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介紹下“勇敢的心”這部片子

介紹下“勇敢的心”這部片子

勇敢的心

壹部悲壯的、融合血淚傳奇的史詩巨片

蘇格蘭人民的追求自由之路

在刀光劍影的殘酷爭戰中,纏綿著蕩氣回腸的鐵血以柔情

《勇敢的心》又名《情世未了緣》,它以13-14世紀英格蘭的宮廷政治為背景,以戰爭為核心,講述了蘇格蘭起義領袖威廉·華萊士與英格蘭統治者不屈不撓鬥爭的故事。本片是由好萊塢著名影人梅爾·吉布森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在為人們展開壹幅氣勢恢宏、動人心魄、催人淚下的歷史畫卷的同時,也讓人們看到了壹個創造電影奇跡的英雄。

《勇敢的心》壹直被視為壹部悲壯的、融合血淚傳奇的史詩片,在影片中,人們常常為蘇格蘭那絲手帕延的山脈、淒婉的風笛和蘇格蘭人民在貧困痛苦中發出的淒厲呼號所感動,也為華萊士壹往無前的精神所鼓舞。威廉·華萊士的精神就如同壹面旗幟,指引著蘇格蘭人民爭取到了最後的自由。他最喜歡的壹首詩也流傳至今——

告訴妳,我的孩子,/在妳壹生中,有許多事值得爭取,/但,自由無疑是最重要的。/永遠不要帶著腳鐐,過媽隸的生活。

700年前的壹位英雄,700年後的壹部電影,激勵著自人類有思想以來,每壹位為了自由而戰的英雄以及凡人。

《勇敢的心》是壹部充滿了激情、政治、浪漫、道德的古裝史詩巨片,對任何壹個導演來說都是壹個空前的挑戰和考驗。吉布森表現出了非凡的能力,成功地推出了這樣壹部具有深刻民族主義和政治內涵的影片,他當之無愧被稱為世界巨星。

——美國《人物》雜誌

《勇敢的心》不愧為壹部優秀的電影,看過的人都這麽說,認為它是從小到大看過的最好的、最有人情味的愛國主義影片。影片壹改正義者總是勝利和壹貫定律,在結尾處是壹個悲劇,壹聲催人淚下但又振奮人心的“自由”給整個影片畫上了個圓滿的句號。盡管鬥爭沒有勝利,但鬥爭還在繼續,華萊士的死已經判定了這場戰役的勝負。

——影評 柳五

1995年的影壇幾乎完全被《勇敢的心》所占領,梅爾·吉布森成為該年度的最大贏家。《勇敢的心》壹興起奪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5項大獎,並席卷全球,所向披靡。在當今影壇娛樂片盛興,技術電影壹味追求消遺、刺激和高票房的同時,《勇敢的心》大膽創新,起用了沈重壓抑、憂郁憤悶的歷史題材,將公元13世紀的蘇格蘭人民大起義這壹重大歷史事件搬上銀幕,以宏偉壯闊的氣勢為影片贏得了史詩巨片的稱號。不僅讓人們感受到了真實的生活和歷史,同時也為古裝歷史片贏得了更大的市場

——佚名

威廉·華萊士於1272年生於艾爾德斯萊,父親是蘇格蘭貴族詹姆斯·斯特沃特的佃農,叔叔是教區的神父。

當時的蘇格蘭王約翰·巴裏奧爾橫征暴斂,很失民心,全國各地都有暴動事件發生。巴裏奧爾眼看大勢已去,於是向英王愛德華壹世求助,將君權雙手奉送。愛德華壹世接管蘇格蘭後,以殘暴高壓的手段控治局勢,制造了數起大屠殺。蘇格蘭人不但要忍受高額的賦稅,還要受到人格上的侮辱——每當新娘出嫁時,初夜權屬於英格蘭總督,這些暴政更加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貴族、農民們紛紛拿起武器,與英國人作戰。

