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為什麽會覺得老的東西比較美,現在的東西到底出了什麽問題?

為什麽會覺得老的東西比較美,現在的東西到底出了什麽問題?

文摘自shopping design

與臺灣雜誌人詹偉雄的訪談

如果拿西方之於美的啟蒙,乃至整個社會受到美的洗禮來相較,其實臺灣壹直沒有進到這個階段。對我來說,我什麽時候會覺得臺灣有任何美的***鳴,怕是只剩下童年的遠處他方。隨著都市化的發展,所有東西都變得臟而醜,大家對物沒有惜念,沒有情意,導致整個城市都活得漫不經心。

但歐洲不壹樣,歐洲每種事物都非常精確,而且很美。當我開始研究歐洲社會何時出現美學議題,我發現在歐洲人的眼中,美不是壹門學門,是人在看到美的事物時,內心所產生的壹種巨大的歡愉,莫以名狀。而當這樣的心理經驗累積到壹個程度,就必須出現壹門相對的學問來處理它,於是出現美學。

但為什麽歐洲兩千多年歷史,要走到18世紀,社會上多數人才有美的沖動?我的想法是,美的沖動,要來自自身狀態的改變,必須大量運用自己的身體,去做為自我認識的工具,美才有可能誕生,進而成為壹個議題。假如妳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別人告訴妳什麽妳就做什麽,妳從不動用自己的感官經驗去體會,美就不會誕生。美壹定是妳有壹大段的時間,用來琢磨自己與自然、環境的對應關系,產生壹種澎湃洶湧的精神狀態,那才是美的由來。

18世紀,康德最早將美理論化。用今天的角度看,那是很哲學的。但他談了四項美的要素,其中壹項非常重要:美是沒有目的,沒有利益瓜葛的。我們碰到某人某事覺得美,那純粹是個人的心神蕩漾,不是因為它有什麽功利,效用,也不是因為“別人都這樣,我也跟著這樣”

現在那麽多人在談美,但有誰是從自身巨大的情感波動開始談起的?講起元宵主燈福祿猴,大家吵成壹團,卻都沒談到核心。美是妳先把物放進來,與它產生壹種對應關系,才會生出美或醜。又或者我們會說臺灣不美,臺北不美,拿其他城市來比較,但這個比較的過程,在康德的看法裏,就不是美的表現。美,應該是在完成,被看見的瞬間,所有人就覺得自己的靈魂被清洗了。

但我們在談美或美學,比較像是在談壹種社會符號,或是在看彼此間的位階與生活風格的差異,而不是在談論那個屬於內在世界,個人的美的洗禮,這是社會的主旋律。我這個時代,多數人並不在意自己身體感官的感受,就不會有獨屬於自己的美的悸動,更不會追求審美經驗。比如妳開了這家店,就是妳的生命狀態。妳在店裏展示販售的商品,不只是老物品,這些東西存在著某些過往行為在使用上的印記。當妳收藏這些老東西,妳收藏的並不是物件,而是它代表著人們看生活的方式,妳期待著過往會被這些物件承載下來,構成了妳要的情感狀態。

現在的東西當然有很大的問題。人們會覺得老物美,是人們希望回到那個物件當年被人們使用的物我關系裏。此時的“物”不只是單純的物質,還夾帶著人們以往在使用時認為人與人該如何,人與生活該如何,人與自然的關系該如何等等的態度。而老物所對應的狀態,時間通常是緩慢的、人與人的情意是飽滿的,找尋流逝時間中的美好價值,就變成壹種生命的情調。人們會覺得自己在使用老物時,仿佛比較溫暖,也能在精神狀態上進入壹種理想生活的想像和編織當中。

? 例如這家店,就像壹座溫暖的城堡,在對抗外面冰冷的城市邏輯。為什麽我們覺得日本好像什麽都美,日本講求形神合壹,做壹件事,妳的內在要能融合到外物當中。無論是燒壹個陶杯,開壹家小店,從招牌到內容都要到位。所有“物”的安排,都是安排者理想自我的化身。像妳開壹家店,妳會想要壹只這樣的杯子,壹張那樣的桌子;燈光要這樣,音樂要那樣,周邊鄰居帶來的吵雜聲音又是怎樣,就構成了妳選的這家店,全部由妳內在自我控制而成。所以喬布斯在獨斷到極致的時候,連iPad裏的電線都要做黑的,即使所有使用者都看不到,但對他而言,唯有那樣完成,他生命的每壹個環節才都沒有違逆,那就是理想自我的實現。美與理想自我的關系是什麽?我們講美,除了無目的性,還有另壹個特質是,當妳說某個東西美,別人反說他醜,妳會有種受到攻擊的感覺,會覺得有壹塊肉被削掉。因為妳的理想自我遭到駁斥。

康德講的是最古老的問題:美有二律背反理念。美永遠是主觀性的經驗,但也永遠召喚壹種「客觀的普通性」。當我們在論斷某個事物美不美,我們要先檢測自己是否產生審美悸動。要談美,妳壹定要透過壹種非常內心,非常巨大的悸動,才能完成,否則就不是美。但在臺灣,我們在追求美的事物時,從來都不是從每個人得到了多少刻骨銘心的審美沖擊當標準。我們在決定壹事壹物美或不美,通常都會看看左右,大家說好,自己也跟著說好。但當我們要看看左右時,妳看的左右有沒有判斷力?

現在以美之名所做的任何東西,有沒有真正美的成分?所謂黃金比例,客觀法則,在我看來都不是美。美壹定和妳理想自我的追求有關;和妳壹出生,到妳未來要去的那個我,這段時間當中,所有情感與物我關系的結合有關。即使選個杯子,也不是隨便哪個都可以,它壹定要符合妳自身建立的系統,而且別人壹定不會懂,因為那就是妳。

? 為什麽現在那麽多人回頭去做木工,做陶藝,栽花草?因為在這些手作的過程裏,都會是自我的完成。做完之後,妳的那個「我」,就已經拼出來了,這個空間就是妳的「我」。甚至在做的過程中,妳會發現很多新的情感,新的想象,新的與物的對應。所以當妳做完,妳整個人會煥然壹新,而妳在做這些事時,都會順從自己「美的規律」去做。每壹件事情都要有所本,那就是妳的美。

..............................................................

? 傾瀉生活原本的味道

微信公號:無盡綠

微信ID:wujinlvwj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