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11年前,那個以2.4億天價拍下獸首卻拒絕付款的蔡銘超,如今怎樣?

11年前,那個以2.4億天價拍下獸首卻拒絕付款的蔡銘超,如今怎樣?

壹八六零年,八國聯軍入侵圓明園。聯軍壹路沿著鳳凰池和牡丹堂,穿過回轉長廊,來到海晏堂前。當時的海晏堂,是圓明園內壹座十分重要的建築。建造圓明園前,慈禧就特別吩咐過他塔拉-剛毅,要建造壹座中西合璧的建築,建築雖然起於平地,但要如同建造在山間壹樣,要有層巒疊嶂的感覺。建築主體要西化壹些,建築輔助部分要中化壹些,建築整體的融合力要強。根據慈禧的要求,剛毅作為主要的主持建造者之壹,嚴格落實了慈禧的意願。海晏堂本尊不失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洛可可風格的華麗,又不失東方建築端莊典雅的神韻。在海晏堂前的噴泉上,建造了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十二生肖獸首造型,每壹尊雕像都是十二生肖中的壹個,姿態栩栩如生,宛如復活了的十二生肖。

但十二獸首的命運,最初本不會這樣的。它們之所以會流亡海外,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是人的意識形態影響,其次是象征性意義。入侵海晏堂的英軍將領之壹保盧斯,最初對所謂的十二獸首沒有興趣。在其之後披露的回憶錄中寫道:“我壹開始還以為他們是人的雕像,或者是帶著某種特殊面具的人的雕像,走近以後才發現,他們似乎是某種具有象征性意義的圖騰,因為我根本就不知道它們有什麽象征意義,直接帶著人離開了,前往小城堡(海晏堂)。”顯而易見的是,在保盧斯這些對中華文明和中國傳統文化壹竅不通的侵略者看來,寶貴的東西原本不應該放在戶外的,應該珍藏起來,或至少放在海晏堂裏。的確,他們後來從海晏堂中盜取了不少寶貝,但對獸首的覬覦,實際發生在第二日。

“後來,我與額爾金(當時侵入圓明園的英國軍隊總指揮)無意中提起了那些雕像,我說它們有著各異的樣貌,有老虎,似乎也有蛇。我話音剛落,額爾金就問我這些東西有沒有被保護起來,當他得知這些雕像還在原地時,告訴我立刻返回圓明園,壹定要將這些雕像全部保護起來,帶回英國。我當時對他的決定頗為不解,額爾金當時解釋說:‘這不僅僅是雕像的問題,也不僅僅是幾只動物的問題,而是西方文明和東方文明的碰撞問題。這些雕像都是這個東方古國的文化傳統,代表著這個古國的精神和尊嚴,我們用更加優越的文明,將這些雕像保護起來,證明的是我們自身文明的優越和高超。這壹點遠遠超過其本身的意義。’”第二日,保盧斯帶著他手下的英國屠夫們,再次來到海晏堂前,卻發現其中壹些獸首已經身首異處了(被法國人取走了),他沒有考慮太多,就搜刮了其余獸首。

實際上,在獸首最初流亡海外的日子裏,它們並未引起太多重視,至少沒有引發如同後來那樣的重視。當時的上海號外曾不止壹次刊登了關於獸首流失的新聞,但引起的社會反響並沒有多大。壹方面,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極低,大部分人都在為填飽肚子而四處奔波,根本無暇顧及這種事情。另壹方面,十二生肖在當時大多數人的意識中,也只是壹種傳統文化,還遠遠沒有上升到尊嚴的層面,所以,獸首被搶走之初,其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就如同丟失了壹些文物珍寶壹樣。雖然心痛,雖然憤怒,但不至於激發多麽大的仇恨。而獸首後來引起的軒然大波,是有目***睹的,究其緣由,也主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自尊心提升,有時間也有能力,去在乎這種文化軟實力方面的東西。二十世紀中後期,壹些愛國人士出資,在拍賣會上不惜血本,帶回了個別獸首。其中,壹個響當當的名字,就是蔡銘超。

蔡銘超出生在福建泉州,父親是壹位小商人,母親是壹位家庭主婦。蔡銘超三歲左右時,他的父親在石獅的吉祥街開了壹家門市部,取名為蔡氏門市部。這家門市部面積只有十多平方米,卻搭上了家中幾乎所有的積蓄。“我的父親壹生非常奔波操勞,在自己創業前,是修車廠的工人,在壹個破舊的修車工廠內做工。當時修車廠內的環境,和今天是天壤之別的,由於廠房是用磚頭和泥土混合搭建的,尤其是夏天,廠內總是烏煙瘴氣,加上廠內有許多高壓蒸汽噴頭,這些蒸汽混雜著廠房內的沙塵和泥土,吸入肺中對身體危害很大。我很小的時候,印象最深的壹件事,就是每天只要父親壹回家,屋子裏就會不斷傳來咳嗽聲,往往持續幾個小時。後來我才知道,在父親很年輕的時候,他就已經得了肺病了。”