華萊士的父親組織了壹個秘密抵抗組織,他帶領手下人奮勇征戰,打擊英格蘭侵略者。可是沒過多久,父親就被英國人處死了,華萊士也被叔叔帶走了,告別了這個令人悲傷和恐怖的家鄉。從此,華萊士被叔叔撫養成人,叔叔不但教給他很多知識,還教他學習武術。

光陰似箭,20年後,華萊士長成了壹個英俊的青年,他回到家鄉,又壹次見到了故鄉那如詩如畫的山水和童年的夥伴。他與鄰家的女孩繆倫相愛了,在雨天的高原上,他們倆騎在壹匹馬上漫步,所有的壹切都是那麽美好。終於在壹個晚上,他們秘密結婚了,華萊士希望同妻子從此過上安定和諧的生活。

可是上天卻不成全他們,英格蘭人的暴行從未停止過,他們仍然到處肆虐,危害人民。在英軍的壹次襲擊中,繆倫被壹名英國軍官看中,欲行非禮,她奮力反抗,卻被殘忍的英軍當眾割斷了喉嚨。

國仇家恨使華萊士終於爆發了,他孤身壹人闖進英軍駐地,殺死了多名英軍。在廣大村民高呼“英雄”的呼喊聲中,他們揭竿而起,殺英兵宣布起義。華萊士屢戰屢勝,威名日盛,引來眾多人民加入義軍。

蘇格蘭貴族羅伯特想成為蘇格蘭領主,在其父布斯的教唆下,他假意與華萊士聯盟。華萊士打敗了前來進攻的英軍,蘇格蘭貴族議會封他為爵士,任命他為蘇格護國公。然而華萊士卻發現這些蘇格蘭貴族考慮的只是自己的利益,絲毫不為人民和國家前途擔心。

英王愛德華為了緩和局勢,派兒媳伊莎貝拉前去和談。但由於愛德華根本不考慮人民的自由和平等,只想以收買華萊士為條件,和談失敗了。伊莎貝貝拉回去後才發覺和談根本就是幌子,愛德華想匯合愛爾蘭軍和英軍***同包圍華萊士的蘇格蘭軍隊。於是,她趕緊送信給華萊士。大軍壓境之下,貴族們慌作壹團,華萊士領兵出戰,混戰壹場,短兵相接中,他意外發現了羅伯特竟與英王勾結,不禁備受打擊。伊莎貝拉為華萊士的豪情傾倒,來到駐地向他傾吐了自己的真情,兩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

英王再次提出和談。華萊士明知是圈套,但為了和平著想,他依舊每件事應前去。在愛丁堡,布斯設計抓住華萊士,並把他送交英王,羅伯特對父親的詭計怒不可遏。

華萊士終於被判處死刑,伊莎貝拉求情不成,在英王臨死前,她告訴英王她懷的不是王子的血脈,而這個孩子不久將成為新的英王。

華萊士刑前高呼“自由”震撼了所有人。幾星期後,羅伯特高呼“為華萊士報仇”的口號,英勇地繼承了華萊士的遺誌對抗英軍。蘇格蘭人民最終取得了民族的獨立。

自由的挽歌

《勇敢的心》整部影片都縈繞在壓迫與自由中間,自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影片深刻的主題。但是在討論自由之前,讓我們先看幾件事。歷史上的愛德華壹世是壹位鐵腕君主,他為英格蘭掠奪了大量的土地和財富,他更傑出的貢獻是完善了英格蘭的法律,並且發展了議會制度,提高了君主。在英格蘭人的史書中,他們對威廉·華萊士曾經下令屠殺戰俘以及城中很多無辜百姓。雖然我們不能以偏概全,但這仍然讓人迷惑,威廉·華萊士時代的自由似乎距離現代社會很遠。

