的科技創新政府獎項。

每壹屆的市長獎獲得者都將由上海市市長親自為其頒獎。“市長獎”評選活動自2003年正式啟動,每兩年評選壹屆,每壹屆獲獎者為10人,至今已評選五屆,***評選出51名獲獎者。

市長獎的獲得者中充分體現了廣泛性、代表性,重點表彰了以下人群:1.踴躍投身科技實踐,充分體現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對上海城市建設做出傑出貢獻者;2.學術科研成果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推廣價

值,或應用於實踐領域產生顯著社會經濟效益者;3.在重大工程項目科技創新方面做出重要貢獻,並在廣大青少年中具有較大影響者;4.在國際、全國以及全市各類科技創新重大比賽和評選活動中獲得優異成績者;5.在哲學、經濟、法律、社會、教育和管理等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取得傑出成績,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突出貢獻者。

“市長獎”的設立體現了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政策支持和導向力量,更好地激勵上海廣大青少年投身科技創新實踐活動,不斷提高青少年科技創新意識,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綜合素質,營造全社會***同關心、支持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的良好氛圍。

“挑戰杯”上海市系列科技學術競賽

挑戰杯是“挑戰杯”系列科技學術競賽的簡稱,采取學校、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全國三級賽制的比賽。“挑戰杯”上海市系列科技學術競賽既是上海地區比賽,也是全國競賽上海市的選拔賽。競賽分為“挑戰杯”上海市大學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挑戰杯”上海市大學生創業大賽和“挑戰杯——彩虹人生”上海市職業院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等系列。

“挑戰杯”上海市大學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自1989年首屆競賽舉辦以來,已舉辦十四屆,累計參與人數超過50萬。競賽始終堅持“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的宗旨,在促進青年創新人才成長、深化高校素質教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廣大高校乃至社會上產生了廣泛而良好的影響,被譽為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奧林匹克”盛會。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都是三獲挑戰杯(高校三次獲得挑戰杯即可永久保留獎杯)。

“挑戰杯”上海市大學生創業大賽。自1999年創立以來,已舉辦八屆,並從這壹屆開始改名成為“創青春”上海市大學生創業競賽。競賽旨在引導和激勵高校學生實事求是、刻苦鉆研、勇於創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質,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發現和培養壹批在創業方面有作為、有潛力的優秀人才。作為學生科技活動的新載體,創業計劃競賽在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促進高校產學研結合,推動國內風險投資體系建立方面發揮出越來越積極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學在2014年以5個項目獲得金獎的優異成績位列全國高校第壹,獲得“創青春”大賽全國首個冠軍杯。

“挑戰杯——彩虹人生”上海市職業院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比賽分高職組與中職組,同時分為創業計劃、創意設計、工藝流程革新、社會調研四項賽事。目前僅舉辦壹屆比賽,在全國比賽中,上海市***獲得9個壹等獎。

上海大學生社會實踐

上海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已經走過了31個年頭。31年來,全市***有60余所高校,10多萬支實踐團隊,200多萬名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足跡遍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和港澳臺地區,服務近千萬直接受眾。社會實踐已經成為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成為廣大青年學生鍛煉成長的重要平臺,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城市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

上海學聯始終致力於激發壹代代青年學生們的實踐熱情、奉獻精神和責任意識。號召廣大青年學生關註國計民生,充分利用廣闊的校外實踐平臺,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認知,彰顯青春價值。鼓勵廣大青年學生走入基層,走進群眾,或是去西北邊陲艱苦體驗,感受奮鬥精神;或是去邊遠山區支教幫扶,傳遞愛心與關懷。引領廣大青年學生放眼全局,將個人成才與國家進步、城市發展緊密結合,將專業知識和個人技能運用於國計民生,聚焦國家富強、城市建設、社會民生,為國家進步和城市發展貢獻力量。

上海學聯與各主辦單位壹同創新社會實踐活動內涵和外延,使之更有實效性、更有針對性、更有影響力。包括做深做實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活動社會實踐活動,開創“知行杯”上海市大學生社會實踐大賽,使之成為以需求為導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成果服務於人民群眾生活、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品牌。上海學聯還積極與黨政部門、高校、媒體、社會力量等各方資源形成合力,建立較為完善的社會實踐指導體系,為大學生投身社會實踐提供良好的專業指導、經費支持和服務保障。

上海市大中學生社團文化節

上海市大中學生社團文化節自2003年啟動以來,每兩年舉辦壹屆,目前已連續舉辦七屆,旨在進壹步加強上海市高等學校和中等學校的學生社團建設,充分發揮學生社團在繁榮校園文化、加強學生思想引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堅定廣大學生實現“中國夢”的理想信念,使社團成為凝聚和引領廣大學生的重要載體和有效途徑。

