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關於海口市的導遊詞?

關於海口市的導遊詞?

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了美麗的海口市,海口市是壹個掩映在茂盛的椰林叢中的美麗城市。海口是海南省的省會。它地處海南島北部,北瀕瓊州海峽,隔18海裏與廣東省海安鎮相望;全市土地面積2304.84平方公裏。人口160萬人,海口因地處南渡江出海口而得“海口”之名。因滿城婆裟起舞的椰樹又稱椰城,是海南省政治、文化、經濟、交通中心, 亦是海、陸、空交通的樞紐,同時又是壹座具有熱帶風光、濱海特色的外向型、國際性的旅遊城市。 海口市地處低緯度熱帶北緣,屬於熱帶海洋氣候,春季溫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多臺風暴雨,冬季冷氣流侵襲時有陣寒。海口具有鮮明的海洋文化特征,他既能敞開胸懷擁抱各個朝代落難的大陸移民,也能欣然接受海外異族文化,還能滿懷希望地送出無數子弟飄洋過海。海口是我國最年輕的省會城市。 現在我們就讓我們來領略這美麗城市的無限風光,享受椰風海韻 海口古稱“白沙津”、“ 海口浦”、“瓊州”,雖然它成為城市的歷史只能上溯到壹百年前,可是海口的文明歷史卻悠久而獨特。在西漢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伏波將軍路博德征服百越,在海南設置了珠崖、儋耳兩郡;南宋時期朝廷在這裏設置了海口浦,海口自此得名。此後,海口逐漸發展成為我國南北貿易和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並且於1926年開始設市。1858年《天津條約》後,海口被辟為商埠,先後有美、日、英、法等十個國家在這裏設立領事館。老城區的中山路、博愛路壹帶至今還保留著成片的法式巴羅克風格的建築,那是當時外國領事和商貿機構集中之地。1950年4月23日,海口市解放,此後成為海南行政區公署的所在地,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大第壹次會議通過了設立海南省和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定和決議,海口從此成為海南省的省會和海南經濟特區對外開放的窗口,城市的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2002年,海口、瓊山合並,規模明顯擴大。 海口市有美蘭、秀英、龍華、瓊山四個市轄區,壹個保稅區。海南建省辦特區以來,海口市的工業、農業、第三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市政建設和交通、通訊事業走在全國前列。市內道路寬敞潔凈,花壇綠地隨處可見。海口美蘭機場是全國十大航空港之壹,有63條國際國內航線。海口港年吞吐量達1100萬噸,貨運直達全國各港口,並有客輪直達廣州、深圳、北海、湛江和海安。海口市的電話和移動電話普及率、人均占有住房面積、人均擁有綠地面積都位居全國各省會城市前列。海口市的主要街道有:海府大道,集中了海南省委、省政府的主要職能部門和辦公機構;海秀大道,是海口最繁華的商業街之壹,有DC城廣場、第壹百貨商場和明珠商廈等大型購物商場;解放西路,以服裝、鐘表、皮具、珠寶和音像制品、電器為主的購物壹條街;博愛南路,海口的小商品市場壹條街;龍昆南路,以海鮮酒家和娛樂城為特色;濱海大道,富於海濱特色,有眾多的酒店及生生百貨商場、海口市體育館、萬綠園、濱海公園等。有人說海口是"小城市的底子,中等城市的規模和大城市的氣派",這壹說法概括了海口在較低起點上向著較高目標起飛的奮鬥方向。 海口世紀大橋宛如壹條臥龍橫亙於海甸河上,因其功能齊全、造型新穎而成為海口壹個重要的旅遊景觀和城市標誌性建築。 世紀大橋的建設是城市規模擴大和城市交通網絡發展的需要。2002年11月25日:粵海鐵壹號正式靠泊粵海鐵路海口南港碼頭,完成了與海南的第壹次親密接觸; ·2002年12月18日:粵海鐵壹號滿載火車、汽車與碼頭棧橋的對接取得成功,具備了正式投入運營的條件。 有人說海上看海口最美麗,那是壹輪真正的日出。有人說天上看海口最美麗,因為美麗穿透了天空。也有人說有人眼裏的海口最美麗,那是壹副新版清明上河圖。還有人說百歲老人眼裏的海口最美麗,因為滄桑與美麗互動。她那迷人的風光、宜人的氣候、滄桑的昨日、繁榮的今天,都值得我們探尋追求、駐足流連。讓我們壹起來祝福她--海口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