相對於壹個奴隸,自由的含義僅僅限於不受他人的限制,自己有權決定自己的所作所為。就這個意義來講,威廉·華萊士追求的是壹種自我控制的權利,這種權利在現在看來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條件之壹,但很可惜的是他在這個過程中,僅僅在這個過程中便失去了生命。羅伯特繼承了華萊士的遺誌領導人民,贏得了蘇格蘭的獨立,但在壁壘森嚴的中世紀,他又是否真正讓人民獲得了真正的自由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在西方世界,從中世紀到現代社會,可以說是自由的勝利。自由經濟取代了莊園經濟,個人自由為契約式的國家理論所維護,所有的壹切都是由於自由主義成為西方社會的基本哲學所導政的。這種自由是壹種權利,而這種權利的來源歸根結底是來自政府的維護。然而在西方社會,這種權利直到美國《獨立宣言》才第壹次正式地得到承認。所以我們不能跨越時代來奢望在《勇敢的心》中體會到真正自由的含義。

在現代西方哲學理論中,少部分的自由主義者僅僅把自由看做是對欲望沒有束縛和限制,反抗則是不自由或是強制,這也可以稱做是壹種消極的自由。雖然在壹個非民主的社會裏人民也可以享受高度的消極自由,但是這種自由主義哲學的主體論斷。從這方面看來,《勇敢的心》中自由的概念就要原始許多了。

絲毫沒有底毀影片的意圖,因為我們實在沒有理由苛求電影去跨越時代追求屬於現實中的自由。相反我們還要驚嘆於《勇敢的心》能夠帶給我們如此深刻的心靈震撼,而這種震撼更多的還是來自它對自由的吶喊,最後的“Freedom”完全是壹種對舊制度的宣戰和對新生的渴望。追求自由與否盡管距離我們十分遙遠,但是我們還是能夠為壹部電影去憤怒和落淚。畢竟真正的自由來自我們的內心。

他的精神如同旗幟

威廉·華萊士被砍頭之後,他的身體被切成好幾塊。他的頭顱被掛在倫敦塔橋上,官方鼓勵過往的人來嘲笑這個曾經帶給英格蘭人極大恐懼的人。他的四肢則被送到大不列顛的4個角落,警告壹些想叛變的人。

但是即使英王愛德華壹世這樣做,還是嚇不倒蘇格蘭人。華萊士舍生取義的故事傳遍了整個蘇格蘭,他臨死前所表現的勇氣更令他的同胞引以為榮。他的死在蘇格蘭人的胸中燃起了壹把熊熊的烈火。他們都投效在剩下的惟壹能領導蘇格蘭的人——羅伯特·布魯斯旗下。

羅伯特接收了華萊士剩余的軍隊,並且宣稱他要向英格蘭人求和,這令許多蘇格蘭人迷惑不解。在臣服儀式上,許多 和華萊士並肩作戰的戰士,以及壹些蘇格蘭的貴族都在場。

羅伯特在山頭望向英格蘭的將領們、他們的旗幟,以及他們的軍隊。然後他往後看了看自己的部隊,他看到他的戰士們,他審視著士兵們的用人不當龐。

壹個蘇格蘭貴族騎著馬靠近他,神情有點耐煩。“來吧!”他說道,“我們的典禮可以開始了。”

羅伯特將手帕小心地放入他的胸甲裏,然後轉向站在山頭上的蘇格蘭高地人。他深深地吸壹口氣,喊道:“妳們曾經和華萊士壹起流血!”他抽出長劍來,“現在,請妳們跟我壹起流血吧!”

蘇格蘭高地人振奮了,他們發出了震天動地的叫喊聲:“華——萊士!華——萊士!華——萊士!”聲音淹沒了整個山谷。他們吶喊著,不顧壹切地向嚇呆了英格蘭人沖去……

公元1314年,又饑又餓,人數又少的蘇格蘭軍隊在白納克班的原野上攻擊了英格蘭的軍隊。他們打得如詩壹般地美,他們為自己贏得了最終的自由和勝利。

看看這個,很詳細.bbs.yahoo.com/message/read_movie_1614_1.html