社團文化節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壹方面,支持和加強大中學生社團的建設和發展,以明星社團評選、優秀社團支持、社團發展研究、社團主題論壇、社團風采展示等為主要內容,進壹步助推各類學生社團的健康持續成長。另壹方面,展示和交流大中學生社團文化,圍繞當前上海改革創新的宏觀背景和廣大學生密切關註的各類主題,如傳統文化、藝術美育、運動健康等內容,鼓勵廣大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形成健康活躍的文化氛圍,展示上海大中學生的青春風采。

社團文化節覆蓋上海市60多所高校、300多所中學中職學校超過3000個學生社團,得到廣大社團和大中學生的密切關註和積極參與,已成為上海市大中學生社團的重要節日和文化品牌。

上海大學生“百日千裏”青春酷跑行動

上海學聯自2014年起,發起上海大學生“百日千裏”青春酷跑行動,旨在積極鼓勵大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通過廣泛參與群眾性課外體育鍛煉活動,練就健康體魄,培養意誌品質,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立足社交(Social Interaction)、時尚(Style)、公益(Society Interest)、持續(Sustainable)、自主(Self-motivated)的5S理念,融入“體育生活化”、“體育公益化”、“體育社交化”和“體育娛樂化”的概念。

2015年5月,舉辦“為愛奔跑”2015上海大學生環滴水湖接力跑,號召來自上海30余所高校的3000名大學生集結奔跑,以愛之名為貧苦地區孩子募集到10000雙運動鞋,並在暑期通過100支上海大學生支教團隊送到全國各支教地的學生手中,以身體力行傳遞公益愛心、實現公益夢想,促進健康與公益的有機結合。

在上海學聯指導下,依托各高校舉辦“百日千裏”校園主題活動,並分層分級開展到院系、班級、社團中去,推出熒光跑、文化跑、接力跑等各種特色跑步活動,形成“全市有主題,各校有特色”的整體局面。活動連續開展兩年以來,覆蓋上海市66所高校,開展主題活動200余場,實際參與人數超過50萬,“百日千裏”主題APP活躍用戶量近3萬,在上海青年學生中具有比較廣泛的影響力。

上海學聯新媒體平臺

上海學聯致力於打造壹個面向廣大青年學生的凝聚學生、服務學生、引領學生的新媒體平臺。目前,上海學聯新媒體平臺包括“上海學聯”微信公眾號和官方微博,***有粉絲10萬余人。上海學聯新媒體平臺通過“學聯菌”塑造上海學聯的互聯網形象,始終以青年學生成長需求為導向,以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文化產品為依托,發布上海學聯重點工作、重大項目、重要活動,搭建多彩的互動平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校園溫暖正能量,形成了“學長學姐有話說”“TA說”、“學聯菌推薦”、“學聯菌關註”、“學聯菌發福利”等壹系列品牌欄目。以其優質的內容、新穎的選題策劃、豐富的線上線下互動活動,在青年學生中形成壹定影響力,在全國學校***青團系統微信公眾號和官方微博中有較強競爭力。

“上海學聯”新媒體平臺也是上海學聯利用新媒體與各級團學組織聯動、與廣大青年學生溝通交流的平臺,已經和各高校團學組織形成了良好的溝通交流和互動合作的關系,主動地服務各級團學組織,展示他們的特色工作,形成聯動發聲的良好局面。

積極促進民族團結和交流

上海學聯積極組織上海中學中職學生與新疆、西藏中學中職學生結對交流,引導各族中學生交流、交往、交融,促進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在每個中學生的心靈深處,增強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和“四個認同”的思想,激發各民族中學生同心***圓中國夢的熱情和信心。

2014年7月起,與新疆中學中職學生開展主題為“結對子,交朋友,民族團結壹家親”。2015年7月起,與西藏中學中職學生開展主題為“手拉手,心連心,民族團結壹家親”的民族團結交流活動。上海學聯鼓勵上海中學生與新疆、西藏中學生經常書信往來,介紹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分享自己的成長感悟;與結對中學生開展“***讀壹本書”活動,寄送或介紹壹本自己喜歡的書籍,並交流自己的讀書心得;與結對中學生“同做壹件事”,通過書信交流壹起商量討論、***同約定做壹件有意義的事。目前結對學生覆蓋學校近100所,覆蓋200多個班級,發信10萬余封,結對學生數超過5萬人。2015年6月、10月,分別在上海舉辦“2015年上海-喀什青少年手拉手夏令營”和“2015年上海-日喀則中學中職學生手拉手交流營”,來自新疆喀什地區和西藏日喀則市的170名青少年與上海學生親切交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