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三國隱士管寧的簡介 管寧為何要與好友華歆絕交歷史名人

三國隱士管寧的簡介 管寧為何要與好友華歆絕交歷史名人

 管寧人物生平簡介

管寧字幼安,是北海郡朱虛縣人。管寧是三國時期的著名隱士,在那個戰亂紛擾的天下,他和友人邴原及王烈等人到遼東躲避戰亂。他們隱居在某個小山村裏,在當地只談經典而不問世事,並引來大量同是逃避戰亂的人,管寧就開始做講解《詩經》、《書經》,談祭禮、整治威儀、陳明禮讓等教化工作,人們都很樂於接受他的教導。直到魏文帝黃初四年(223年)才返回中原,遼東太守公孫恭親自送別。此後曹魏幾代帝王數次征召管寧,他都沒有應命。

管寧是春秋時期齊國名相 管仲 的後代,他十六歲時失去了父親,中表兄弟們憐憫他孤獨貧困,都贈予他治喪的費用,管寧全都推辭沒有接受,根據自己的財力為父親送終。管寧成年後身高八尺,胡須眉毛長得很美。與平原人華歆、同縣人邴原為好友,都到其他郡學習,並且都敬重親善名士陳寔。

漢末天下大亂以後,管寧聽說遼東太守公孫度在海外推行政令,就與邴原及平原人王烈等到遼東。公孫度空出館舍等候他們。管寧拜見公孫度,只談儒家經典而不語世事,之後,管寧隨即就居住在山谷中。當時渡海避難的人大多住在郡的南部,而管寧卻住在郡的北部,表示沒有遷徙的意思,後來的人漸漸都來跟從他,壹月之間就形成了村落,管寧就開始做講解《詩經》、《書經》,談祭禮、整治威儀、陳明禮讓等教化工作,人們都很樂於接受管寧的教導,管寧於是頗受人們愛戴。

曹操 任司空後征召管寧,公孫度的兒子遼東太守公孫康截斷詔命,不對管寧宣布。中原地區稍稍安定後,逃到遼東的人都回去了,只有管寧安閑自在,就像要在遼東終老壹樣。當時公孫康對外以朝廷的將軍太守為號,但在內確有稱王之心,想要謙遜的以禮授予管寧官職,讓他輔佐幫助自己,但最後還是不敢對他說,他就是如此受到敬畏。

管寧的壹生都堅持著自己為人處事的原則,守住自己的本心,任世間浮華飄散,也不改變心中的矢誌。在他十六歲那年,父親去世,而他的家境十分的困難,周圍的親戚朋友體諒他的境地,紛紛伸出援手,可是卻無壹例外的被管寧拒絕了,他只是用自己僅有的能力,給父親辦了壹個簡單的葬禮。按說有人可能認為管寧實在是太傻了,不過管寧有多大能力就辦多大的事兒,況且,為父親辦葬禮憑借的是自己的壹顆真心,管寧做到了,那麽其他的還有什麽更重要的意義呢?他雖然不是什麽大人物,可是他的身上卻有著不壹樣的耀眼的閃光點。他的清高和樸質,讓人們揭開了他神秘的壹面。

再到後來的到遼東去躲避戰亂,這在當時是很有政治眼光和敏感度的行為,管寧在遼東為壹些人講詩書禮儀,談祭祀、陳明禮讓,可是在國家的統治者征召他入朝為官的時候,他卻是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可以看出,他就是壹個淡泊名利、內心高潔、視金錢和名利如糞土的人,他只想壹心做著自己的學問,將自己的人生態度和高遠誌向傳播出去的人生導師。

 管寧和華歆是什麽關系

在三國時期,管寧和華歆都在魏國,但是兩個人的位子卻是完全不壹樣的,那管寧和華歆是有怎樣的關系呢?管寧和華歆兩人的關系十分親密,他倆曾在壹起求學。遊學時,管寧和華歆在北海邴原合稱壹龍。但是由於兩人的誌趣不同,管寧和華歆最終還是沒有成為終生的朋友。管寧和華歆的絕交,還有壹個典故,那就是割席絕交。

在《世說新語》中,並沒有對於管寧和華歆的割席絕交進行評價,而且認為對於喜歡當官和喜歡當壹個普通人並沒有高低貴賤的區分。割席絕交只能證明管寧和華歆兩人只是誌趣不相投罷了。從割席絕交這個典故中,我們可以看出管寧其實沒有很大的度量去包容對方,不顧別人的感受,只想到了自己。而華歆在處世上就要圓滑很多,即使很多人打著朋友的旗號來給他送東西,華歆還是沒有接受,將禮物歸還。

管寧和華歆這兩個人只能說是誌向不同導致了最後兩人的選擇不同,人生不同。

 管寧和華歆為何會絕交

管寧和華歆曾經是至交好友,但是最後二人為何絕交了呢?是什麽事情讓他們的友情發生了質變?管寧在漢末天下動蕩大亂的時候,管寧到遼東地區避亂,他在當地很有名望,為同是逃避戰亂的人們講解《詩經》等,人們很樂於得到他的教導指點,在返回中原之後,曹魏數代帝王曾經多次征召管寧,但都被他拒絕了。

華歆是平原高唐人,是漢末魏初時期的名士,曹魏時期的重要大臣。早年間,他的師傅是太尉陳球,和管寧是同門,在漢靈帝時期,任郎中之職。之後成為曹操的軍師,在 曹丕 即位時封為安樂鄉侯。在公元232年1月30日去世,謚號敬候。

而關於管寧華歆的故事最著名的有兩個——“割席斷交”和“園 *** 鋤”。

園 *** 鋤說的是管寧華歆兩個人有壹次壹起在園子裏鋤地,地上有塊金子,管寧看見又扔了出去,而華歆撿起來卻很是歡喜,管寧勸說不義之財不可得,華歆卻還是舍不得的左看右看,管寧看了只得搖頭嘆息。

割席斷交的故事是說兩個人讀書的時候,門口有貴族乘著華麗的馬車經過,管寧專心讀書,對馬車視而不見,而華歆卻盯著那車看的津津有味,還時不時的發出羨慕的感慨,於是管寧割斷了席子以示斷交之意,並且對華歆說道:“以後妳不是我的朋友。”

通過這兩個故事可以說明管寧華歆兩個人的世界觀不同,也不能評判誰對誰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