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出自哪裏它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出自哪裏它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

出處:

《論語·憲問》

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註釋 (1)石門:地名。魯國都城的外門。 (2)晨門:早上看守城門的人。

譯文 子路夜裏住在石門,看門的人問:“從哪裏來?”子路說:“從孔子那裏來。”看門的人說:“是那個明知做不到卻還要去做的人嗎?”

評析 “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壹點鍥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許多事情都是經過艱苦努力和奮鬥而得來的。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執著精神。從這位看門人的話中,我們也可以見出當時普通人對孔子的評論。

既可以作為褒義詞解釋,也可以作為貶義詞解釋

褒義

人要有壹點鍥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許多事情都是經過艱苦努力和奮鬥而得來的。

知其不可而為之並不是指明知道做不到而偏要去做,而是指不求結果只求過程,不論結果如何只管自己努力。

“知其不可為”只是憑經驗作出的初步判斷,不壹定準確,也並非實際的“不可為”,到底可不可為,只有通過實踐來驗證,也就是要“為之”,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壹標準。

如果知其不可為就不為,就等於承認凡事無須堅持,遇到困難只管放棄,聽天由命,隨遇而安。那麽就不會有力挽狂瀾、扭轉乾坤、逢兇化吉、轉危為安、如有神助等等情況的發生。努力了不壹定會成功,但不努力肯定不會成功。

壹個人知道自己所從事的事情是可望成功的,於是堅持幹下去,最後果然取得成功他固然是壹個成功的人,但說來卻並沒有什麽特別的了不起。而壹個人明知自己所從事的事情,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不可能取得成功,但他還是壹絲不茍地堅持做下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為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而獻身,這就非常不易而難能可貴了。就像愚公移山,又像西緒福斯把石頭推上山坡,聖人何嘗不知道“克己復禮”任重而道遠,但卻周遊列國,“累累如喪家之犬”而精神不改,晚年退居講學,仍然以禮樂文化為核心內容,為推行“仁道”而貢獻力量。正如曾子所說:“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正是這壹方面的精神,突現了儒家積極入世的特征,與知其不可而不為的道家大相徑庭。

貶義:

壹,明知不是自己作品,卻盜用商標,假用他人的名聲寫自己的作品

二,自己明明壹知半解,卻自作聰明,自以為才高八鬥,非要和歷史古人拼個輸贏

三,做錯了事不老老實實認錯,還強詞奪理的狡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