或許是因為蔡銘超的父親無法忍受廠房惡劣的工作環境,或許是因為其身體已經吃不消了,最終,蔡銘超壹家選擇了自主創業。“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自主創業的門打開了,但是因為我們家經濟條件不好,所以即便想要自主創業,也沒有啟動資金。當時我們家有壹些親戚,我的舅舅和小姨,他們手上有壹些錢,我的父親就建議母親,試著問他們借些錢。當時我舅舅手上有壹筆錢,是他們家多年省吃儉用存下來的,但是我的母親壹開口後,就被她弟弟拒絕了。最後沒有辦法,我們家沒有捷徑可走,只有通過自己開源節流,壹點壹點存錢。我還有個姐姐,當時為了省錢,我們兩只有壹條褲子,誰要出門誰就穿,所以,我們小時候幾乎沒有壹起出門玩耍過。”

不過,雖然蔡銘超的家庭非常貧困,但他們家壹家人的性格,都是積極向上,樂觀陽光的,這壹點對他們家後來的生活,至關重要。“像我們這樣的家庭,竟然還想要下海經商,在當時看來簡直是癡人說夢。別人聽到會說:‘妳們是不想活了吧,也不至於用這種方式了結自己啊。’這種話在當時聽來,特別難受和刺耳,但是我的父親身上有壹個特別寶貴的品格: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讓事情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我們家沒有錢,父親就對我們說:‘沒有錢不要緊,我還有工作,我們壹起省吃儉用,好好存上幾年錢,就會有錢了。’父親的思想就是這麽簡單而有效,既然貧窮,那就想辦法靠著自己的力量,壹步壹步從貧窮中走出來,而不是怨天尤人。”

雖然蔡銘超家後來在小門市部的支撐下,生存了下來,但也壹直沒有發達。不過,蔡家這種不斷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的能力,卻被蔡銘超完美地繼承了下來。蔡銘超九歲時,才第壹次邁進小學課堂,而當時石獅的小學學制,只有五年,換句話說,蔡銘超在入學年齡方面,已經遠遠落後於同齡人了。但即便如此,他還是在小學期間完成了壹次跳級,別人十壹歲畢業,他十三歲畢業,硬是靠著自己的奮發圖強,把劣勢逐漸扭轉了過來。二十多歲時,蔡銘超開始自主創業,“我對金錢沒有興趣,我只想讓我們家族基因中這種讓事情能不斷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的能力,擴散開來,傳承下去,我想影響更多的人,所以,我當時想做的就是慈善事業。”然而,蔡銘超在事業起步之初,和自己父親當年遇見的困難如出壹轍,沒有啟動資金。

但蔡銘超是務實的,他深知如果自己只是懷揣著這個夢想,卻沒有經濟基礎,壹切都無從談起。後來,他用了近十年時間,在道路工程方面,打開了壹個豁口,積攢起了自己第壹桶金,隨後又進軍慈善事業和奢侈品收藏事業,最終進軍拍賣事業。在二零零九年的圓明園流失文物拍賣大會上,將進行兩件當年圓明園獸首的拍賣,壹件是兔首,壹件是鼠首,蔡銘超毫不猶豫地就決定參加這次拍賣。最終,他不惜血本,幾乎搭上了三分之二資產,以高達2.4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成功拍下兩個國寶。然而,在最終拍賣成交時,他卻拒絕付款,當時他義正言辭地說:“別人把妳口袋裏的東西拿走,現在妳拿了回來,請問,妳需要付錢嗎?”蔡銘超的回應簡單而有力,但根據拍賣行的規則,這種拒不付款的行為顯然無法得到拍賣品,最終,兩件寶貝暫時沒有回家。

不過,蔡銘超先生這次擲地有聲的怒吼,卻引發了高度贊賞。當時許多人都認為他這件事的象征性意義遠遠超過實際意義。“獸首,本來只是壹塊銅。但這塊銅,為什麽竟然能夠在上百年的歷史中,不斷牽動著國民的神經?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塊銅承載著壹個民族的精神。不是這塊銅,而是它承載著的這整個的民族精神,才讓它如此寶貴,它的象征意義,遠遠超過其本身價值。”從這個層面說,蔡銘超先生的所作所為,其實已經成功了。雖然他沒有將這兩件寶貝帶回來,但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這已經是壹個想和不想的問題,而不再是壹個能和不能的問題。換句話說,只要他想,他就隨時有能力把這兩個寶貝帶回來。所以,其實他已經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